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成效。去年我國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40萬人,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第4年減貧超過1000萬人。
面對中國反貧困的巨大成就,全球為之矚目和讚嘆。
不久前,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上,來自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發基金等國際機構的代表認為,中國精準扶貧的理論和實踐表明,良好的政治願景、科學的扶貧戰略、適宜的政策措施,實現整體脫貧是完全可能的。中國的成功實踐,對推進世界減貧事業具有重要啟示。
實字當頭以幹為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群眾主體,這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動力源泉,是走向偉大復興的可靠保障
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這是兩個意義深遠的節點——
今年2月26日,江西井岡山宣告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向長眠在這塊紅土地上的4.8萬多名革命烈士奉上最好的告慰。
一個月後,河南蘭考也宣佈摘下貧困的帽子。曾經的風沙鹽鹼地,如今經濟社會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昔日最苦最窮的革命老區、黃河灘區,如今率先脫掉了貧困帽。探究兩個地方的脫貧密碼,最根本的是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黨員幹部衝在第一線、幹在最前列,凝聚起廣大人民群眾改變命運的鬥志和力量。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就是黨支部。”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省張北縣小二台鎮德勝村考察時説,“派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這些舉措都有了,關鍵是要夯實,發揮實效。第一書記要真扶貧,撲下身子在這裡幹”。
壯志如鐵,萬里豪情同日月。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員幹部把職責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
六盤水市大灣鎮海嘎村海拔2900多米,是貴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2010年,28歲的楊波從六盤水市鍾山區民宗局的一名幹部,成為這個山村的第一書記。那一年,村裏的每人平均收入才1600多元,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村民大多住茅草屋、吃望天水。沒有路、沒有網、沒有手機信號。
6年的時間,楊波帶領全村幹部群眾一起引進項目、發展産業、引水灌溉……這個“藏在”石旮旯中的山寨發生了巨大變化:1325個貧困人口減少到163人,村集體經濟從零增長到30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年純收入增長到7230元。
在全國各地脫貧攻堅戰場上,活躍著一大批像楊波這樣的扶貧幹部。從“西海固”到西南邊陲,從烏蒙山區到秦巴腹地,貧困村裏的“新面孔”漸漸成了鄉親們喜愛的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