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中國資本市場呈現結構性復蘇態勢,A股市場在經歷深度調整後走出超跌反彈行情。市場結構呈現顯著的啞鈴型配置特徵,低風險偏好資金與成長型資金形成雙輪驅動格局。對於已經到來的2025年,機遇和挑戰仍在,那麼市場風格會如何變化?哪些板塊又值得我們重點關注?記者在梳理了近期披露的公募基金年報後發現,中歐基金旗下多名基金經理的最新觀點頗具參考價值。
中歐基金價值派基金經理藍小康認為,本輪宏觀經濟的動能由中央政府啟動,目標指向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居民財富、房地産新迴圈問題,過去居民財富增長主要由房市和股市來支撐,這對於拉動就業、穩定消費預期都非常重要,是本輪經濟中變革最大的部分。擅長AI投資的中歐基金基金經理馮爐丹表示,對於人工智慧行業的未來發展,核心驅動力仍將是模型智慧水準的進步。Scaling Law作為推動大模型快速發展的首要力量,過去如此,未來亦然。
藍小康:中國要努力構建新型的國際秩序和國內秩序
藍小康在中歐紅利優享靈活配置混合的年報中重點闡述了他對宏觀經濟的思考。他借鑒橋水創始人、經濟學家達裏奧的框架表示:中國要努力構建新型的國際秩序和國內秩序。國內秩序,即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因為更好的分配結構才是未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更有利於經濟迴圈和總蛋糕的做大;新型國際秩序,即在未來的多極化世界中,努力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和主導性,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附加值。回望2024年以來,中國六代機一飛沖天,DeepSeek橫空出世,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逐漸從過去三年的低迷中恢復信心和風險偏好,開始對未來産生更多期待。。
藍小康認為,本輪宏觀經濟的動能由中央政府啟動,目標指向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居民財富、房地産新迴圈問題,過去居民財富增長主要由房市和股市來支撐,這對於拉動就業、穩定消費預期都非常重要,是本輪經濟中變革最大的部分。展望未來,中長期來講,新質生産力、消費是成長方向。
具體到行業,藍小康表示仍配置於非銀、銀行、房地産、一帶一路(工程機械、重卡)、化債(建築建材)、有色(貴金屬)、原油、餐飲旅遊等,對於2024年四季度報告中看好的電腦、消費電子則回歸中性。
葛蘭:持續聚焦創新驅動、OTC、消費醫療等領域
2024年,醫藥生物行業整體呈現寬幅震蕩調整的趨勢。中歐基金基金經理葛蘭在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年報中寫道,“年初地緣政治與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行業調整,同時零售藥店、中藥等子行業因政策試點調整幅度較大;三季度市場情緒隨國內經濟政策密集出臺顯著改善,醫藥指數大幅反彈,領先滬深300指數,醫療服務、化學制藥等子領域領漲;後續醫藥行業仍缺乏主線邏輯,指數出現回調。”
政策層面,葛蘭總結道,2024年國內醫藥政策框架總體穩定,以“高創新性”、“高臨床價值”、“高性價比”為導向的産業支援方向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基於長期價值投資的思路,同時結合企業的盈利週期、歷史估值水準、經營趨勢等,葛蘭表示會持續聚焦創新驅動、OTC、消費醫療等領域。以創新藥械及其産業鏈為核心佈局主線,政策端國家持續支援、海外進入降息週期且投融資回暖、國內企業研發能力提升使得相關公司仍有著較大的成長空間。
對於消費醫療與OTC板塊,葛蘭表示其長期受益於居民健康消費升級與品牌壁壘,重點關注産品線豐富、渠道管理高效的龍頭企業。在醫療器械設備領域,儘管2024年受設備置換政策影響招標延後等影響面臨短期的壓力,但需求相對剛性,影像、內鏡等高端設備採購逐步呈現修復趨勢,具備技術突破與成本優勢的企業值得關注。
此外,國際化能力逐步成為篩選標的的重要維度。“2024年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顯著增加,ADC、多抗、小分子等領域涌現預付款超5億美元的重磅合作,NewCo模式拓寬融資渠道;醫療器械企業通過創新設備與診斷産品逐步切入高價值鏈國際市場,有望拉動公司中長期成長。”葛蘭在年報中寫道。
劉偉偉:人工智慧仍然是最大的産業創新方向
擅長科技成長投資的劉偉偉在中歐時代共贏混合發起年報中指出,從全年結構來看,主要是紅利和科技兩大板塊支撐了2024年市場的上漲。展望2025年,劉偉偉表示,産業層面,DeepSeek的成功將會從多個方面影響國內的人工智慧産業發展,一方面將會加快科技巨頭在AI領域的資本開支,拉動國産算力基礎設施的發展;另一方面,大模型的性能提升以及成本下降將會加速各行各業的應用推廣,近期已經看到眾多企業進行了本地化部署,AI已經開始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
