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官眼中的公共外交

    時間:2012年3月21日 14:00
    嘉賓:前外交部翻譯室主任、前中國駐紐西蘭大使 陳明明
          前外交部翻譯室主任、前中國駐比利時大使 張援遠
    簡介:公共外交的概念在歐美等國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在我們國家,人們對公共外交的意義仍不夠了解,外交部門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交流還有待加強。兩位中國外交官做客本期《中國訪談》,幫助公眾深刻體會我國外交政策的內涵。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中國外交官眼中的公共外交

活動描述

  • 時間:2012年3月21日 14:00 嘉賓:前外交部翻譯室主任、前中國駐紐西蘭大使 陳明明      前外交部翻譯室主任、前中國駐比利時大使 張援遠簡介:公共外交的概念在歐美等國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在我們國家,人們對公共外交的意義仍不夠了解,外交部門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交流還有待加強。兩位中國外交官做客本期《中國訪談》,幫助公眾深刻體會我國外交政策的內涵。 

文字內容:

  • 主持人:

    您好,我是高江南,在北京的中國網演播間向您問候。中國網隸屬於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旨在向世界各地傳播關於中國的資訊。目前,中國網通過10種語言向遍佈在世界200多個國家的受眾傳播資訊。今天我們有兩位非常重要的嘉賓,他們是陳明明和張援遠。陳明明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是前外交部翻譯室主任,另外他還是前中國駐紐西蘭大使。第二位是張援遠,也曾是外交部翻譯室主任,前中國駐比利時大使。

    2012-03-13 13:46:41

  • 主持人:

    歡迎兩位大使做客中國訪談。

    2012-03-13 13:47:06

  • 陳明明、張援遠:

    非常感謝。

    2012-03-13 13:47:22

  • 主持人:

    首先我們將會探討中國的公共外交問題,然後如果可能的話,我們還想談論一下即將到來的2012年換屆問題。好,現在開始,什麼是公共外交,定義是什麼?

    2012-03-13 13:49:19

  • 陳明明:

    首先我認為,公共外交是個含義非常廣泛的詞。廣義上而言,是指由一國政府採取的一些行為,這些行為可以對內或者對外,旨在傳遞一種資訊、政策或者是國家利益或一國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從狹義來講,就是指一國外交部,在中國而言,就是中國外交部所採取的行為,旨在對外樹立中國形象,提高外國公眾對中國、包括中國利益和中國目標等的理解。

    2012-03-13 13:49:31

  • 張援遠:

    首先我非常贊同陳先生所言的,另外我還想補充一點就是,中國背景下的公共外交所特有的含義。在我看來,中國是眾多國際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同時也正在經歷著深刻的社會變革,包括經濟改革,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有很多故事可以講。這種特殊背景下的公共外交就具有了對外講述中國故事的特殊含義,當然,我們自己的人民也是我們公共外交的對象,因為中國如此之廣袤,並非所有的人都清楚中國發生了什麼,中國成就了什麼,或者中國將要做什麼。這就是我想説的公共外交對中國而言的功能。

    2012-03-13 13:49:48

  • 主持人:

    您二位都談到了“公共外交”既可對外也可對內,這裡還有一個概念,就是“公共事務”,您二位如何區分這兩者的不同?傳統意義上而言,“公共事務”這個詞一般是對內的,但“公共外交”則是對外。

    2012-03-13 13:50:04

  • 陳明明:

    我認為,“公共事務”更多的是為那些非政府實體使用,比如説企業,經濟組織等,但“公共外交”這個詞彙幾乎可以説是排他的屬於政府使用範疇。這是兩者的不同。

    張:如果公共外交主要是指國家對國家之間關係的話,公共事務可以是任何機構的行為,比如學校或者企業想樹立一種公共形象,那麼他們可能就會從事一些公共事務方面的事情。

    2012-03-13 13:50:20

  • 主持人:

    好的,兩位都簡略地介紹了中國“公共外交”和中國實施這些行為時的細微差別,是不是説,中國習慣於特立獨行,比如説“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您二位可否為我們提供一個小的例子來證明中國在實施“公共外交”時和美國或者西歐有所不同?

