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咱們上山這條路已經算好走的了,村民們平時都走另一邊的小路,比較近,但要難走的多。”馬建華指著山對面説。
現在,每隔一段時間門才科還是會下山買點鹽,不過不用再背著幾十斤上百斤的幹柴去換,路也好走很多。“從前些年開始有了補貼,能拿錢買了。”他的妻子對這很高興,她説這樣上下山安全,不用擔心他被山“吃”了。
上山
“有人想著法兒下去,有人變著法兒上來”
門才科已經記不清山上是什麼時候開始熱鬧起來的了,這幾年突然就有很多人出現在山上。
“每個月上來好幾次,一戶一戶的進,給講講東西還給些吃的,用的。”談到這些入村“陌生人”,門才科連説了幾個“好得很”。
村民與駐村工作隊隊員常走的山路
馬建華就是這些“陌生人”之一。他是國家電投在雲南的員工,一直在昆明市工作。一年多以前,他作為駐村工作隊的一員來到金滿村,對這裡的貧困戶進行幫扶。
“剛來的時候多少有點不習慣。”在參與到扶貧工作之前,馬建華沒有想過還會有那麼多戶人居住在山裏,處於半封閉的狀態,“第一次去到深山裏的幾個村民小組,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入戶調查完,天都黑了。”在村民家裏,他見到了當地特色的“千腳樓”,也嘗到了粗糲的“苞谷稀飯”。
2015年—2016年,全國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各地向貧困村選派駐村工作隊12.8萬個,派出幹部54萬人,很多像馬建華一樣的工作隊員深入到各地的貧困。此外,還有18.8萬人被選派上到貧困村和基層黨組織薄弱村擔任第一書記。
羅建國是這18.8萬第一書記的一員,他同時也是金滿村駐村工作隊的隊長。他介紹,當地駐村工作隊共有9人,來自三家不同的單位,平時主要工作是入戶摸清貧困人口情況,對貧困戶進行識別,同時也會為貧困戶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
“綠迷彩”、“黑膠鞋”,這是當地人見到羅建國穿得最多得“兩件套”。從怒江州委辦公室的崗位上來到金滿村後,羅建國就和村上的這幾座大山“較上了勁”,一個月一次、兩次甚至更多的往返于山上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