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永代表:記者的職責與堅守

時間:2012年11月2日 10:00 
嘉賓:《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 劉萬永
簡介:他不畏“惡勢力”和“強權”,堅決維護正義與公正,網友稱讚其為“有血性的好記者”。作為一名一直行走在一線記者,他用文字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作為一名十八大代表,他如何看待中國十年來的發展與變化?中國訪談特別邀請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敬請期待。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劉萬永代表:記者的職責與堅守

活動描述

  • 時間:2012年11月2日 10:00 嘉賓: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 劉萬永簡介:他不畏“惡勢力”和“強權”,堅決維護正義與公正,網友稱讚其為“有血性的好記者”。作為一名一直行走在一線記者,他用文字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作為一名十八大代表,他如何看待中國十年來的發展與變化?中國訪談特別邀請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敬請期待。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中國網: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中國網易健特約之十八大代表訪談節目,感謝新浪微網志對本節目的支援。您可以通過新浪微網志與我們時時互動。今天我們邀請到的這位代表他堅決維護正義與公正,被同行稱為"藏獒"記者,網友也稱讚他是有血性的好記者,他就是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十八大宣傳文化系統代表劉萬永。

    2012-11-02 08:59:44

  • 中國網:

    劉老師,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訪談。 我們知道十八大代表中有29名是媒體記者,您知道這個消息後有什麼感觸?

    2012-11-02 09:00:11

  • 劉萬永:

    劉萬永:知道這個消息以後,感覺到自己的擔子比較重,既是責任,也是壓力。因為大家知道十八大中國的領導班子要進行換屆,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歷史意義的一次大會,所以我覺得自己能夠作為一個代表參與見證這段歷史確實非常幸運。

    2012-11-02 09:01:01

  • 中國網:

    在您心目中的十八大代表應該具備哪些資格呢?

    2012-11-02 09:01:33

  • 劉萬永:

    因為今年的十八大代表中增加了來自生産和工作一線代表的比例,我作為一個一線代表有幸能夠參與這次會議。因為代表名單已經公佈了,有一些代表我也認識,也是我的朋友,比如像新華社記者朱玉,因為我從事新聞工作的原因,經常看到朱玉寫的一些報道,他做了很多調查性報道,也寫過很多關於重大典型的報道,文章都寫得很棒,為人也特別好。所以,今年我了解到的代表特別是來自一線的,都是在本職崗位中做出突出成績的人。比如朱玉曾經獲得中國首屆風雲記者的稱號,榮獲過新華社十佳記者的稱號,都是需要有很強的工作業績才能得到的稱號。應該説十八大代表都是在各行各業中比較優秀的人物才能當選。

    2012-11-02 09:01:52

  • 中國網:

    您覺得作為新聞媒體從業者想當十八大代表有什麼樣的特質呢?比如您和朱玉有沒有共同點,可以讓你們一起當十八大代表?

    2012-11-02 09:02:11

  • 劉萬永:

    我覺得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來講,首先要在本職中做好自己的工作。當然如果你想當選十八大代表,可能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因為,我們的十八大代表選舉過程都要差額選舉,也可能落選者很優秀,但是還是落選了,這也有可能,所以,我覺得你能夠當選十八大代表,對我來講是有一些幸運的因素在裏面。

    2012-11-02 09:02:29

  • 中國網:

    在新形勢和新任務下,新聞媒體在黨的工作和國家建設過程中,您覺得起到怎樣的作用?

    2012-11-02 09:02:55

  • 劉萬永:

    對於媒體來講,天職就是要傳播資訊,作為媒體肯定要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這是它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我也認為媒體應該而且必須要及時、準確地反映普通民眾的心聲,要成為溝通黨、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一個橋梁,要及時反映民意。

    2012-11-02 09:03:07

  • 中國網:

    我知道您有多年一線記者的經驗,那怎麼評價報紙媒體的功能和局限性,因為有些東西畢竟不是媒體的能力能夠做到的,還需要其他的東西?