    2012-03-13 13:50:35

  • 陳明明:

    我並不認為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事實上,公共外交這個概念源於西方,而非中國。

    2012-03-13 13:51:02

  • 主持人:

    是的。

    2012-03-13 13:51:18

  • 陳明明:

    公共外交就是要提升一國的公共形象。中國從西方借用了這個模式,本質而言,(中國與西方)並不存在明顯的區別。這是一種傳遞資訊,進而獲取公眾理解的方式,簡單來講,就像一個工具,和網際網路、Iphone一樣,在性質上而言是中性的。

    2012-03-13 13:51:52

  • 張援遠:

    我同意。任何國家和政府都有樹立形象的需要,都希望自己的政策能夠獲得支援,這就是為什麼政府要從事公共外交,因為你不僅僅希望你的政策能在國內獲得支援,也希望在國際層面獲得廣泛理解和支援,這就是為什麼“公共外交”對政府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工具。

    2012-03-13 13:52:05

  • 主持人:

    二位都將“公共外交”比作工具。那我想問下,在中國的公共外交工具箱裏,還有其他哪些工具?

    2012-03-13 13:52:15

  • 陳明明:

    有大量的工具,我剛説過,“公共外交”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包括很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提供了政府和公眾交流的方式。在公共外交這個大工具箱裏有很多工具,對於我們這些外交官,我曾先後任駐紐西蘭和瑞典大使,我們主要的工作就是公開演講,接受當地媒體採訪,參觀各種學校,參加各種研討或者會議等等。

    2012-03-13 13:52:24

  • 張援遠:

    我們有的時候也會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比如,我自己就經常參觀一些媒體的編輯部,和編輯、記者們交流,而不是像我們現在這種非常正式的採訪,我們就聊聊當前的一些事件,他們可以隨便問我什麼問題,我們甚至會交換筆記,從而達到彼此對一個事件的理解,當他們寫成新聞時,他們會想想中國大使説過什麼,然後考慮下中國的立場。

    2012-03-13 13:52:33

  • 陳明明:

    提供一些背景性的東西。

    2012-03-13 13:52:49

  • 主持人:

    嗯,我明白。2009年10月份,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曾表示,孔子學院是中國在國外很好的宣傳機構,他這種説法中,您覺得“宣傳”和“公共外交”有什麼區別?

    2012-03-13 13:52:59

  • 陳明明:

    坦白來講,我個人並不喜歡“宣傳”這個詞,這個詞通常傳遞的含義不是很積極。李長春其實是要説,通過在海外設立孔子學院來樹立中國的文化形象,旨在提升海外民眾了解中國過去與未來的興趣,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文化遺産和文化價值。這才是孔子學院設立的目標。

    2012-03-13 13:53:11

  • 張援遠:

    説到孔子學院,在紐西蘭有三所,在比利時有兩所,瑞典有兩所,全球範圍內是300多所,他們都做些什麼呢?從現實意義上而言,這些機構為當地人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提供了平臺,因為並非所有人都有機會到中國來親自看看,但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到孔子學院,通過這個平臺來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甚至是中國的日常生活習慣等等。他們也可以學一些中國的傳統工藝,比如説陶瓷製作工藝等,逐漸的他們就可以在腦海裏逐漸形成對中國的印象,慢慢知道中國是什麼,不是什麼。因為,他們原來的很多印像是來自於當地的媒體。

    2012-03-13 13:53:48

  • 陳明明:

    海外的孔子學院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就在於教當地人學習中文,通過教授中文可以將當地人和中國以及中國文化聯繫的更加緊密,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以及中國的發展歷程,所以説,教授中文其實是孔子學院的一個核心任務。這並不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輸出,並非要從中國輸出什麼意識形態,而僅僅是一種工具,一種促進海外了解中國的橋梁。

    2012-03-13 13:53:58

  • 主持人:

    這裡有個問題我非常好奇,就是為什麼選擇“孔子”作為這些海外機構的名字?

    2012-03-13 13:54:05

  • 陳明明:

    孔子錶達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其核心思想與當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緊密相連,所以我們都覺得選擇孔子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是非常合適的。事實上,我認為,孔子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靈魂。孔子對於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就好像是基督對於西方世界。

    2012-03-13 13:54:17

  • 主持人:

    張先生要補充什麼嗎?

