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新聞區

厚植“匠星”沃土 勃發龍江新力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省總工會再傳喜訊,黑龍江省推選的5名産業工人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列為2024年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大國工匠,既是産業工人隊伍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承載,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從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劉伯鳴、劉麗、秦世俊、董禮濤,到這次入圍的王海、張金柱、孟祥志、劉可夫、王英武,他們個個“硬核”,撐起了龍江“智造”的脊梁,也揭示了龍江匠才輩出的成功密碼。

這裡有技能精進的舞臺

大國工匠是高技能人才的傑出代表。無論是傳統産業,還是新興産業、未來産業,高技能人才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歷史進程中從來不可或缺。

中國航發哈爾濱東安發動機有限公司東安民機公司裝試與壓氣機工藝室員工王英武所從事的工裝生産,是機械加工行業難度最大的環節,多年來他用精湛的技藝,為車間生産解決了無數個關鍵問題。

在大慶油田第三採油廠數字化運維中心劉可夫勞模創新工作室,一整面榮譽墻見證了劉可夫從“工人”走向“工匠”的成長足跡,也展現了他為加快油田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的奮進擔當。

省總工會緊緊圍繞省委“打造發展新質生産力實踐地”的重要部署,結合龍江“4567”現代化産業體系佈局,持續完善“特色産業+勞動競賽”體系,用競賽培育技術工人,僅2023年,全省各級工會舉辦競賽1.65萬場,覆蓋職工556.9萬人次。

在近期發佈的《黑龍江工會助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産力實踐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中,省總工會進一步明確,從今年起精心打造“品牌競賽、全員創新、工匠培育”工程,選樹30個新質生産力領域省級引領性競賽項目,圍繞數字經濟、航空航太、先進製造、新材料、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開展30個項目100個工種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累計實現全省各級工會舉辦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競賽活動6萬場次,參賽企業兩萬家,推動競賽向新技術新業態拓展,同勞模評選、職稱評定、技術等級認定等掛鉤,形成覆蓋廣泛、激勵有效的競賽體系,讓更多工匠在競賽中脫穎而出。

這裡有創新創造的沃土

縱觀這些大國工匠及大國工匠培育對象的成長路徑,創新是其最為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裝備能源部維修三站員工張金柱,完成技術創新150余項,創造經濟效益3500余萬元;北方華安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部機加室員工孟祥志,完成技術攻關300多項,工藝創新12項,獲得8項國家發明專利和30項實用新型專利;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貨車分廠電焊工王海,解決技術難題120多項,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8篇,獲得創新成果13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

2023年,在省總工會的大力扶持下,黑龍江省職工産生技術革新5300余項,産生“五小”創新項目1.05萬項。

省總工會持續加大職工科技創新扶持力度,推動工會創新平臺載體建設更加完備,覆蓋面更大更廣。

未來三年,省總工會將命名新質生産力産業鏈省級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00個,成立省級創新工作室聯盟50個;扶持新質生産力職工創新項目50個。積極實施工會創新平臺強基行動,打造職工全員創新、班組團隊創新、勞模創新工作室示範創新體系。實施助力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支援職工開展原創性、顛覆性創新項目。實施職工創新成果技術落地轉化行動,加快推進職工創新成果向新質生産力轉化。

這裡有接續奮鬥的傳承

當一名好匠人,樹一面好旗幟。薪火相傳,大國工匠身上蘊藏的工匠精神,始終是創新創業的重要源泉。

隨著幻燈片的翻動,50多歲的張金柱在20多名“90後”小年輕面前,詳細講解著發電機檢修的典型案例。幾年來,他培養了大批技師、高級技師和省市技術能手,並走進清華、西安交大、哈工大、哈理工等高校,進行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王海領銜的勞模工作室,培訓技術人員累計2500人次,其中符合外方焊接資質的高端焊工達800余人;在航空産品技術迭代的關鍵時刻,王英武毫無保留地將技術傳授給大家,連續兩屆獲得“模範名師”榮譽稱號。

勞模工匠是寶貴的財富,是技能傳承的主力。省總工會大力開展師帶徒活動,並以評選龍江工匠為標桿,以工匠學院為平臺,培養更多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引領更多有志青年投身技能報國。

省總工會持續開放共用勞模工匠人才資源,服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質生産力産業鏈企業、中小微企業的科技創新、技術攻關、産品研發需求。未來三年,省總工會將組織勞模工匠2000人次,為企業解決技術問題2000個以上,幫助兩萬名以上職工提升技能水準;獎勵“五小”創新成果1000項;實現新質生産力産業鏈企業師徒結對3000對。同時,發揮工匠學院作用,積極構建新型勞模和工匠人才培育體系,建設30家省級工匠學院,各市(地)、産業和重點企業圍繞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等“4567”現代化産業建設100家工匠學院。形成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激勵機制,培育選樹新質生産力領域龍江工匠200名、市級(産業)工匠800名,每年發佈龍江數字工匠20名。

加大投入力度,省總工會每年設立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工匠學院建設、龍江工匠培育、職工創新項目補助、省級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及工作室聯盟創建、“五小”創新成果獎勵、職工專利專項補貼、名師帶徒、十大職工創新能手、十大創新成果和十大先進操作法選樹等工會品牌工作,充分激發廣大職工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內生動力,為龍江高品質發展建功立業。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