    2012-11-02 09:03:20

  • 劉萬永:

    我們知道中國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所謂的轉型時期,當然這個時期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轉型,也帶來了大量的社會矛盾,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矛盾的高發期和多發期。有了這些矛盾,各方面都需要通過媒體反映他們的利益訴求,由此大家對媒體的這種期望值就很高。比如説拆遷,希望媒體能夠來解決;遇到冤案了,希望媒體來解決,如果説對媒體的期望值過高,就可能讓媒體承擔了超過它自身能力的責任和負擔,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媒體承擔的這種責任過於重了。

    2012-11-02 09:03:32

  • 中國網:

    我們觀眾對於媒體的期望過於高了?

    2012-11-02 09:03:55

  • 劉萬永:

    我覺得現在的媒體承擔了一些它不能承擔的責任,比如説有很多的人找我,或者寫信打電話反映問題,當然有的適合我們這個報紙來做,有的可能就不太適合。如果各個部門,特別是政府的職能部門承擔起它的責任以後,媒體會回歸它本來的定位。

    2012-11-02 09:04:23

  • 中國網:

    所以説做媒體這行還是挺難的,我手上有一份報告,有四成的記者,尤其是從事調查行業的記者,他們想轉行,你怎麼看待這個局面?

    2012-11-02 09:04:36

  • 劉萬永:

    記者轉行是很正常的現象。

    2012-11-02 09:04:49

  • 中國網:

    為什麼呢?

    2012-11-02 09:04:58

  • 劉萬永:

    比如我的朋友,像鄧飛、王琴,他們轉行去做公益了,還有人完全離開了媒體圈,比如説自己創業了,或者自己打工到公司去了,這都是自己的選擇,這個選擇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説你曾經是很優秀的記者,甚至説是專門從事“揭黑”的調查記者,你突然不幹了,你去幹別的了,就是逃兵,不是這個概念。

    2012-11-02 09:05:17

  • 中國網:

    那您覺得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2012-11-02 09:05:28

  • 劉萬永:

    原因很多,比如説我自己的興趣愛好發生轉變了,或者我認為從事這項工作要比從事媒體工作更能體現人生的價值。比如説《瞭望週刊》的記者孫春龍,他做記者的時候是很優秀的,他只是因為在採訪一個抗戰老兵,這個抗戰老兵對他提出了批評,當然不只批評他本人。曾經有很多的記者採訪,老兵説很多年不能回家了,很多記者説我回國之後幫助你聯繫,叫你回家看一下,結果都失約了。孫春龍採訪這個老兵的時候,又聽到了這個聲音,然後對他提出了批評,他就決定辭去這個工作,做老兵回家的慈善事業。我覺得這個挺好,是很正常的。很多人説記者轉行,可能是由於這方面的原因,那方面的原因,我覺得原因真的不是很重要的。

    2012-11-02 09:05:47

  • 中國網:

    怎麼説呢?

    2012-11-02 09:06:00

  • 劉萬永:

    大家都知道做記者,特別是做調查性報道的記者,比如待遇比較低,風險比較大,回報還比較低,又苦又累,但問題是,做好哪個工作不需要付出呢?沒有一個輕輕鬆鬆就能做好的工作。同時你如果喜歡這個工作,很多的苦和累都不叫個事,都不算什麼。

    2012-11-02 09:06:14

  • 中國網:

    所以一直支撐您走下來,一直做這個東西的就是興趣而已嗎?

    2012-11-02 09:06:25

  • 劉萬永:

    我覺得更多的是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因為很簡單,我喜歡這份工作。當然有一天如果我不喜歡了。

    2012-11-02 09:06:35

  • 中國網:

    考慮過轉行嗎?

    2012-11-02 09:06:47

  • 劉萬永:

    或者我累了,或者我有一個更看重的機會,我也可能會離開這個工作,但是目前是沒有,沒有看到。

    2012-11-02 09:06:58

  • 中國網:

    您覺得作為一個調查性記者,最應該具備的素質有哪些呢?