    2012-03-13 13:54:27

  • 張援遠: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眾多歷史人物中最傑出的一個。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孔子生活在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年代,並且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歷經幾百年、幾千年的沉澱,已然成為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代表,所以這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中國的領導層自然會選擇“孔子”作為這麼重要的海外機構的象徵。

    2012-03-13 13:54:36

  • 主持人:

    彭博社2月27日有一條新聞説,中國最富有的70個人大代表資産同比增長的速度比美國500名議員和總統以及內閣的財富增長的總和還要多。這70個人大代表的資産總和是898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億美元,每個人的平均增長額度為4200萬,不知道中國政府對於財富在政治當中的角色是怎麼看的?

    2012-03-13 13:54:46

  • 陳明明:

    首先我認為這個説法很空泛,坦白來講,我很懷疑這個數據的出處和演算法,應該澄清的是,在中國政治中,金錢沒有任何角色,當然企業家有合理表達訴求的渠道,比如説企業家協會和政協,這是他們合理表達訴求的渠道,但並不意味著錢權的非法交易。而且有一個有趣的發展就是給對於私營部門更大發展空間的廣泛呼籲,這種呼籲在網路在媒體上非常強烈,也展開了非常激烈的討論,這是非常健康的,我並不認為這裡有金錢交易或者是非法行為的影響。

    2012-03-13 13:54:56

  • 張援遠:

    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中國一直在發展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一個正常結果就是産生一批富人。而他們有權利知道政府是如何運作的,政府是如何對這個國家進行管理的。而執政者也有義務將這些人吸收到政治進程中來,比如以政治協商的形式。我想,那些對中國改革開放非常感興趣的人都能夠發現,最近幾年來,那些富人,甚至説那些雇傭了幾千幾萬僱員的老闆們也是可以加入中國共産黨的,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這些人有權利表達他們的訴求,有權利通過合法渠道和身份充分保護他們的利益。當然也是要經歷各種的討論,在決策過程中也是要經歷很多討論。

    2012-03-13 13:55:13

  • 主持人:

    是在近期才開始允許這些企業家入黨的麼?

    2012-03-13 13:55:34

  • 張援遠:

    是的,也不是很近期,是最近十年才開的。

    2012-03-13 13:55:45

  • 主持人:

    也就是胡錦濤主席主政期間?

    2012-03-13 13:56:02

  • 陳明明:

    其實允許企業家入黨的提議是胡錦濤的前任,也就是江澤民主席在90年代末的提議。事實上,中國的富人在中國政壇上的聲音和政治影響力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小的。

    2012-03-13 13:56:26

  • 主持人:

    我們繼續,既然二位提到了最近的一些事情。 “公共外交”其實是包括政策和外交官兩部分的,我有個問題就是,您覺得外國領導人應該如何與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也就是如何與2013年以後的中國領導人打交道。有什麼明顯的不同麼?

    2012-03-13 13:56:37

  • 陳明明:

    換屆之後肯定會有不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嘛,每個個體在性格上肯定是不同的,我一般將這些變化歸因于不同人的性格因素上,而不是大的根本的政治上的變化,我認為會有微調。但在中國的外交和內政政策方面不會出現大的方向性的改變。實際上,我認為中國在內政方面發生大的調整是在2003年SARS爆發的時候,這種傳染病的爆發暴露了中國經濟體系,公共衛生系統以及社會保險網路的缺陷和不足,使領導層意識到必須重新平衡經濟增長模式,在這個領域,中國也的確採取了很多措施,而且這已經成為全體中國公眾的共識,所以下一代中國政府領導人應該會繼續進行這些領域的改革,因為這些改革是贏得了絕大部分人的支援的,這就是為什麼我不認為會有大的根本上的變革。只有微調和個人執政風格上的改變。

    2012-03-13 13:56:52

  • 張援遠:

    從我個人角度而言,我和張大使都是去年退休的。

    2012-03-13 13:57:25

  • 主持人:

    恭喜二位。

    2012-03-13 13:57:34

  • 張援遠:

    因為我們到了60歲,之前,國家領導人都是比我們年紀更大一點,但這次換屆之後,這一代的國家領導人都比我們年輕,可以説是年輕的一代領導人,他們有不同的經歷,這些人中很多都在文革期間上山下鄉,而且也都是鄧小平改革開放受益的第一代人。

    2012-03-13 13:57:43

  • 主持人:

    説到鄧小平,這是第一代沒有一個非常傳統的核心人物影響的換屆,這次換屆應該是完全不受鄧小平的影響了吧?

