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採購商
發展要聞  -胡錦濤:黃金時間雖過 救人仍是重中之重 -央行暫緩調高成都等6市州準備金率 金融機構緊急注入資金血液 -富錦九零糧庫確有大量虧空 數額尚未查清 地震不會引發糧價上漲 -解放軍記者等一線救災人員均免費承保 單位和個人暫時別到災區 -4月70大中城市房價漲幅放緩 深圳領跌 地震將成打壓房價的強音 -深市21家四川上市公司所受地震影響披露完畢 受災"傷情"不一 -地震局:近幾天可能發生多次5級甚至6級余震 稱從未隱瞞地震資訊 -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2.4億元支援抗震救災 各界捐贈款物13.44億元 -央視 福建廣播影視集團就"火炬手空手捐款"致歉 南昌調傳遞線路 -蔣潔敏:中石油對不起散戶 承諾不建樓不買車 已叫停成品油出口
我國首次在特大自然災難後接納國際專業救援隊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16 日 
字號:    列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人們注意到,唐山大地震四年後,已經開始實施改革開放的中國的觀念就已發生了悄然變化。

1980年,由於遭遇嚴重水旱災害,中國第一次謹慎地向外傳達了願意接受救災援助的資訊。當時的西方輿論驚呼:“這是30多年來中國政府首次要求國際援助!”“中國終於抓住援助之手來應付災害。”

“擁有先進經驗的外國救援隊此時進入重災區應該説是‘雪中送炭’。”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賈慶國説。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所所長王帆説:“雖然外國救援隊沒能在第一時間進入災區,但是他們攜帶的先進醫療救護設備和豐富的實地救護經驗,一定能協助中國政府盡最大程度搶救更多的生命。”

周瑞金説,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在抗震救災方面有豐富經驗和先進技術。相信日本救援隊參與汶川災區救援能發揮技術優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説,汶川地震災害發生後,一些國家表示願意派遣救援人員趕赴災區,“我們是根據鄰近和快捷的原則作出有關決定的”,“我們對這些國家的政府和人民給予中國人民的同情與支援深表感謝”。

近年來,中國在其他國家突發災難後也多次派出專業救援隊伍,進行人道主義救助。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土耳其等國家的災區都留下了中國救援隊員的足跡。

當31名日本救援隊員攜帶生命探測儀、煤氣泄漏檢測儀等儀器設備趕到青川災區時,正值搜救被困者的“最後窗口”。

“目前,受困者的生存希望應該説很低了,但即便這樣,以前也有在這種時刻救出生還者的先例。”小泉崇説。

16日下午,救援隊來到了青川縣中醫院宿舍樓開展工作。這幢6層樓房中間坍塌。目前了解的情況是,樓內壓了12人,其中9人的屍體已經挖出,廢墟內還有三人。

“此次接受外國援助,也是中國整體應急機制進一步充實完善的體現。”賈慶國説。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自2005年8月起,已不再把因自然災害導致死亡的人員總數及相關資料作為國家保密事項。

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官員當時曾表示,這“有利於在減災和救援領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汶川大地震後,中國迅速披露有關資訊,緊急動員全國一切可能使用的資源投入搶險救災。中國政府救災的效率和透明受到國際輿論的普遍好評。

除了接受國際救援力量外,地震發生後不久,中國就允許外國記者進入災區採訪。16日,又有一支中外記者採訪團抵達災區。

周瑞金説,相比唐山大地震時期的保守,中國政府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坦誠以對國際社會,資訊披露及時、充分,反映了中國的更加開放、成熟的趨勢。(參與采寫的記者有:程志良 李雲路 白潔 丁靜 趙葉萍)

來源: 新華網
   上一頁   1   2  



相關文章:
著名愛國人士鄭家純先生為災區捐款5000萬元
民政部:在災區設立救助站為受災群眾提供生活救助
中國各地民眾積極為四川地震災區獻血
子弟兵汶川地震災區生死營救100小時全記錄
環保部:災區31個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飲用要求
外國救援隊陸續抵達成都並立即趕赴災區救援
大熊貓飼料已由專車繞道運往四川臥龍保護區
心理專家稱部分災民存在嚴重心理障礙
中國大規模抗震救災行動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讚譽
心理援助手冊“六一”前免費送到災區學生手中
圖片新聞:
地震重創臥龍自然保護區內的大熊貓保護站[組圖]
目擊四川汶川地震災情 道路損毀嚴重[圖集]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全球糧食危機與中國對策/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聚焦拉薩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
· 中國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現代化報告—國際現代化 / 生態現代化 / 社會現代化 /科學發展報告
· 中國社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 中國環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