    2012-11-02 09:07:10

  • 劉萬永:

    如果做事有兩個方面,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講:一個是術的問題,一個是道的問題。比如説你作為一個記者,你要有一個比較好的文字能力,特別是像我們平面媒體,你要能夠用你的筆,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記錄下來,做到文通字順,文章寫得很漂亮。另外一個,你需要溝通的能力,比如説你要去採訪,你要説服別人,説出他不願意跟別人説的一些話,一些真相。當然你還有一個突破的能力,比如你怎麼拿到證據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一個技術方面的問題,你可以通過不停的積累經驗、學習,能夠後天習得的。

    更重要的是道方面的問題。比如説你要有一顆對別人友善的心,你要能夠理解別人,能夠去關懷別人,甚至説你還要有一顆平常心,遇事要淡定,各方面的能力要具備。

    過去我們説記者是雜家,各方面的能力要具備,因為你要接觸不同的人,接觸不同的行業,很多的東西對我們來講是新的,完全陌生的,你需要去學習、了解,然後你去發現問題,你去用你的筆把它呈現出來。

    2012-11-02 09:07:23

  • 中國網:

    其實寫文章的時候是人寫的,總是有一些主觀的因素,怎麼才能做到新聞報道事件更能真實、準確的、客觀的反映出來呢?

    2012-11-02 09:07:38

  • 劉萬永:

    我一直覺得客觀只是一個目標。

    2012-11-02 09:07:52

  • 中國網:

    它是一個比較接近於完美的狀況,是達不到的?

    2012-11-02 09:08:03

  • 劉萬永:

    我認為是達不到的。比如我們去採訪了同一件事的不同利益方,我們可以在我們的稿子中準確的呈現你的觀點,但是什麼是客觀呢?我覺得是做不到完全客觀的,只能説相對客觀。

    比如説你跟他,你們倆對某一件事態度截然相反,你有你的道理,他有他的道理,我的文章裏面,如果説機械地講客觀,我用一百字呈現你的觀點,用一百字呈現他的觀點,就能達到客觀嗎?不可能的,但是真實、準確是重要的。對於一個報道來講,你如果事實上出現問題,是一個致命的傷。

    2012-11-02 09:08:14

  • 中國網:

    比如説你具體的報道當中你是怎麼做的,你怎麼取捨的?

    2012-11-02 09:08:56

  • 劉萬永:

    我印象比較深的一件事,我曾經報道了一個季羨林的藏品被拍賣的事,就是丟失了。大概有幾個證據,比如新華社的記者叫唐師曾,他錄了一段視頻,季羨林在視頻裏説我的藏品丟了,説是別人在他生日的時候拿給他的字畫,他説丟了。然後又一個人自稱是張衡(音),是一個收藏家,説我在拍賣市場看到了季羨林的藏品,我拍到手了。接下來有一個證據,季羨林當時有一個秘書叫李玉潔,他手寫了一份材料説,我看到過這份藏品,而且由我經手把它交給了下一任的秘書。他的下一任秘書叫楊瑞,記者再給楊瑞打電話,這個秘書説我不願意説這個事。從這個邏輯關係來講,你很容易得到一個結論,就是最後一任秘書可能藏品在他手裏出現問題了。

    2012-11-02 09:09:09

  • 中國網:

    對,是這樣想的。

    2012-11-02 09:09:22

  • 劉萬永:

    邏輯很嚴謹吧,但實際上除了季羨林在視頻當中説我的東西丟了,是可以相信的,其他的有的是假的,有的至今還是存疑的。我當時掌握的情況就是這些,當然我覺得很幸運的是,我在寫的時候,對每一個看似嚴謹的邏輯鏈條都保留了質疑。

    2012-11-02 09:09:35

  • 中國網:

    沒有完全相信?

    2012-11-02 09:09:47

  • 劉萬永:

    對,所以稿子在事實上面還是沒有出現問題的。

    2012-11-02 09:09:55

  • 中國網:

    您的判斷基於什麼呢?怎麼季羨林就一定能相信,其他的不能相信?