    2012-03-13 13:57:55

  • 陳明明:

    的確,鄧小平是中國政壇上和中共中極具影響力的一位領導人,不過他在文革期間並不在決策圈內,他實際上走上領導崗位實在上世紀70年代末,也就是改革開放初期。我還是接下來講我剛剛的話題,就是當前的政策背景問題,我認為當前中國政府面臨的挑戰和議程其實都沒有很大改變,這樣的話,做事的方法就不會有太大變化。比如,儘管我們看到世界在經歷著變化,但是一些最基本的挑戰還是沒有太多變化的,比如,我們經濟還是相對來講還不是很發達,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們對於生活條件改善的需求仍然很大,世界還是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很多原來存在的困境還是存在,所以並沒有根本的改變,沒有這些改變的話,中國政府的政策就不會有根本上的改變。

    2012-03-13 13:58:12

  • 張援遠:

    鄧小平的確是一位對中國有持續影響的人,但我認為,他最重要的政治遺産是中國持續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政策,這是他最重要的政治遺産,影響了並將繼續影響整個中華民族。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決策贏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援,現在30多年過去了,鄧小平是1997年去世的。中國社會和普通百姓都確實地從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相信下一代領導人也必將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

    2012-03-13 13:58:25

  • 主持人:

    二位如何看待文化在塑造中國軟實力方面的作用,我們知道中國一直在努力提升在海外的軟實力?因為文化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很多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産受到影響,二位如何看這個問題?

    2012-03-13 13:58:34

  • 張援遠:

    我認為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中國有那麼輝煌的過去,但這個過去正面臨著危機,因為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我認為政府應該在這一方面更加有所作為,以北京為例,北京在這方面有很多負面的例子,因為沒有嚴格的政府監管,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産被拆除了。

    2012-03-13 13:58:48

  • 主持人:

    您説的是東城?

    2012-03-13 13:59:05

  • 張援遠:

    是,就是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和他夫人的家。所以政府應該在這方面下大力氣,要在國家層面予以立法進而來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産,並且能夠設立專門的機構或部門進行保護。我希望即將召開的兩會期間,會討論這個問題。文化遺産包括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獨特性的最好方式。中國在歷史上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很多時候,人們並不了解這一點,包括中國人可能對自己的文化遺産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們要加大對文化遺産保護的宣傳力度,使人們能夠自覺保護這些文化遺産,其實這也是使人類自身受益的行為。

    另外,我曾經用google earth搜索過我從小生活的村莊,這個地方離西安市中心40公里,現在已經是西安市的一部分了。這裡的農民被告知,開發商會來買他們的土地,然後他們就可以成為城市居民了,我並不認為這真的就是好事。我覺得人們的生活方式應該保留,現代化不僅僅是修建更多的基礎設施,修建更多的告訴公路等等,年輕一代必須了解他們長輩曾經的生活方式和謀生方式等等。

    2012-03-13 13:59:15

  • 陳明明:

    文化交流是外交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代表了中國過去的歷史,在樹立一國海外形象方面是最有效的,在增強國家之間的相互理解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應該有效地保護這些文化遺産。但是由於快速的城市化使我們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産。我們現在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但他們之間幾乎沒什麼區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完全不能代表中國特色。比如北京吧,這是一個龐大的城市,但你很難在這裡找到中國1000多年前的影子,只有那些都藏在高樓大廈後面的小衚同裏可能還能依稀看到一些過去的影子,所以我們必須認真保護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産。值得欣慰的是,我們政府和公眾現在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危險性,正在竭力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比如,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各級政府都開始倡導保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以確保我們悠久的文化得到應有的傳承和保護。比如,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對古代畫卷、殘跡等的保護和拯救行為,所以總體而言方向是正確的。但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以確保我們的文物不徹底消失。

    2012-03-13 13:59:36

  • 主持人:

    我們知道中國為世界生産了很多高品質的産品,但在文化産品輸出方面好像一直乏善可陳。您二位覺得應該如何在海外推廣這種非物質産品?

