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專家學者齊聚隴南文縣 共話陰平古道文化研究
更新時間:2024-07-16 10:18:57    來源:中國網

隨著《蜀道方志整合•陰平道卷》在甘肅首發,7月14日,“陰平道學術研討會”在隴南市文縣如期召開。來自四川、陜西、河南、甘肅四省的專家學者齊聚隴南文縣,共同探究蜀道文化奧秘及陰平道文化內涵。

陰平道學術研討會在隴南市文縣舉辦 李俊興 攝

“此次召開陰平道學術研討會,深入挖掘陰平古道文化的獨特價值,見證陰平古道文化保護成果,共商陰平道的保護傳承發展大計,必將有力推動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與交流合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果。”文縣縣委書記文元旦在致歡迎詞時説。陰平古道作為在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通道遺址,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此次專家學者齊聚陰平道核心區和關鍵節點——文縣,深入研究陰平道文化,對進一步深化認識、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創新融合陰平道文化遺産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a47ae8197f866abd4c3317b19b479e4.jpg

 文縣縣委書記文元旦致辭 李俊興 攝

隴南市委黨校原副校長、副教授趙琪偉作《陰平古道:隴蜀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播的走廊》主旨發言時表示,陰平古道在歷史上既是貨物流通的商道,也是文化傳播的通道。甘肅隴南非遺中有地方史志明確記載經陰平古道傳入的民間音樂、傳統戲劇、曲藝、民間美術和傳統手工技藝項目:玉壘花燈戲為明朝萬曆年間由四川遷居文縣王壘關的袁氏家族帶入與當地民歌小調結合演唱而形成;階州唱書是明朝末年由四川流傳的“唱故事”隨甘川商貿馱隊進入隴南後演變而來;碧口評書被譽為傳入甘肅“四大名鎮”之一碧口鎮的“四川評書”。另外,文縣洋湯號子、武都打鑼鼓草、羊皮鼓舞、民間石雕、民間刺繡、禮縣鹽官井鹽製作技藝、隴南茶加工技藝等非遺也與陰平古道傳播有一定關係,甘肅文縣與四川平武縣、九寨溝縣之間的白馬人非遺之間也存在交流。

巴蜀書社、四川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共同向文縣政府贈送叢書 李俊興 攝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師範大學教授謝元魯在武都區首發儀式上,作了題為《做好陰平道研究及蜀道申遺準備工作》的主旨發言。他提出,可以通過在申遺工作的基礎上對蜀道陰平道的概念與內涵加以界定的同時,做好蜀道申遺的前期準備工作與實體的空間定位,建立蜀道陰平道道路文化實體標識系統(隴蜀古道其他分支亦然)。在經過實地考察,確有文獻記載及考古證明的古道遺址、古城鎮位置、蜀道交通節點上,由相關文化部門設立標誌性的指示性文字,並建立標誌性建築物,如牌坊、石碑、摩崖石刻、亭閣等,形成蜀道陰平道的道路文化實體標識系統,以適應蜀道開展文化旅遊産業開發與文化探訪研學的需求,並作申遺工作的超前佈局,以應對未來蜀道申遺過程中對蜀道陰平道的考察。

研討會期間,巴蜀書社、四川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共同向文縣捐贈《蜀道方志整合•陰平道卷》一套,價值2.8萬元。(李娟平)

【相關新聞】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