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採購商
發展要聞  -胡錦濤:黃金時間雖過 救人仍是重中之重 -央行暫緩調高成都等6市州準備金率 金融機構緊急注入資金血液 -富錦九零糧庫確有大量虧空 數額尚未查清 地震不會引發糧價上漲 -解放軍記者等一線救災人員均免費承保 單位和個人暫時別到災區 -4月70大中城市房價漲幅放緩 深圳領跌 地震將成打壓房價的強音 -深市21家四川上市公司所受地震影響披露完畢 受災"傷情"不一 -地震局:近幾天可能發生多次5級甚至6級余震 稱從未隱瞞地震資訊 -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2.4億元支援抗震救災 各界捐贈款物13.44億元 -央視 福建廣播影視集團就"火炬手空手捐款"致歉 南昌調傳遞線路 -蔣潔敏:中石油對不起散戶 承諾不建樓不買車 已叫停成品油出口
我國首次在特大自然災難後接納國際專業救援隊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16 日 
字號:    列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截至16日14時汶川地震死亡22069人 四川21577人 

抗震救災指揮部醫療防疫組組長高強介紹醫療救援情況(實錄) [“救災語錄”]

成都首批災區住院傷員尋親(名單) 溫家寶總理的72小時:我只要10萬群眾脫險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前啟動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規劃(實錄)

外交部秦剛就抗震救災及國外救援隊來華等答問全文

地震災區師生傷亡特別慘重 教育部提中高考方案(實錄)

新華四川青川5月16日電 新華網記者

在搜救汶川大地震倖存者的最緊要關頭,日本政府派出的首批31名專業救援隊員,攜帶著先進的救援儀器和設備,16日上午到達幾乎遍地殘垣斷壁的四川省青川縣展開救援。

據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參贊李文亮説,這是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後第一支抵達災區的外國專業救援隊,也是新中國自成立以來首次在特大自然災難後接受外國專業人員救援。

“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會努力到最後一刻。”日本救援隊隊長小泉崇沉重而堅定地説。

除日本外,俄羅斯、南韓、新加坡三國政府派遣的專業救援隊也分別於同日下午和晚上抵達四川,並分別立即趕往綿竹市、什邡市重災區。

“中國政府以自力更生為基礎接受必要的國際援助,反映了中國改革和開放的一種趨勢。”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16日對新華社記者説。

他指出,中國在抗災中融入國際社會的行動,顯示改革開放30年後,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這位資深媒體人在1991年曾以“皇甫平”為筆名,發出進一步改革的呼聲。

1976年造成24萬餘人遇難的唐山大地震發生後,中國決定“自力更生”克服困難,婉拒了一切國際援助。

5月12日下午突發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國迄今為止最為嚴重的一次震災,其範圍和強度超過了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估計遇難者將超過5萬人。目前,還有上萬人被埋在廢墟下。

目前,距離四川汶川強烈地震已經過去了100多個小時,營救被困者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但是,16日趕赴綿陽重災區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仍然要把挽救人民群眾生命作為重中之重。要繼續盡最大可能救人,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

北京的觀察人士説,中國對國際救援採取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正是“人的生命高與一切”的行動體現。

報告文學《唐山大地震》的作者、知名媒體人錢鋼説:“32年前中國不接受國際援助是由於當時東西方‘冷戰’的大背景。現在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國家越來越開放了,思維和心態也發生了重大轉變。”

來源: 新華網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著名愛國人士鄭家純先生為災區捐款5000萬元
民政部:在災區設立救助站為受災群眾提供生活救助
中國各地民眾積極為四川地震災區獻血
子弟兵汶川地震災區生死營救100小時全記錄
環保部:災區31個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飲用要求
外國救援隊陸續抵達成都並立即趕赴災區救援
大熊貓飼料已由專車繞道運往四川臥龍保護區
心理專家稱部分災民存在嚴重心理障礙
中國大規模抗震救災行動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讚譽
心理援助手冊“六一”前免費送到災區學生手中
圖片新聞:
地震重創臥龍自然保護區內的大熊貓保護站[組圖]
目擊四川汶川地震災情 道路損毀嚴重[圖集]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全球糧食危機與中國對策/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聚焦拉薩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
· 中國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現代化報告—國際現代化 / 生態現代化 / 社會現代化 /科學發展報告
· 中國社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 中國環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