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文學為中國文學提供了多元而獨特的魅力。
《北大荒文學研究》以地緣文化視角發掘出北大荒文學鏡像,以開闊的視野,歷史性與共時性相結合,探討了北大荒文學的軌跡,考量北大荒文學的特徵,是北大荒文學研究的重要成果。
研究北大荒文學,作者首先以開闊宏大的視野,縱橫聯結的方式,梳理了北大荒文學的發展流變,並以史論結合、點面兼顧的方法,探究文學現象,分析作家作品,從而展示了各種類型的文學創作,洞察了不同作家群體的精神立場與寫作姿態,全面展開了北大荒文學圖譜,為後面的闡述與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引導機制。
作者從整體上考察並呈現了“北大荒文學形象的嬗變”。按“蠻荒”“拓荒”“家園”的線性時間組織行文。從蕭紅的傳統文化情結到闖關東移民的書寫,再到當下作家心靈的守望,線索十分清晰。著者對北大荒文學也進行了橫向的考量,縱橫結合,鉤織起了北大荒文學的骨骼,以大量的作家作品為血肉,豐滿著圖譜,這些零散的點,繪織起整體的面,從而整合出一個完整的北大荒文學體系。其中,勾勒了北大荒知青的面孔,在清晰的坐標參照中,有條不紊地向讀者介紹了重要文學類型的代表作家,給出了準確清晰的概括,極大豐富了著作的話語體系。
書中,作者從地緣、人緣、時代等角度,尤其是從地緣文化的角度,探究北大荒文學話語與社會主流話語之間的關係,這是全書的主要話題。作者既有理性的概括提升,也有對個案的分析解讀,建構了一個生動而富有活力的話語體系。從作家主體、文化心理、思想內容、敘事模式、美學風格等方面,發掘北大荒文學具有的意識形態性和時代感。除了學理性概括,著作還以散落在各章中的作家作品為個案,構建了一種受到主流話語統攝的審美空間。
在考察北大荒地域文學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相契合,彰顯獨特的北大荒文學特徵時,著作既有理論的闡述,又有具體文本的支撐,並伴隨著規律性的總結與提升,有時也融入個人的情緒體驗。在探究分析中顯現著者深刻獨到的學術創見,這些具有考辨意識和主體見解的話語,體現出作者對北大荒文學風貌的深刻洞察。
作者以批判的思維,辯證的書寫評述著北大荒文學,以嚴謹準確的語言,對北大荒文學進行由表及裏、層層深入的研究。無論是概念的界定、文化形態的觀照,抑或是文學史地位的思考,都展現出作者紮實的學術研究精神與深入的理性分析能力。
學理上,本書從地理位置上鎖定了北大荒文學的自然生態環境,繼而觀照其文化生態,這包含在北大荒文學中複雜、深刻的現象。與緒論相呼應,著作在余論中將北大荒文學置於文學史的視域予以觀照。著者對北大荒文學的特殊性進行了辯證的思考。一方面,肯定其文學的豐富性,及其對於中國文學的意義,另一方面,也遺憾地發現北大荒文學始終沒有進入文化中心,著者認為進入文學史要具備若干前提,這種規律性的解讀,包蘊著著者對文學的認知判斷。在余論中,著者延續前文關於文學地域性的解讀,再次強調了地域文化心理、意識形態的引導對於北大荒文學創作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觀照到北大荒文學為中國文學提供了多元而獨特的魅力。
作為一位對北大荒文學前景有期待的研究者,余論最終落腳在對於地方寫作的困惑、突圍與展望的話題上。在對北大荒文學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肯定的前提下,著者高屋建瓴地指出北大荒文學不能完全依靠本土經驗,未來發展的關鍵是作家要具備廣闊的人類視野,可見著者對北大荒文學的積極建構的努力。
如果説地域特色賦予地域文學獨特的魅力,那麼,表現豐富的人類生存景象和精神世界則會進入更寬廣的空間,也會帶來更多對話與交流的可能。著作對北大荒文學及其他地方文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鏡鑒。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