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十一五”期間,陜西省堅持以整村推進扶貧為主體,不斷強化扶貧資源整合,逐步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攜手共進的大扶貧格局。扶貧開發的有效實施,不僅使廣大貧困群眾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也為貧困地區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陜西奠定了堅實基礎。據初步統計,2006年以來,全省有260萬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累計啟動建設扶貧重點村7513個,搬遷貧困人口30萬人,完成 “雨露計劃”培訓轉移26.3萬人。全省貧困地區農民年每人平均佔有糧食達到389公斤。
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我省投入3.2億元專項扶貧資金,幫助“5·12”地震受災的507個貧困村開展了恢復重建工作。累計為貧困地區新修鄉村公路5.2萬公里,新增輸變電線路2.1萬公里,新增基本農田170萬畝,解決了410萬人、200萬頭大家畜的飲水困難問題。完成“雨露計劃”培訓轉移26.3萬人,穩定就業率達到85%以上,年每人平均工資收入1.8萬元以上。同時,我省圍繞貧困地區産業開發和貧困群眾增收項目積極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農民100萬人(次)。
貧困地區特色産業發展壯大,社會扶貧深入開展。5年來,全省累計投放53億元小額到戶扶貧貼息貸款,扶持130萬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配套安排28億元項目貼息貸款,支援210個龍頭企業開展農副産品加工運銷。在試點的基礎上,2009年,在1000個低收入村啟動實施了 “千村互助資金項目”,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建立了長效投入機制。同時,省上採取聯縣聯鄉包村扶貧、對口幫扶、經濟協作等多種形式,形成扶貧開發的強大合力。目前,中央赴陜定點扶貧單位已增加到21個;省級“兩聯一包(聯縣、聯鄉、包村)”參扶單位已達到680個,每年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億多元,實施扶貧項目3000多個,有力地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全社會關注扶貧、支援扶貧、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
扶貧資源整合成效明顯,外資扶貧領域不斷拓展。“十一五”期間,在積極爭取國家支援的同時,我省千方百計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其中,2009年,省上爭取中央財政扶貧資金達到8.4億元,比2001年增加5.25億元,增長167%;省本級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82億元,同比增加1.4億元,增長333%。在此基礎上,我省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工作。近年來,我省各相關行業部門每年向各類扶貧項目投入的建設資金達到10億元以上,全省啟動建設扶貧重點村平均投入已達到100萬元。此外,我省在繼續鞏固秦巴扶貧世行貸款項目成果的同時,還新爭取和啟動實施了總投資6000萬美元的世界銀行第五期扶貧項目,亞行榆林扶貧項目、南韓協力團志願者淳化扶貧項目、華一銀行旬邑扶貧項目等也正在有序推進,進一步拓寬了扶貧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記者 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