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産業扶貧動真格

發佈時間:2017-12-18 01:40:00 | 來源:《中國扶貧》雜誌 | 作者:高永偉 | 責任編輯:馬驊

關鍵詞:山東煙臺,産業扶貧,葡萄種植,​毛衫+海鮮,煙臺蘋果

大戶陳家葡萄——現代化農業園區推動扶貧

古人寫葡萄,“百斛明珠富,清陰翠幕張。”叢鸞蝓剪葡萄的樣子,確實像拎著一串明珠——那也確實是他的掌上明珠。兩年前和妻子從萊州市來到招遠市,在金嶺鎮大戶陳家村打理這十三畝葡萄園,他盼望的就是這一天。雖説萊州和招遠同屬煙臺市,距離也不過一小時車程,這樣一個決定,也是需要足夠的勇氣與動力的。

“怎麼樣?葡萄效益怎麼樣?”

“好!我家葡萄賣十二塊錢一斤,市面上也就賣十塊。”面對記者的提問,叢鸞蝓回答起來底氣十足。

“好賣嗎?這麼貴。”

“好賣!這葡萄好,吃著放心。牌子好!”地頭上,他邊把剪好的葡萄遞給妻子,邊指著筐蓋上的銘牌讓記者看,“大和大美,大戶莊園”。

招遠市金嶺鎮大戶陳家村葡萄種植戶叢鸞蝓和妻子給新摘的葡萄裝筐上牌。

是什麼讓叢鸞蝓有底氣高於市場價銷售葡萄呢?“農業管理水準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效益。”大戶陳家村黨委書記陳松海擔任村支部書記三十多年了,大戶莊園就是他主導建起來的。“我們對流轉的土地統一管理,引進新型栽植管理技術,推進現代化農業發展。”他介紹説,依託大戶莊園農民專業合作社,園區統一購進優質肥料和優質農藥,以低於購進價格出售給果農,將扶貧資金補貼給農戶。2015年以來,先後六次從煙臺聘請果業專家來免費為果農現場講課、傳授果園管理技術。農莊統一註冊的“大戶莊園”果品商標獲得綠色食品認證,這極大地調動起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管理水準高,效益自然高。旁邊的大戶陳家村黨支部副書記陳松利介紹説,叢鸞蝓去年的葡萄産量是3000斤左右,今年到豐果期,産量能達到2萬斤。

叢鸞蝓邊忙著給葡萄裝筐上牌,邊向記者介紹説,別看種了這麼多葡萄,平時並不忙。莊園統一管理,有專門的人負責剪枝、除草等。

陳德茂就是這樣一個“專門的人”。今年54歲的陳德茂就是大戶陳家村人,29歲的兒子患有先天性腦癱,需要人照顧。女兒十六歲了,在讀初中四年級。家裏五畝半地,有一畝半流轉給莊園,每年1200元。農閒的時候,為了照顧有病的兒子,他一年四季在合作社打工。

“春天給葡萄掐頭,夏天打藥、鋤草,秋天剪枝子,冬天清園。離家近,不耽誤幹農活。一年能掙一萬多塊錢。”

招遠市金嶺鎮大戶陳家村貧困戶陳德茂在家裏。

陳松海介紹説,合作社流轉周邊六個村約一萬畝土地,以“合作社+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方式,規劃了以種植葡萄、蘋果、獼猴挑為主的農業園區,帶動七個村貧困戶117戶、199人就業。

據招遠市扶貧辦副主任張偉介紹,招遠市堅持“集中投入、連續扶持”的原則,集中政策、資金,向重點項目、重點園區連續投入,持續推進園區提檔升級,像大戶莊園這樣的現代果業生産基地,全市有27個。

記者從招遠扶貧辦了解到,到目前為止,招遠市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206家,入社農戶 7.2萬戶,帶動農戶10.5萬戶,其中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3個,煙臺市級示範社32個,省級示範社22個。

秋高氣爽,大戶莊園依山傍水,葡萄就種在原本是荒山的坡地上。記者離開的時候,叢鸞蝓夫妻倆已經裝滿了好幾筐,白色的長條筐裏放上三四串綠葡萄,煞是好看。記者也嘗了一顆,入口甘甜,唇齒清美。想起那句古詩,“滿筐圓實驪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

這麼好吃的葡萄,難怪賣得貴!

招遠市金嶺鎮大戶陳家村的現代種植園。

<  1  2  3  4  >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