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共産黨員,有困難我來辦”
蘇慶亮關心百姓疾苦,把群眾當親人,在他的筆電上寫著“時刻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産黨員,所肩負的職責是什麼——為民!”無論誰家有困難,他都記在心上,千方百計排憂解難。“我是共産黨員,有困難我來辦”,這是蘇慶亮對全體村民做出的鄭重承諾。
貧困戶耿繼翠孫女患有腦瘤,需要住院手術治療,蘇慶亮多次到濟南幫著協調;張德海身體常年有病,兩個孩子年幼,家庭生活十分困難。蘇慶亮不但幫他家翻修了舊房子,還定期資助兩個孩子上學;霍守平孫子嗆了氣管,蘇慶亮顧不上吃飯,親自送到醫院幫忙掛號、找專家,和家屬一起守在手術室外,直到孩子脫離危險;蘇珠廣的老伴車禍截肢,蘇慶亮一趟趟跑相關部門,幫助申請大病保險救助;劉光榮兒子考上大學,學費不夠,蘇慶亮就自己掏出500塊錢……
澆地難是大陡山村群眾最期盼解決的問題,也是村裏最頭疼的難題。經多方研究探討,需要在南山修建一座揚水站引水上山。為了工程,蘇慶亮沒黑沒白盯在工地上,工程竣工前關鍵時期,愛人生孩子,他硬是沒回去看一眼。
“幹工作就要有一不爭二。”蘇慶亮對自己、對工作的要求非常高,達不到想要的標準,就自責不已。遇到難題疙瘩解不開,就夜不能寐,常常淩晨兩三點鐘找來村幹部商量。長期超負荷、透支式的工作狀態,讓他積勞成疾,患上高血壓、心臟病、神經性耳聾。近幾年,總是隨身帶著藥片,實在撐不住了才到醫院住上幾天,卻常常為了村裏的事,拔下針頭就走。蘇慶亮常挂在嘴邊一句話:“説一千道一萬,讓群眾幸福滿意是關鍵。”
誰心裏有群眾,群眾心裏就有誰。一次,蘇慶亮生病,家住村西、90歲高齡的王奶奶知道後,一大早就踮著小腳,蹣跚著走了很久才到他家。看著勞累過度病倒在床的蘇慶亮,老人含著熱淚説:“孩子,你可不能得病,全村可都指望著你哩。我要能替你生病多好啊!”
“我和老百姓感情深,
願意幹一輩子扶貧”
20多年來,蘇慶亮加班加點、日以繼夜帶領大陡山村一次次實現經濟跨越發展,群眾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可他的身體卻慢慢垮下來。2015年8月,多次因心臟問題住院治療的蘇慶亮,看到把村裏接班人培養成熟了,村裏的發展也步入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就辭去了大陡山村黨支部書記職務。
可是,為更好地推動扶貧攻堅工作,把大陡山村脫貧致富的經驗推廣到全區,區裏任命蘇慶亮擔任扶貧辦公室副主任。2016年3月4日,是蘇慶亮到區扶貧辦報到的日子。上午區委剛宣佈任命,下午就進入工作狀態。“我和老百姓感情深,願意幹一輩子扶貧”,在與同事見面會上,他飽含深情地説。
岱岳區是泰安市扶貧工作重點區縣,全區省貧困標準以下貧困人口18032戶、32166人,分佈在全區17個鄉鎮的82個貧困村。為繪製扶貧工作地圖,掌握第一手資料,蘇慶亮帶領有關人員3個月內跑遍所有貧困村。
蘇慶亮的微信名稱是“業精於勤”,而“勤”字正是對他工作最好的寫照。每天一進辦公室,他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鐘錶,一刻不停。每天他都到得很早,為了研究落實扶貧政策和尋找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措施,他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勤勤懇懇。他的兩本筆電密密麻麻寫滿了每天干的扶貧工作:3月15日,今天去馬莊:劉大坡、汶口、和平村、角峪、洪河、南角峪、范鎮孟莊調研,一整天的時間,到區政廣場已晚上7點多……
進村入戶走訪時,他與村幹部坐下來商量發展思路,與貧困戶手拉手談心。大家都説:“蘇主任沒架子,能和老百姓坐到一起,拉呱到一塊。”
幹了20多年的村支部書記,蘇慶亮將一個窮村、弱村變為全國有名的文明小康村,也讓他成為了一名扶貧專家,對於鄉鎮和村級在扶貧工作中不理解、完不成的工作,他一齣面就迎刃而解。角峪鎮泉上村是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貧困戶81戶,貧困人口117人,地理位置偏僻,資源匱乏,村級帶動致富能力弱,村幹部畏難發愁。蘇慶亮先後跑了三四趟,主動坐下來和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一起商討村級發展路子,研究扶貧産業項目和貧困群眾脫貧措施,制定鄉村發展規劃,確定流轉土地發展大棚葡萄、大棚草莓等特色種植,利用古跡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通過協調成功引進深圳邵偉華易學研究服務中心1200萬元資金,用以建設華嚴寺民俗觀光旅遊區和蘆湖泉韻農家館。
在生命最後的一段日子裏,他的身體每況愈下。有時説著話,耳朵突然聽不見了;有時開著車,忽然頭暈眼花。但他仍堅持工作,分管的工作一點也沒落下,上級安排的工作總是盡心盡力幹好,每天還在微信中定期更新扶貧工作資訊,直到去世前一天,還發了2條和扶貧有關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