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每畝投入5元
年均畝産增牧草20-50 公斤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潘慶民(右)算經濟賬。王振紅攝
“現在的草地有天然草地也有人工草地。天然草地約佔90%,人工草地約佔10%。必須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盡可能的統一,保證對牧民有實惠,對企業有效益,才能夠盡可能的推廣。” 潘慶民説。
潘慶民向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從經濟效益看,天然草地恢復與合理利用項目所採取的技術措施一次性的投入約為25元/畝。一次投入,五年受益。年平均成本為5元/畝,年平均增産牧草20-50 公斤/畝,如果8.8萬平方公里呼倫貝爾天然草地的50%能推廣這項技術,預期每年可增産牧草約98萬噸,以現有的草地生産水準來計算,相當於呼倫貝爾地區又多出了1/3天然草地。”
“通過3-5年時間,恢復草牧業試驗區天然草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實現生産和生態功能‘雙提升’,恢復美麗的草原景觀;使天然草地逐步過渡到以‘生態功能為主、生産功能為輔’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的可持續利用之軌道,探索出我國北方牧區天然草地可持續利用的新模式。”對於這個目標,潘慶民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