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泉州故事·返鄉記⑬】周杭托:“喚醒”龍潭谷
更新時間:2024-06-15 09:29:32 來源:中國網

【編者按】為更好引導廣大群眾和海內外泉籍鄉賢,投身和美海絲僑鄉建設,由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市鄉村振興局聯合主辦,中國網海峽頻道執行,開展“鄉村振興泉州故事”之“返鄉記”主題宣傳,以鄉賢返鄉促進鄉村振興為主線,深入到泉州各縣市區各鎮村,講述華僑、企業家、藝術家等鄉賢群體推動鄉村建設、構築和美鄉村的“鄉村振興故事”,營造“鄉賢促振興”濃厚氛圍。

從泉州市區,進入龍潭谷,從熙攘到寧靜,僅僅間隔一個多小時。龍潭谷風景區位於安溪縣虎邱鎮竹園村,海拔600米左右,峽谷內奇形怪狀的岩石峭壁隨處可見,兩相映照,龍潭湖如同鑲嵌在青山環抱下的琥珀,一汪湖水清澈瓦藍,空氣清新,鳥鳴啾啾,竹風搖曳,宛若闖入了一方神秘的“山水畫廊”。景區內外,道路平坦寬敞,各種民宿房舍、研學設施、遊客中心、餐廳等配套一應俱全。自然山水與人工佈置錯落有致,相得益彰。

很難想像,11年前,這裡還是人跡罕至的原生態山林,龍潭谷仿佛是大自然金屋藏嬌的“睡美人”,養在深閨人未識。而從“莽山林”到“閩南小九寨”的蛻變,都源於一位歸鄉的遊子——周杭托。

image.png

周杭托 受訪者供圖

南方創業 離開龍潭谷

周杭托,上世紀60年代出生,土生土長的竹園村人,他在竹園村渡過了幸福難忘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最難忘的記憶都發生在竹園龍潭谷的山林裏”,周杭托説:“我們在龍潭谷森林裏爬樹、掏鳥蛋、烤地瓜,站在高高的樹上唱歌,望著藍天上朵朵白雲發呆,睏了就躺在樹下睡覺,夏天最熱的時候就跳到龍潭湖裏游泳……”。

周杭托口中的“龍潭谷”,就是現在的龍潭谷風景區。

image.png

龍潭湖俯瞰 受訪者供圖

上世紀八十年代,安溪縣還是個貧困縣。家境的困頓迫使周杭托早早地輟了學,外出勞務來貼補家用。那時是改革開放初期,路過村裏的外鄉人都説南方到處是黃金。周杭托來了興趣,於是,1989年,懷揣著借來的微薄路費,周杭托孤身一人前往珠海市。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孔,每當夜幕降臨,周杭托的心總會飄向遙遠的“龍潭谷”——那個他童年的樂園。龍潭谷的綠樹、清泉、鳥鳴,都如一幅幅畫卷在他心中展開,成為他心靈深處最真摯的慰藉。

經過兩年的辛勤工作,周杭托逐漸熟悉了珠海的市場環境,他發現珠海地區對茶葉有著巨大需求,剛好安溪正是名茶鐵觀音的故鄉。憑藉著堅韌精神和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周杭托的茶葉生意逐漸嶄露頭角。積累了第一桶金後,周杭托開始涉足餐飲、投資等領域,創業二十多年,周杭托創下的珠海市茗香園發展有限公司(後更名為珠海市福海茗香園貿易有限公司),珠海市益品貿易有限公司,逐漸在行業裏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功成名就的周杭托會滿足於大城市的繁華時,他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回到兒時的小山村,回歸那片養育他的土地。

就這樣,周杭托踏上了建設龍潭谷的“漫漫旅程”。

文旅融合 叫響龍潭谷

從2013年挖掘機鏟開第一杯土開始,到2016年3月龍潭谷遊客服務中心的落成,直到2024年的走上正軌,11年時間仿佛彈指一揮間,從一塊純粹的山林地到辟出高低錯落、蜿蜒起伏的寬窄道路,以及遠遠近近從無到有“生”出的各處場所設施,周杭托説,這裡跟人工有關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不光是用錢砸出來的(他粗略計算,11年來投入資金已經超出1個億),更多的是用汗水浸泡出來的,用心血凝聚出來的。

image.png

龍潭谷景區大門 受訪者供圖

一切艱辛,歷歷在目,周杭托直言:“龍潭谷就是他的第五個孩子。”當談及這個“孩子”的獨特之處時,周杭托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他強調:“清新的空氣和整潔的環境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寶貴資産。”

為了讓更多人擁有這些“寶貴資産”,周杭托帶領團隊共同硬化了8公里的自建道路,協助鎮村拓寬改造了4.6公里的道路,使得這片土地與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修建了9座蓄水壩,為土地提供了穩定的水源。引進了養殖業,建設了標準魚塘31畝,放養了十萬多尾光魚。種植了100畝的有機生態鐵觀音(頂級品的鐵觀音——紅蕊歪尾桃),建設了百茶品種園,為了讓遊客更好地進行茶園觀光,周杭托還精心設計了茶園觀光道和林下步行道。此外,他還建設了兒童遊樂園、水上樂園、平步青雲(空中天梯)、空中自行車、叢林穿越、吶喊噴泉等設施,豐富周邊親子遊客的硬體設施。

image.png

平步青雲設施 受訪者供圖

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果不斷顯現,讓周杭托逐漸的豁然開朗,感到信心倍增。2022年,龍潭谷還獲評省休閒農業示範點,網紅橋、觀魚池等等逐漸成為泉州遠近聞名的網紅景點,還有天然游泳池、康養垂釣園、露營小鎮、親子遊樂園等都是周邊親子遊的的“網紅打卡地”。

image.png

兒童樂園 受訪者供圖

周杭托欣慰地看到,昔日的“睡美人”正在甦醒過來。而事實證明,自己所打造的龍潭谷在休閒康養等方面釋放的巨大潛力,正是順應了鄉村振興和文旅經濟興起這一時代潮流,由此他更堅定了景區持續發展的希望。

下一步,周杭托計劃推廣紅色文化研學。安溪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安溪境內曾經的安南永德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縣人民在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創建的一塊紅色蘇維埃區域,是閩南一塊重要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福建的“第二個閩西”。

image.png

龍潭谷景區 受訪者供圖

基於此,周杭托認為這份紅色記憶必須讓更多的人銘記,特別是青少年。為此,周杭托在景區內開發設計了一個獨特的體驗項目“重走長征路”,運用場景模擬出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等八大戰役的艱險環境。

在周杭托的不懈堅持下,如今的龍潭谷成為了當地鄉村振興的引領者,節假日平均每天2000多人的客流量,不僅帶動了虎邱鎮鄉村旅遊,更帶動周邊村民餐飲、農産品的銷售,同時為當地村民創造了眾多的就業崗位。終於,曾經罕見人跡的山谷化身為充滿希望的綠色家園,回望十多年的開荒路,現在周杭托感到:一切都是值得的。(林錦旺 許澤龍 陳雨晴 王玲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