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採購商
發展要聞  -胡錦濤:黃金時間雖過 救人仍是重中之重 -央行暫緩調高成都等6市州準備金率 金融機構緊急注入資金血液 -富錦九零糧庫確有大量虧空 數額尚未查清 地震不會引發糧價上漲 -解放軍記者等一線救災人員均免費承保 單位和個人暫時別到災區 -4月70大中城市房價漲幅放緩 深圳領跌 地震將成打壓房價的強音 -深市21家四川上市公司所受地震影響披露完畢 受災"傷情"不一 -地震局:近幾天可能發生多次5級甚至6級余震 稱從未隱瞞地震資訊 -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2.4億元支援抗震救災 各界捐贈款物13.44億元 -央視 福建廣播影視集團就"火炬手空手捐款"致歉 南昌調傳遞線路 -蔣潔敏:中石油對不起散戶 承諾不建樓不買車 已叫停成品油出口
境外記者在四川震災現場 關注災後生活安排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16 日 
字號:    列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截至16日14時汶川地震死亡22069人 四川21577人 

抗震救災指揮部醫療防疫組組長高強介紹醫療救援情況(實錄) [“救災語錄”]

成都首批災區住院傷員尋親(名單) 溫家寶總理的72小時:我只要10萬群眾脫險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前啟動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規劃(實錄)

外交部秦剛就抗震救災及國外救援隊來華等答問全文

地震災區師生傷亡特別慘重 教育部提中高考方案(實錄)

新華網四川德陽5月16日電 (記者白瀛) 16日下午,四川省綿竹縣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專家樓旁,倒塌的房屋、樹木、管道糾纏在一起,大型起重機下,數十名解放軍官兵仍在搶挖廢墟裏的被埋者。救援現場由於數十名境內外記者的到來而顯出了別樣的氣氛。

“Stop!這裡危險,先不要上來!”救援人員小心地攔住了試圖登上廢墟臺階的一名扛著錄影機的西方國家的記者。在臺階的另一側,就是塌下去的碎石堆。這裡一個半小時前剛剛發生過余震。

“這家公司當時有多少人在上班?多少人逃出來了?”

“一共有4000多名職工,現在百分之百八九十都是安全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斯澤夫説。

“遇難者你們打算怎麼處理?”

“我們要在後面最漂亮的山上建座墓園,把他們安葬在那裏。”

“現在救援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困難很多,最主要的是缺少帳篷。”

記者們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不少外國記者都精通中文。救援人員和公司倖存人員都一一做了回答。

國新辦負責人説,本次由國務院新聞辦、外交部、國務院臺辦、國務院港澳辦組織的赴四川災區採訪團,原本只有15日傍晚從北京出發的20家中外媒體的24名記者,但目前臨時報名加入的人已遠超此數,達到了近80人。

“趕快離開——”一位救援人員大聲喊道。隨著記者團的一陣騷動,地面又震了一下。救援人員説,這裡地表已經鬆動,稍稍一震就會有危險。

公司專家樓旁的水泥路上,一條清晰可見的裂縫向遠方延伸開去。

記者團16上午在成都參加了四川省新聞辦組織的新聞發佈會。會上,有關方面通報了災區的最新情況,包括死亡人數、被困人數、救災進展等。然後,記者團輾轉德陽市綿竹縣救災物資中心、綿竹縣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綿竹縣漢旺鎮、什邡市瑩華鎮以及什邡市災民安置點進行採訪。

沿途,與黃燦燦的麥子、綠油油的水田形成強烈反差,人口聚集區大都是瓦礫狼藉。時有穿橙色制服的救援人員抬著裹在黑袋子裏的遇難者屍體經過。

與方才的踴躍提問不同,眾多記者沉默下來,只用手中的照相機、錄影機記錄著現場。

“太慘了!”《朝日新聞》記者坂尻信義嘆息道。

法國《觀點》週刊記者蒲皓琳一邊看車窗外的情形一邊做著筆記。她告訴記者,據她了解,“有很多年輕人都是去災區的,有的是找朋友送帳篷,有的是去幫忙。這裡的人(救援人員)工作得也很努力。”

就在車內聊天時,大巴車又隨地面晃動了幾下。她説,在這麼重大的災情下安排這次採訪,顯示出中國的開放。“地震發生25分鐘後就看到了你們新華社的新聞,這有了很大進步。”

台灣《中國時報》記者王銘義説,此行因為沿著地震斷裂帶北行,得以全面掌握了實際情況。“這些情況是不到現場就不會感覺出來的。”他説,這次巨大災難造成的傷害不是短期的,因此他很關心中國政府將如何安置這些災民,以及採取哪些措施防控疾病等次生災害。

《香港商報》記者李曉穎感觸頗多,“在漢旺鎮看到屍體抬出來,親人哭天搶地的時候,太震撼了。沒有什麼比遭受意外的死亡更悲慘的事了。”

在中國已生活了10年的路透社記者儲百亮説,這次地震中國政府的行動“很快”,這是大家都能認識到的。中國政府的優勢在於“一旦發生什麼突發事件就能動員很多資源”。但這次的問題是救災工具不太夠,“但這可能是很難避免的,畢竟地震規模這麼大。”

他説,這麼多天后,關鍵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多少人傷亡,而是災後人們的生活怎麼安排,以及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父母的孩子該怎麼辦。

隨團的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魯廣錦説,組織這次採訪就是為了在地震發生後讓更多的受眾包括讓國際社會了解真實情況。

記者團預計17日前往震中汶川縣。

來源: 新華網

相關文章:
挽救生命:中國決不放棄的使命
團中央緊急募集救災款物1.17億元
心理專家:倖存者、目擊者、救援人員、現場記者都急需心理救助
救助震中映秀鎮受傷群眾:拯救生命的接力
白血病女孩將社會為其捐款轉捐地震災區
我國首次在特大自然災難後接納國際專業救援隊
地震重災區映秀疫情平穩 未現大規模人畜染疫
著名愛國人士鄭家純先生為災區捐款5000萬元
民政部:在災區設立救助站為受災群眾提供生活救助
中國各地民眾積極為四川地震災區獻血
圖片新聞:
地震重創臥龍自然保護區內的大熊貓保護站[組圖]
目擊四川汶川地震災情 道路損毀嚴重[圖集]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全球糧食危機與中國對策/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聚焦拉薩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
· 中國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現代化報告—國際現代化 / 生態現代化 / 社會現代化 /科學發展報告
· 中國社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 中國環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