    2012-03-13 13:59:51

  • 陳明明:

    首先來回答你第一個問題,這就要提到媒體的作用,媒體有幾個功能,首先,是宣傳告知公眾資訊,二是要為大眾提供娛樂,三要教育和宣傳價值導向。這幾個功能之間需要平衡一下。但現在有些電視臺過度傾向於娛樂大眾,尤其是向年輕人提供低俗的文化産品,這讓父母非常擔心。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媒體是否應該擔當社會責任。答案是肯定的,媒體不應該太過利潤主導性,不管文化産品低俗與否,只要賺錢就行。

    2012-03-13 14:00:01

  • 張援遠:

    我完全贊同陳大使關於媒體責任的看法。在中國,媒體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要教育公眾,引導價值導向,而不是去迎合一小部分人的低俗需求。所以這裡就應該有個很好的平衡問題,尤其是隨著媒體的作用越來越大,至少要確保主流媒體不隨波逐流,要繼續擔當引導公共價值取向和社會責任的作用。

    2012-03-13 14:00:13

  • 陳明明:

    而且我認為,西方政府也不支援媒體的過度娛樂化吧。

    2012-03-13 14:00:21

  • 主持人:

    中國如何在海外開展自己的公共外交,尤其是在世界週邊內都存在政府失信於民的情況下?

    2012-03-13 14:00:31

  • 陳明明:

    我認為,政府非常重視這件事。在網際網路時代,你可以和個體直接互動,而不是通過傳統的媒體模式。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您可以直接將資訊發給個人或者公眾,也可以直接回應一些個體的需求和不滿,這種資訊傳遞的個性化特徵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能有效的和公眾溝通,你可能就會在這種背景下失敗,中國政府對此認識的非常清楚,也正在調整自己與民眾的溝通方式以適應這種時代背景。

    2012-03-13 14:00:41

  • 張援遠:

    但很不幸的是,政府所做的努力並不是很成功。據我所知,現在很多機構或者公司都有自己的新聞發言人,我們的新聞發言人系統成立了,但是他們的工作還是很程式化,有時候你會發現他們的網站幾週甚至幾個月都沒有任何更新。但是外交部的網頁還是更新很快的,如果你看的話,還有我們駐世界各地的使館和領事館的網站資訊更新都很快,內容豐富,提供大量事實資訊,以及相關資訊的連結等等。我覺得我們這麼做是非常好的一種嘗試,當然這跟外交部的重視分不開。

    2012-03-13 14:00:49

  • 陳明明:

    我認為我們應該下更大力氣去回應一些更個人的問題,現在網路很發達,網友基本上提出的都是一些個人問題,我們必須對這些個體問題做出回應。據我所知,溫家寶總理也會定期查看網路,看下大家廣泛關注的問題。我認為中國政府在回應個體或公眾關心的問題方面正在進步,逐漸實現以個人關注為基礎的與公眾的溝通。

    2012-03-13 14:01:01

  • 主持人:

    二位都提到網際網路已經日益成為一個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工具,人們在公共輿論以及政府事務中的發言權也更大,您認為中國還會繼續阻止一些外國社交網站在中國的使用麼,比如Facebook, Twitter,他們在海外都已經成為發表和解決個人問題的極為重要的渠道,是否會將這些社交工具作為公共外交中綜合的一部分?

    2012-03-13 14:01:15

  • 陳明明:

    在中國已經存在一些非常有效的溝通工具,比如説新浪微薄,所以我不認為在近期內有可能對Facebook, Twitter開放。另外,這裡涉及到一些敏感事件,國家安全考慮以及網路上廣泛流傳的一些反動資訊顛覆資訊所引發的大規模群體事件等等。所以這裡需要慎重考量,因為要保證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你不可能想發什麼就發什麼。這種現象不僅在中國存在,在英國美國也同樣存在。比如,在英國的網站上就有反對奧巴馬的威脅信件,你必須得採取一些措施。當前這個社會還不是很穩定,比如有恐怖主義存在,你必須保證你的國家是穩定安全的。

    2012-03-13 14:01:24

  • 張援遠:

