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彙報,審議通過《關於優化口岸開放佈局的若干意見》。
會議明確,要做好新一輪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圍工作,進一步拓寬覆蓋面;要打造定位明確、功能互補的沿海、邊境、航空、內河口岸,加快建設重點樞紐和區域節點口岸。
近年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跨境電商憑藉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等優勢,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帶動作用明顯:截至目前,我國已設立16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莊芮表示,從綜合效果來看,這一為促進跨境電商創新發展而設立的特殊政策區域,在大力推動制度創新、管理優化和服務升級等方面成效顯著,有效助力了我國外貿質升量穩。
在莊芮看來,會議部署做好新一輪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圍工作,體現了政府對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的重視和支援,這不僅將為跨境電商行業發展進一步樹立信心,也有助於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更好穩定外貿基本盤。
會議強調,要推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提檔升級,推進通關、稅務、外匯、數據流動等監管創新,用好相關穩外貿支援政策,幫助企業拓市場、樹品牌、更好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貿易限制措施不斷加碼,我國外貿發展面臨多重風險挑戰。
莊芮表示,在此背景下,圍繞提高通關效率、優化稅收徵管、完善金融服務等方面研究出臺更多支援舉措,在有力推動跨境電商發揮“小快靈”優勢的同時,也將為綜合試驗區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促進和規範跨境電商産業發展壯大。
沿海、邊境、航空、內河……口岸是對外貿易的窗口。我國口岸數量眾多,優化口岸開放佈局,是推動高品質發展、高水準開放的重要舉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莊芮表示,優化口岸開放佈局正是新時期我國擴大高水準開放,加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力度的重要舉措。
不同類型的口岸如何各展所長、協同發力,為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提供堅實保障?
會議指出,加快建設重點樞紐和區域節點口岸,推動邊境口岸擴能提質,拓展專業口岸功能,推進集約智慧口岸建設,進一步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度,全面增強口岸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安全效益。
莊芮表示,當前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以口岸智慧化、便利化、高效化等方面為抓手,自主積極拓展口岸功能,不僅可以推動外貿繼續展現較強韌性和活力,還能有效帶動國內貿易需求,推進區域資源、勞動力、技術、數據等要素的流動和配置,使口岸在國內國際雙迴圈中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