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二輪三調四補
探索北方牧區天然草地可持續利用新模式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潘慶民帶隊負責的呼倫貝爾草牧業試驗區“天然草地恢復技術示範區”,以天然草地生産功能與生態功能的合理配置為目標。王振紅攝
“如今在草原生態保護上存在一個誤區,只注重保護,但是忽視了生産功能。單純把草場圍起來棄用的方式有效,但是對於保護和合理利用來説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潘慶民副研究員對記者説,“對牧民而言,完全禁止他們利用草場不合理,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有序的利用。既保護生態多樣性,同時牧民的生活和草場的生産力都有所提高。”
潘慶民副研究員帶隊負責的呼倫貝爾草牧業試驗區“天然草地恢復技術示範區”,以天然草地生産功能與生態功能的合理配置為目標,針對呼倫貝爾草地退化的現狀與特點,從草地管理制度和恢復治理技術兩個方面入手,開展了“一休、二輪、三調、四補”為主要內容的退化草地恢復與合理利用技術整合示範。
潘慶民説,“‘一休’和‘二輪’是草地利用方式的優化。”
“一休”是指季節性休牧,主要包括春季休牧和秋季休牧。春季休牧是讓牧草能夠很好地返青,進入快速生長期,秋季休牧是讓牧草能夠大量結實,種子能夠入土,以補充土壤種子庫。
“二輪”是指放牧場的“牧刈輪替”和打草場的“分區輪刈”。“牧刈輪替”技術就是把傳統的“連年放牧”改為“一年放牧、一年刈割相輪替”。潘慶民解釋説,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牧草有一個完整生長季的調整期,同時,對於退化嚴重的草地,在刈割年份可以採取提高生産力、增加優質牧草比例的調控。“分區輪刈”主要針對打草場連年刈割,導致草地系統養分大量流失的問題。
“一般把一塊草地或一家牧戶的草地分成3個區,每年只在2區打草,讓另外1/3的草地修養生息。” 潘慶民説,這樣經過一個週期的調整後,牧草産量比連年刈割的草地顯著提高,物種多樣性和生産力的穩定性顯著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對於嚴重退化的打草場,可以根據化學計量學的原理,在休刈年份進行養分調節,恢復物種多樣性和優質牧草的比例。
那麼,什麼是“三調”和“四補”?潘慶民解釋説,這是草地恢復和改良的整合技術。
“三調”是根據牧草生長髮育的特點,利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發的天然草地改良劑和天然草地羊草促進劑等,通過精準的植物生長調控、土壤微生物調控和生態位調控,快速提高草地生産力和優質牧草比例。根據草牧業試驗區的結果,通過一個生長季的改良,草地生産力由46 公斤/畝提高到 161公斤/畝;優質牧草羊草的比例由10% 提高到50-80%。
“四補”是針對退化較嚴重的草地採取的恢復措施。主要包括“補充養分”、 “補播豆科牧草”、“補播優質禾本科牧草”和“補播草原特色中草藥植物”,目標是提高草地生産力,改善牧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