    我再補充一點,從商業角度而言,社交網站或者門戶網站都是商業行為,他們都希望擴大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2012-03-13 14:01:46

  • 主持人:

    中國是個大市場。

    2012-03-13 14:01:53

  • 張援遠:

    對,當你進入一個市場時,你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就像中國企業進入其他國家市場一樣,要考慮這些規則然後考慮你要不要進到這個市場當中。

    2012-03-13 14:02:02

  • 主持人:

    説到規則,我有個問題,中美貿易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如果我説的不對,請糾正我,比如,越來越多的公眾認為中國正在威脅美國的經濟安全,很多美國政客也不斷指責中國政府“偷走了美國的就業”;還有人説中國雖然早就加入了WTO,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具保護主義的市場。

    2012-03-13 14:02:09

  • 陳明明:

    我認為這些指責都是不合理的。中美關係的本質是相互依賴。美國很多消費者正在受益於中美貿易,因為美國從中國進口了物美價廉的産品,我這裡有個數據,每個美國家庭因為進口廉價産品而節省2000美元的開支,但不幸的是,政客們都不提這個,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提高彼此的理解。第二個關於中國加入WTO的問題,我認為,中國一直是嚴格遵守WTO規則的,我認為中國已經兌現了對WTO的各種承諾,而且WTO也是對此很承認的。至於中國是否是最不開放的市場,這也是錯誤的指責,有些國家的市場開放程度遠不如中國,我不具體説是哪些國家,是個發達國家,而且離中國不遠。所以我認為片面的指責是不合適的,以中國的汽車部門為例,美國通用在中國大陸賣的車比在美國還要多,你覺得這是一個封閉市場的特徵麼?再看飛行器市場,波音在中國的飛行器市場佔了很大的份額,你覺得這是一個封閉的市場麼?另外還有資訊科技領域,比如蘋果的産品,Iphone手機,中國已經成為很多産品的最大海外市場,您覺得這是封閉市場麼?

    這些片面的指責非常不好,變成了政治事件,只會妖魔化中國,是為了保護某些部門利益。

    2012-03-13 14:02:34

  • 主持人:

    還為了贏得選票。

    2012-03-13 14:02:53

  • 陳明明:

    而且整體上來講這並無益於美國民眾。

    2012-03-13 14:03:04

  • 張援遠:

    剛才聽到你説的這些指責,我笑了,因為又一年美國大選戰拉開的時候,我正好在美國。大選期間,美國人都希望打敗對手,都會用些極其誇張的言辭指責對方,這個過程中,中國就成了一個替罪羔羊,很容易被拿出來作為指責對手的原因。另外,在中國也有很多人對外國也很不滿,對他們也有很多指責,其實這都不對。中美關係的本質是相互依賴,是雙贏局面,否則無法解釋為何中美關係30年來的歷程,有哪個國家會容忍所謂的不公平關係,既然已經發展至此,就説明是對雙方都是有益的。但我們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麼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發表各種聲明,美國需要中國的幫助,中國也需要美國的幫助,這樣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更加順利的進行。我們在處理兩國關係時必須著眼長遠,而不能目光狹隘。

    2012-03-13 14:03:14

  • 主持人:

    公共外交和軟實力是攜手並進的,所以中國如何説服一些國家或者這些國家的民眾,進而實現中國在海外的國家利益?現在國際上有一種説法,而且越來越強烈,就是中國越來越多成為國際事務的主導者,您對此怎麼評論?

    2012-03-13 14:03:28

  • 陳明明:

    我認為這有些誇張,中國遠沒達到那個地步,估計永遠也不會。現實是,中國已經越來越緊密的融入到國際經濟體系當中,中國經濟越來越開放,進口越來越多,出口也是,同時對外投資也在增強,這有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例如,通過刺激中國國內經濟的發展,中國對全球經濟復蘇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我們可能需要做的更好,比如要讓更多的公眾更好地了解中國在整個過程中的角色,讓他們了解中國做了什麼,讓他們看到這的確是個雙贏局面。隨著貿易和投資的增加,受益的不僅是中國還有其貿易夥伴。比如,前段時間,習近平訪問了美國,訪問期間簽了很多大單,大概是3000億美元的規模,單愛荷華一州就簽訂了20百萬噸的穀物購買合同。

    2012-03-13 14:03:38

  • 張援遠:

    中國的確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儲備大多投資于美國國債,但説中國處於一種操控或者主導地位是誇張,事實上,美國官員一直在向中國保證投資安全問題,其實中國的投資僅佔到美國國債規模的不到10%,絕大多數美國國債是在美國老百姓手裏,所以,只聽一些選戰過程中的嚇人言論是不靠譜的。

    2012-03-13 14:03:47

  • 主持人:

    所以那種所謂“把你的船從南太平洋撤出來,否則我們拋售你們的國債”,這種情況不會發生是麼?

