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頁面推薦

長春綠動:做“氫”動未來的先行者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每天早晚通勤高峰,都有幾輛特別的大巴穿行在長春市的交通主幹道上。它們“吃”下的是氫氣,排出的卻是純凈的水,成為我省綠色交通轉型的一抹亮麗風景。而這些大巴所用到的氫氣就是由長春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首臺套兆瓦級PEM電解水制氫成套裝備製成的。

image.png

目前該裝備已應用在中韓示範區“可再生能源+PEM制氫+加氫”一體化示範項目。這些加氫站依靠頭“頂”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建築頂部的分佈式光伏設備發電,再以特殊的處理技術制取氫氣,在站內實現生産、存儲、加注的一體化功能。

“作為我省首個制加氫一體化示範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穩定運作7000多小時,為中韓示範區氫能交通示範提供了動力保障。”長春綠動系統設計部電氣室主任林木説。

“風光發電具有不可控性和時變性,我們叫做‘波動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利用風光等一次清潔能源制氫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的努力,就是要解決這個‘波動性’帶來的瓶頸。”長春綠動市場總監張偉佳告訴記者,數年來企業研發PEM電解水制氫技術、綠電制氫成套裝備,形成了綠電制氫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夠適應風光發電的波動性特徵,易於將制氫場景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

“電解水制氫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通過電化學過程將水分子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林木表示,在PEM電解水制氫技術中,電化學反應的核心場所是電解槽,而膜電極作為電解槽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涂布工藝直接影響著電解槽最終的運作性能。

“涂布工藝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把催化層涂得又薄又均勻,還要與膜電極結合得十分牢固,使催化劑活性得到更好發揮。”林木回憶,“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我們的研發人員從原料的配比、製備到最終的涂覆參數,經過了上百次的實驗,反覆迭代優化,尋找最佳方案來確保漿料的均勻性,最終實現了催化層的高度均勻穩定。”

“得益於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援,幫助引進氫能領域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組建專業化氫能技術研發團隊,經過兩年的技術攻關,我們克服了電解槽堆疊的技術難題,掌握了兆瓦級電解槽裝堆技術和關鍵部件生産製造方法,解決了‘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總體技術水準達到國際領先。”長春綠動副總經理才宇自豪地説。

2023年7月,由長春綠動自主研發的兆瓦級PEM電解槽通過國家能源局“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成果認定,該裝備還入選了“2023年度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在獲得國家科技成果認證的基礎上,長春綠動致力於讓成果加速落地、“跑”進市場。

“市場開發初期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好多風光發電企業想要做氫能,對我們的設備也很感興趣,但普遍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將我們的PEM制氫産品應用到他們現有的運作體系中。”才宇表示。

經過深入研究,長春綠動積極探索氫能應用場景,加大跟蹤服務力度,除了研發裝備外,決心為客戶做出解決方案。2023年12月,“氫涌”智氫島一體化解決方案應運而生。

“氫涌”智氫島一體化解決方案基於“氫涌”數智化平臺和“氫涌”自主化裝備,可以匹配各種應用場景,連接一次清潔能源和終端零碳應用,打通上游的綠色能源和下游的綠色應用的中間環節。

“今年,方案將會在一些項目中實踐應用,相信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為綠電大規模轉化為綠氫提供解決路徑,推動綠電制氫規模化發展。”談到下一步的發展,才宇堅定地説,“長春綠動將繼續以‘自主化、高性能、低成本’為産品研發目標,打造自主創新的制氫裝備,以新技術培育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引領氫能産業升級。”

記者手記:

氫能作為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市場空間廣闊。時下,我省正搶抓氫能産業發展新機遇,在新能源賽道上逐“綠”前行,全力推進綠色能源産業發展。

新質生産力要義就在科技創新,“以新促質”。長春綠動的創新研發成果為我省發展氫能新質生産力方面打造了樣板,為完善我省氫能産業鏈、促進産業規模化建設、打造氫能領域産業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