具體到行業配置層面,按照劉偉偉對2025年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趨勢的推演,人工智慧仍然是最大的産業創新方向,他的行業配置仍將在較大程度上圍繞人工智慧産業鏈來進行,在基礎設施之外,積極關注應用領域的投資機會;增配了國産算力、端側硬體、汽車智慧化等有望在研發端和商業化應用層面有較大進展的細分方向。
展望未來,劉偉偉表示對國內經濟走向企穩復蘇充滿信心,預計資本市場也將在基本面和流動性的雙重助推下取得良好的表現。結構上,市場的主線將會圍繞著科技和內需這兩大方向展開。科技方向,將重點沿著人工智慧産業鏈進行佈局,包括算力基礎設施、AI硬體、智慧駕駛、人形機器人等多個領域;內需方向,隨著經濟的拐點逐步明確,工程機械、食品飲料等順週期行業將會迎來較好的佈局時機。
馮爐丹:AI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仍將是模型智慧水準的進步
聚焦AI投資的中歐基金基金經理馮爐丹在中歐數字經濟混合發起的年報中指出,“2024年,人工智慧行業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市場關注的焦點逐漸從AI基礎設施轉向AI新硬體和AI應用。這一轉變標誌著AI技術正逐步走出實驗室,邁向更廣泛的商業化場景。”同時,國産AI的發展也是一條重要的關注主線。令人鼓舞的是,國産基座模型的能力已接近國際領先水準,而在應用側,平臺型公司率先發力,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潛力。
馮爐丹在年報中寫道,“一季度完成組合構建後,持續踐行高倉位策略,組合配置聚焦於人工智慧産業演進的核心價值環節。初始持倉重點佈局兩大戰略方向:一是支撐大模型訓練需求的算力基礎設施領域,二是具備爆髮式增長潛力的消費端AI應用及智慧機器人賽道。隨著産業趨勢逐步明晰,及時對組合結構實施動態優化,降低了訓練端AI基礎設施的配置比例,轉而加大對國産AI産業鏈的佈局,並重點增配了端側AI、智慧機器人以及智慧駕駛等硬體環節,這些領域被認為是AI技術商業化落地的重要方向。”
對於人工智慧行業的未來發展,馮爐丹認為其核心驅動力仍將是模型智慧水準的進步。Scaling Law作為推動大模型快速發展的首要力量,過去如此,未來亦然。無論是預訓練還是後訓練路徑,都在共同提升智慧化水準,階段性會側重於投入産出比更高的方向。然而,人工智慧能力的上限目前尚無明確答案,也未見天花板。她重點關注以下三個突破方向:(1)3D生成與世界模型構建物理空間認知能力;(2)模型訓練完成後的持續學習機制;(3)原生多模態架構實現跨維度資訊融合。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預示未來表現,也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其中的觀點和預測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後可能發生改變。未經同意請勿引用或轉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産,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説明書和基金産品資料概要等産品法律文件和風險揭示書,充分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産品特性,認真考慮本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産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産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並謹慎做出投資決策。中歐紅利優享靈活配置混合、中歐醫療健康混合、中歐時代共贏混合發起、中歐數字經濟混合發起為混合型基金,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準高於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但低於股票型基金。中歐紅利優享靈活配置混合、中歐時代共贏混合發起、中歐數字經濟混合發起可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除了需要承擔與內地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中歐紅利優享靈活配置混合、中歐時代共贏混合發起、中歐數字經濟混合發起還面臨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