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貧困中國方案 在統一戰線肝膽相照故事裏

發佈時間: 2016-10-17 15:48:05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江玲 張寧銳 李培剛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關區,民建,九三學社,中國故事,貧困學生,統戰部,致公黨,民盟,農工黨,民進,民建,民盟,民革,政治協商

致公黨:昔日“難關村”今朝橙滿園,産業扶貧是關鍵

扶貧坐標:貴州畢節七星關區、重慶市酉陽縣

品牌行動:同心·致富行動

蔣作君常務副主席、曹鴻鳴副主席聽取一線工作人員脫貧攻堅彙報

地處赤水河畔的橙滿園村,原名南關村,耕地8500畝,人口3560人,地勢起伏較大,溝壑縱橫,石漠化以輕、中度為主,有極少部分強度石漠化。27年前的南關村,每人平均純收人不到300元,其中杠子林組、手扒岩組吃了上頓無下頓的就有30余戶,甚至有的農戶因為一年種糧只夠半年吃,無奈之下只好在外乞討為生。人多地少、土地貧瘠、經濟貧困就是昔日南關村的真實寫照。

2000年,南關村摘掉了貧困帽子;2004年進人全市50個經濟強村行列,村名也更名為橙滿園村;此後,該村先後被列為“四在農家”、“文明和諧村”、“新農村建設”等試點。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1988年的196元增加到現在的4780元,森林覆蓋率從不到20%增加到88.55%,人口自然增長率從21‰下降到7‰。

昔日“難關村”,今朝橙滿園,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致公黨中央的幫助。作為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下面的一個村,南關村的變化只是一個縮影,從1988年到現在,27年的時間,整個七星關區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88年,畢節試驗區成立後,致公黨中央及各級組織與七星關區結下不解之緣。多年來,致公黨中央及各級組織高度關心七星關區經濟社會發展,以智力支援為主、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以示範帶動為特色,從發展農業、增加副業、建立示範村、引進項目、關心教育、扶貧幫扶等方面出發,為七星關區“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注入新血液。

智力幫扶:托起明天的太陽

扶貧先扶智。在長期的幫扶過程中,致公黨中央領導人深刻認識到,七星關區的差距主要在人。要破解七星關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必須抓住人才培養這個關鍵。

謀定而後動。找準根源後,致公黨中央結合七星關區實際,開展“一幫一”對口幫扶——

2004年4月,援助原畢節地區聾啞學校25萬元修建了一幢教學樓,籌資120萬元設立畢節試驗區貧困大學生獎勵基金,籌資60萬元設立七星關區青場鎮貧困高中生獎學基金;

2007年,籌資20萬元為七星關區培訓中小學英語教師100名,投入10萬元設立新東方獎學金,支援七星關區特殊學校教學工作10萬元;

2008年9月,協調資金50萬元修建七星關區大新橋辦事處小河村希望小學和衛生室;

2013年,協調國家科技部投入300萬元資金在我區實施“富民強縣”項目;協調北大青鳥集團實施“致公學生培養計劃”,4年共投入資金25萬元資助我區4名貧困學生免費在京學習;致公黨上海市委投入資金50萬元續建致公科普中心,為七星關區實驗學校100名師生開展環保講座;致公黨南京市委幫助七星關區培訓中小學英語教師700名。開展青少年科普培訓活動,培訓學生1.2萬餘人次;致公黨江蘇省委在畢節二中舉行“致公課堂”開班儀式暨捐贈儀式,共為我區捐贈價值10萬元的32套英語教學軟體及1500套中小學教輔書籍、課外書籍。

……

多年來,致公黨中央跋山涉水,不辭辛勞,群策群力,嘔心瀝血,全心全意致力於推動七星關區經濟社會發展,讓七星關區人才資源上了一個新臺階。

醫療幫扶:邁開大健康新步伐

醫療設備、技術落後一直是七星關區醫療事業發展面臨的難題之一。長期以來,受基礎條件影響,全區看病難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為幫助七星關區破解這一難題,促進全區醫療事業健康發展。

2013年,致公黨中央將區人民醫院作為“中國致公黨醫衛幫扶基地”,並協調天津醫科大學與區人民醫院簽訂了幫扶協議,計劃以區醫院為帶動,促進全區醫療事業健康發展。

同年8月3日,“中國致公黨醫衛幫扶基地”正式揭牌,從此,致公黨中央一系列醫療幫扶活動陸續展開——

協調致公黨浙江省委與我區市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幫扶協議;

協調北京悅康藥業集團為區人民醫院捐贈價值50萬元藥品;

協調引進蒙古蒙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億元在七星關經濟開發區建設保健品、丹參牙膏生産項目;