    2012-11-02 10:04:15

  • 劉萬永:

    因為季羨林的是視頻,他的視頻是連續性的。而且給我提供視頻的人是蠻值得信賴的,是新華社的記者唐師曾。我們在做調查性報道的時候,過去我們盯點的副主任叫劉剛(音),是非常著名的記者,他説你面對你的採訪對象的時候,你要記住一點:誰都不要相信。就是説你不要輕信任何人,特別是當你採訪的內容變成文字的時候,你要記住每一句話都要有證據,都要有出處。如果你要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一個報道的糾紛。

    因為我們看到有一些報道出來之後,可能文章當中提到一些人會打官司,或者你侵犯名譽權了,或者事實錯誤。所以所有的記者都要在你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報道發表之前都要小心謹慎。

    2012-11-02 10:04:28

  • 中國網:

    而且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2012-11-02 10:04:40

  • 劉萬永:

    這是很重要的,否則你寫一篇報道引來官司,那你的工作會非常的被動。

    2012-11-02 10:04:51

  • 中國網:

    增加很多的麻煩。

    2012-11-02 10:05:03

  • 劉萬永:

    主要是給領導惹事。

    2012-11-02 10:05:39

  • 中國網:

    您在今年獲得了長江韜奮獎,您有沒有想過這次能得獎?

    2012-11-02 10:05:50

  • 劉萬永:

    確實沒有想過,因為我們報社在我之前,是有四位長江韜奮獎獲得者,這四個人都是我非常敬佩的人,都在我們報社威望非常高的人。我一直覺得長江韜奮獎是離我非常遙遠的事,可能奮鬥到退休的時候都不見得能夠得到,所以當知道自己被評上這個獎的時候,確實感覺很高興。

    2012-11-02 10:06:02

  • 中國網:

    覺得是對自己的肯定嗎?

    2012-11-02 10:06:13

  • 劉萬永:

    階段性的肯定,因為我還有20多年才能退休,我覺得獲獎是好事,但是也不能把它太當回事,如果你太在意它的時候,就變成一個包袱了,作為記者來講,還是要靠你的作品説話的。

    2012-11-02 10:06:26

  • 中國網:

    不是想要為了得到這個獎而去做這個東西,而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2012-11-02 10:07:02

  • 劉萬永:

    我覺得所有以獲獎為目的的採訪寫作都是耍流氓,而且達不到你的目的,不是説寫一篇稿子就是為了得獎,那樣你的工作就沒有樂趣,如果你得不到獎就太失望了,我覺得還是應該要有一顆淡定的心,以快樂的心情去面對。

    2012-11-02 10:07:13

  • 中國網:

    剛才您説您還有二十多年才退休呢,咱們不説以後,咱們説説以前,您覺得在您從事記者行業這麼多年來給你體會最深的是什麼?

    2012-11-02 10:07:59

  • 劉萬永:

    記者應該要有比較強的責任心,這個責任心可能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説對我這個工作的責任心,對我所在的報社的責任心,還有你對這個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你都要有一個比較強的責任心才行。

    比如説我們平時上班的時候,我們看一個稿件,可能有一些語言要修改,你覺得這句話改也行不改也行,改可能更好,不改可能也沒有問題,就不改了,因為自己的懶惰就不改了就過去了。但是我有時候出差,比如我們到一個學校,或者到一個農村,或者到一個企業,你看到這個桌子上擺著一份中國青年報,你會發現這份報紙,這篇文章可能會給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你永遠想不到的人帶來很大的影響,你不知道存在的這種關係。你這個要錯了,他可能認為你這個錯的也是對的,我覺得每到這個時候,我覺得我們確實應該盡心盡力的對待自己的工作,特別是你自己寫的稿子。

    比如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因為記者在中國目前的社會承擔著很多的額外的,或者附加的責任義務也好,作為一個記者,你應該去為了社會的進步去做一些事情。我曾經説,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維護這個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其實很多時候不是為了我們自己,是要為了其他更多的人,因為我覺得如果這個社會發生一些不公,它並不是對某一個人,某一個群體的不公,是對所有人的不公,無非就是今天他遇到了,明天可能就是我。

    比如我們要面對一些社會不公平的現象,你不要覺得這個事跟我沒有關係,並不是這樣的,所以作為一個記者,要盡最大的能力,去維護這個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2012-11-02 10:09:01

  • 中國網:

    我們知道您參與了中國青年報的民生報道,而且做了很多,包括教育、醫療、收入分配等等,以您的經驗,報道民生問題,需要不需要注意什麼東西?