    2012-03-13 14:04:14

  • 陳明明:

    不會。其實中國是被美國的赤字給劫持了?事實上,中國需要對美國出口以滿足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出口後得到的是美元,那這些美元怎麼用呢,買美國國債。所以中國與美國經濟聯繫非常緊密,對美國經濟也非常重要。但美國的政客不怎麼提這種積極影響。

    2012-03-13 14:04:26

  • 張援遠:

    中美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兩國領導人在會晤的時候也會談,但一般會一起談,不會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分開談。換句話説,中美之間有一個史無前例的問題,就是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

    2012-03-13 14:04:35

  • 主持人:

    誰是第一?

    2012-03-13 14:04:43

  • 張援遠:

    美國一直是第一,可能之後的幾十年也還是第一。當然第一是不想被第二超過的,所以這是兩國當前面臨的一個挑戰,我們已經把這個挑戰坦白跟美國談過,比如習近平主席訪美的時候就談過這個挑戰,而且表示我們要有所作為,他説:“太平洋足夠大,可以容納兩個國家共同發展,不一定是誰要超過誰。”

    2012-03-13 14:04:52

  • 陳明明:

    中美兩國存在的信任赤字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需要雙方認真對待解決。一方面美國要降低他們對我們的不信任,當然我們也要做同樣的努力。雙方都要想想應該做什麼。

    2012-03-13 14:05:01

  • 主持人:

    那美國應該做什麼,釋放什麼樣的信號?

    2012-03-13 14:05:23

  • 陳明明:

    要降低兩國的信用赤字。美國在一些事件上,比如涉及中國國家安全的敏感問題上要謹慎處理。比如在中國南海問題中,這完全是雙邊問題,是中國與相關國家就島嶼所屬權的分歧,跟美國沒有任何關係,而且這根本不涉及自由通行問題。但是美國還是自己捲入到這個問題中,而且選邊站,説中國不對,但這根本不涉及自由通行,在南海也根本沒有發生過任何自由通行受阻的問題,所以美國這個舉動自然會引起中國內部的煩感和意見。這也無助於改善兩國信用逆差的問題,所以需要美國嚴謹對待。

    2012-03-13 14:05:31

  • 主持人:

    多謝兩位的坦誠。您二位從中美關係一直談到了2012年甚至以後的外交政策,最後一個問題?隨著中國向海外提供越來越多的消費品,中國企業如何在海外設立品牌,這裡的品牌是指要生産品質優異耐用的産品?

    2012-03-13 14:05:45

  • 陳明明:

    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資訊需要傳遞,就是中國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夥伴,是個可以做生意的夥伴,一個與人合作的夥伴。

    2012-03-13 14:05:56

  • 張援遠:

    我也贊同,中國將會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一直如此。中國會繼續和平發展,中國是個友好的,喜歡合作的國家,而且是一個在你遇到任何困難時總會伸出援手的國家。

    2012-03-13 14:06:08

  • 主持人:

    多謝二位的合作。

    2012-03-13 14:06:19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fgy/2012_03_15_yingwenfangtan_1332230732.mp4

圖片大圖:

  • 訪談開始

    中國網 胡迪

  • 陳明明談中美貿易

    中國網 胡迪

  • 陳明明談“公共事務”與“公共外交”的區別

    中國網 胡迪

  • 鏡頭中的訪談

    中國網 胡迪

  • 張援遠談文化遺産保護

    中國網 胡迪

  • 張援遠談文化軟實力

    中國網 胡迪

  • 兩位中國外交官談他們眼中的公共外交

    中國網 胡迪

  • 前外交官陳明明和張援遠做客中國訪談

    中國網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