以“致福送診”活動為載體,協調各級組織到七星關區人民醫院開展講座、義診等;

……

2013年,致公黨中央及各級組織為七星關區捐贈30萬元醫療設備,安排6名衛生員到天津培訓。截至目前,致公黨中央及各級組織開展“致福送診”活動9次,免費治療 1000余人次,為七星關區大健康産業計劃貢獻一份力。

産業幫扶:助推跨越發展

産業結構單一,産業佈局不合理……致公黨中央深刻體會到:七星關區只有從産業結構調整上下功夫,改變傳統種植模式,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才能有新出路。為此,致公黨中央因地制宜,著力從産業結構調整、佈局等方面入手,奏響“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的新樂章。

2004年,青場鎮青壩村被致公黨中央定為幫扶基地。從此,各級致公黨員深入青場鎮田間地頭,以推廣農業適用技術為突破口,以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為目的,邀請專家考察、論證,幫助搞基地試驗、示範與推廣,成功引導農民轉變經營土地的觀念。

如今,青壩村已成為青場鎮“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村之一,産業配套正逐步趨於完善,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04年510元增加到2013年5962元,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示範帶動,發揮更大效應。2014年3月,致公黨中央將七星關區楊家灣鎮三合村作為定點幫扶示範點。此後,致公黨中央領導及一批批致公黨員多次深入實地考察調研,詳細了解農業、教育、衛生、小城鎮建設、旅遊業等方面的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發展建議。

2015年3月,致公黨福建省委調研組赴楊家灣鎮調研現代高效農業産業;

同年5月,致公黨鎮江市委到楊家灣鎮調研茶葉産業發展現狀,並提出高起點、高標準把三合村逐步打造成全區茶葉産業的示範點,輻射帶動全區茶葉産業發展。

……

為助推七星關區産業發展,致公黨中央多次組織企業家深入七星關區開展考察投資活動:協調廣州吉隆集團在七星關區南山公園建設“烏蒙生態風情園”;協調珠海市民營企業商會與我區簽訂初步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引進致公黨黨員投資的貴州炬晟照明有限公司落地七星關經濟技術開發區,並以此契機對光電企業進行了招商,又引入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LED360度發光燈絲企業聯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投資,逐步打造七星關區工業園區中的“貴州光谷”項目。

自幫扶七星關區以來,致公黨中央累計協調資金4.12億元,實施“富民強縣”項目、高寒山區設施農業技術研究與整合示範項目,七星關區現代中藥材種植示範園區、無公害蔬菜種植示範基地、農村沼氣示範點、稻田養魚示範基地、優質肉牛養殖示範基地、同心水渠、致福工程、致公書屋及致公科普活動中心、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項目等一大批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血液。

如今,七星關區作為畢節試驗區中心城市,“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已初步見成效。天藍了、山青了、水凈了,一座山水園林宜居城市傲然挺立。然而,“烏蒙腹地、三省紅都”處處留下了致公黨幫扶的讚歌,七星關區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全國城市之林。

畢節試驗區建立以來,南關村以“三江源”生態保護項目為契機,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狠抓扶貧開發,如今,山青了、水綠了、人富了,群眾素質強起來了。

此外,“茅臺酒原産地及赤水河上游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項目”規劃已經省政府批准實施。將重點打造“兩線四翼”八條産業示範帶和“5521”(50萬畝特色經果、50萬畝蔬菜、20萬畝生態畜牧業、10萬畝中藥材種植)産業示範工程,這成為加快七星關區農村産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加快發展的一次重大機遇。

2014年5月,致公黨同濟大學專家學者赴七星關區,完成了圍繞“畢節赤水河流域上游生態屏障構建”和“畢節七星關區生態旅遊規劃”兩個專題開展美麗鄉村實踐調研,併為畢節市做出一個具有實際性和指導性的旅遊規劃方案。

今年,致公黨各級組織在楊家灣鎮種植以櫻桃為主的“同心林”示範點已啟動實施,同時,引入黨員企業金海農業有限公司打造果蔬産業基地,通過基地的示範作用,帶領農民實現種植結構調整。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酉陽縣,1990年,致公黨響應國家號召,開始對酉陽縣實施定點幫扶,“智力無邊,科技幫扶”在酉州大地拉開大幕。二十年來,在致公黨中央無私幫助下,酉陽社會經濟發展取得纍纍碩果。1999年,酉陽縣于整體跨越溫飽;2007年,酉陽每人平均收入已由17年前的250元變成了6600元。20年多年來,致公黨共為酉陽捐建了15所希望小學和3所衛生院,幫扶酉陽貧困農戶和貧困學生3000余人。

     1   2   3   4   5   6   7   8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