•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鄉村振興
【做好“土特産”文章系列】南安樂峰鎮爐山村:引種馬蹄筍“踏”出“致富路”
更新時間:2024-07-22 11:19:22 來源:中國網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指出:“推動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為探尋鄉村特色産業發展新動向,中國網海峽頻道啟動做好“土特産”文章主題系列報道,面向全省各設區市、鄉鎮、鄉村及金融機構、國有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主體,梳理他們如何通過立足“土”、體現“特”、形成“産”,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做好“土特産”文章的舉措方法,感受“土特産”大文章蘊含的鄉村産業振興美好圖景。

“青尖褐衣白玉身,出泥便似馬蹄落。”這説的就是筍形似馬蹄的“竹中珍品”馬蹄筍。在爐山村,這小小馬蹄筍就是村民致富的“好幫手”。

爐山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樂峰鎮區東北角,擁有21個自然村共6972人,聚落散佈羅溪沿岸丘陵河谷地,呈條狀分佈,有耕地面積1100畝,山地面積8380畝。近年來,爐山村立足本地實際,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致力打造馬蹄筍産業,帶動百姓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2014年,爐山村村民潘沿河在與寧德古田人黃培峰的一次偶然交流中,得知黃培峰退休後想要尋覓一方土地,種植家鄉特産馬蹄筍。那邊的馬蹄筍肉質脆嫩、鮮甜爽口,深受市場歡迎,在當地早已形成産、銷、深加工的産業鏈。

經過了解,潘沿河隱約感到,爐山村應該也是馬蹄筍生長的絕佳之地。於是,潘沿河帶黃培峰到爐山村實地考察後,黃培峰發現,爐山村的自然條件恰好符合馬蹄筍生長的所有條件:海拔低於400米、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疏鬆、年降雨量達 1400~2000 mm,且具備完善的排灌系統,腐殖質含量也相當高。

image.png

黃培峰 合作社供圖

在樂峰鎮政府的支援下,2015年,潘沿河和黃培峰共同成立了泉州南安馬太馬蹄筍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流轉山地133畝,將從寧德引種的馬蹄筍種苗,在爐山村推廣種植。

經過一年成蔭、兩年成林、三年的精心培育,黃培峰和他團隊的馬蹄筍迎來了豐收時刻。

“馬蹄筍渾身都是寶!”黃培峰介紹,馬蹄筍不僅具有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其竹子、竹苗、竹炭、竹瀝等都可形成綜合收益。馬蹄筍含有活性粗纖維、鐵鈣猛鋅等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十七種氨基酸、可溶糖、竹琨和竹瀝等九種營養物質能夠滿足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需求,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綠色食品”。

image.png

馬蹄筍 合作社供圖

由於獨特的價值,馬蹄筍一經投入市場,很快就供不應求了。為了推動馬蹄筍的量産以滿足市場需求,合作社採取了積極行動,發佈了一封名為“給農民兄弟的一封公開信”的倡議,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黃培峰不僅提供全程的技術指導,確保村民們能夠掌握種植馬蹄筍的關鍵技能,還向村民分享他的經驗。在合作社的引領下,爐山村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集規模化種植、産業化運營、科技化管理和品牌化推廣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村。

image.png

黃培峰助村民種植馬蹄筍 合作社供圖

隨著馬蹄筍産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爐山村的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每畝鮮筍的産量可達3000至5000斤,平均收購價保持在2.5元/斤左右,畝産值輕鬆突破7000元大關。不僅如此,馬蹄筍産業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許多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月收入穩定在四五千元左右,有效解決了農村閒散勞動力的就業難題。

村村有特色,個個見發展。經過十年培育,外來的馬蹄筍逐漸成為了爐山村的“土特産”。2022 年,爐山村榮獲泉州市“一村一品”專業村稱號;2023 年更是榮獲福建省“一村一品”專業村殊榮。

“我的目標是以南安為中心,輻射到泉州地區,乃至整個閩南地區。”黃培峰説道。目前,洛江、泉港、惠安、南安、安溪等多個縣(市區)成立了10多個馬蹄筍種植合作社,總種植面積超過2000多畝。同時,漳州平和、漳浦等地也成功引進了馬蹄筍種植。這些合作社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帶村民們走向“致富路”。(林婷 林錦旺 許澤龍 袁麗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