    2012-11-02 10:09:13

  • 劉萬永:

    《中國青年報》是以青年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報紙,所以我們辦報的宗旨概括為兩句話:推動社會進步,服務青年成長。我們這幾年來,特別是在我們特別報道部,做了一些跟維護青年利益有密切相關的一些報道。比如説我們去年有一篇報道,就是講山西長治有一個青年叫宋江明,他報考公務員的時候,他的面試成績和筆試成績都非常好,但是在血液檢測方面出現問題了,後來發現被人為的動了手腳。後來經過我們報道,這個事件得到了解決,相關的責任人被判刑了,承擔了刑事責任。這份報道相對來講比較符合我們《中國青年報》的責任,它是維護的青年群體的合法權益。

    當然,在其他涉及到民生方面的報道,我們也有很多,比如説我們有教育、經濟、法制,每個部門都是在它相關的領域做了很多的報道。

    2012-11-02 10:09:27

  • 中國網:

    在推動教育的改革方面,您作為十八大的代表有什麼感觸,尤其是您有這麼多年的報道經驗?

    2012-11-02 10:09:43

  • 劉萬永:

    教育大家都非常的關心,因為每個人都要接受教育,每個家庭都有孩子,孩子也要接受教育,所以我們過去講,每個人都是教育部的部長,每個人都可以而且有權利對教育進行評論,甚至拿出一套教育體制改革的方案,實際上因為教育是人人關心,所以教育問題的社會關注程度比較高。比如現在關於異地高考的問題,大家也非常的關心;比如農民工子女進城上學的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熱點。

    這幾年從我自身的體會來講,教育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當然問題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所以作為我個人來講,是非常希望我們的教育經費保障能夠更充足一些,有更多的優秀的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素質,校舍能夠修的堅固一些,方方面面都很多。尤其是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辦學品質。

    2012-11-02 10:09:54

  • 中國網:

    前一陣我看《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這個報告説我們國家基本上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的目標,您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2012-11-02 10:10:04

  • 劉萬永:

    就我目前所了解的情況,這個目標應該實現了。因為我們國家已經制定了一整套的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獎學金、助學金,這一整套的針對貧困生的政策,能夠讓這些貧困生順利的進入學校,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2012-11-02 10:10:14

  • 中國網:

    我看到有一些報道還是説我家裏有兩個孩子,這個孩子上不起學,只能供這個孩子上學的這種困難呢?

    2012-11-02 10:10:27

  • 劉萬永:

    這個問題我在幾年前有過報道,但是我們現在看這類的報道非常少了,這兩年看不到這樣的報道了。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國家針對貧困生的政策越來越完善了,越來越配套了。

    第二,國家的政策出臺完善之後,媒體的素養也有所提高了。

    為什麼這麼説呢?是因為我們過去有這些政策,但是媒體由於自己在這方面的專業政策上了解不多,所以出現了一些我們看了很可笑的事。比如説我曾經看了一個電視臺非常有名的節目,他們也是編了一個情景劇,説有一個農村家庭有兩個孩子,一個是親生的,一個是收養的,兩個人同時考上大學,接到錄取通知書,面對鉅額的費用,家裏只能供一個孩子去上學,最終經過父母研究決定,讓自己的親兒子去打工,讓收養的孩子去上學。情景劇演完之後,觀眾看了之後熱烈鼓掌、熱淚盈眶,説好心人,能不能幫助他,讓大家捐款去資助。

    後來我看了以後就心生疑問,就寫了一篇評論,評論名字叫《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知道國家助學貸款》,實際上國家有相關的政策,但是媒體給人的感覺是你根本感受不到這個政策的存在,也不知道怎麼樣去惠及這些貧困的學生,後來我在這個評論裏面提出了兩個解決的方法,就是你怎麼樣才能夠讓貧困生接到錄取通知書,不會不去上學而是打工,或者是尋短見,不再成為新聞。兩個方面:

    第一,高中階段,特別是高三的時候,學校應該向學生宣講高校裏面的一些相關的對貧困生的扶持政策,到底有哪些的政策,你怎麼申請勤工助學的崗位,怎麼申請國家獎學金,或者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等。

    第二,作為高校來講,應該寄發錄取通知書的同時,要附帶上對於貧困生扶助政策的説明。你應該讓學生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就知道如果沒有錢我怎麼去上學。這篇報道還是起到了一些作用,我們看到在後來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上都附加了這些政策,接到錄取通知書尋短見的現象,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這類的新聞我們看不到了。

    2012-11-02 10:10:39

  • 中國網:

    就是媒體還是應該多了解一些國家的政策,給予更多的宣傳,讓大家都知道。

    2012-11-02 10:10:52

  • 劉萬永:

    原來教育部的新聞發言人王旭明,曾經講過媒體無知論,我覺得他説的是很有道理的。作為媒體,特別是記者,因為我原來跑教育比較多,跑教育的記者相對熟一點,越來越年輕,而且換的非常快,這樣很多的記者對政策了解程度不是很高。

    2012-11-02 10:11:08

  • 中國網:

    很多都是趕鴨子上架。

    2012-11-02 10:11:20

  • 劉萬永:

    可能是沒有時間去了解,也可能是根本沒有意願去了解,這導致在我們的報道當中會出現一些硬傷。過去我們講記者要做一個專家型的記者,這個確實是很有道理的。你要知道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有哪些政策和制度,哪些是你需要掌握的東西,你都要去了解。

    2012-11-02 10:11:29

  • 中國網:

    不只是教育方面的問題,12月份要出臺一個關於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您對這方面有什麼樣的看法?可不可以結合媒體的角度來説一下這個方案?

    2012-11-02 10:11:41

  • 劉萬永:

    當然,有人説記者待遇低,不僅是媒體行業,還有一些其他的行業,可能連續十年工資沒有漲,特別是相對於通貨膨脹,或者物價來講,你的收入就增長了一部分就被抵消了,所以經常有人講什麼貧富差距加大,確實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公平。為什麼不滿呢?我總是覺得我付出了很多,但是我的收入是很低。我覺得收入分配確實要體現你的勞動付出,跟你的付出要相對來講公平的。當然作為媒體來講,你很多説我的付出和我得到嚴格意義上的這種對等。

    記者寫稿是一個良心活,有可能付出了很多,但是呈現出來,或者給別人感覺只能是十分之一,就不能完全體現出來。無論是怎麼改,無論是進行哪些調整,媒體工作既然你從事這個工作,就要盡心盡力把它做好,否則你完全可以離開,去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2012-11-02 10:11:50

  • 中國網:

    這個責任心還是非常重要的。

    2012-11-02 10:12:01

  • 劉萬永:

    不單單是責任心的問題,做任何的工作你都要發自內心的去熱愛,這樣你即使付出了很多,你也會覺得值得。

    2012-11-02 10:12:10

  • 中國網:

    其實我自己的付出就已經是回報了。到節目的最後,可不可以跟網友分享一下您對十八大有什麼期望?

    2012-11-02 10:12:19

  • 劉萬永:

    我希望中國的社會能夠向著更加公正、公平的方向發展,每個人都能夠有尊嚴的活著,每個人都能看到希望,每個人都心情愉快!我覺得這是一個願景,但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努力。

    2012-11-02 10:12:28

  • 中國網:

    本期中國網之易健特約十八大代表訪談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新浪微網志對本節目的大力支援,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結束)

    2012-11-02 10:12:38

  • 中國網:

    ( 責編:佟靜 主持:李虹霖 圖片:孫世麒 導播:李哲 攝像:龐睿 郭天虎 )

    2012-11-02 10:18:53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2-10-31-lizhe_1351750685.mp4

圖片大圖:

  • 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做客中國網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做客中國網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接受中國網訪談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

    中國網 孫世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