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本網原創

綜合利用巧 秸稈變成寶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秸稈打包作業(資料片)。

機收粉碎深翻作業後,秸稈與根茬被均勻地旋到土壤中,提升地力(資料片)。

鐵塔視頻監控系統。

4月初,驅車駛入哈爾濱市呼蘭區蓮花鎮,放眼望去,翻整一新的黑土連成片,孕育著無限生機。

蓮花鎮老哈村村委會主任張文學告訴記者,老哈村一共有耕地7925畝,除部分免耕地塊外,現已完成秸稈還田4000畝,秸稈離田1200畝。

“以前一到春天颳風的時候,秸稈吹得到處都是。現在你看,地裏的秸稈明顯變少了。自從開始秸稈離田、還田後,秸稈基本都被利用了,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還提高了土地産量,增加了農民收入,讓老百姓真正見識到什麼叫變廢為寶。”張文學説。

變身“綠色稈”“增值稈”

呼蘭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牛基民介紹:“呼蘭區2023年三大作物播種面積196.986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66.788萬畝的離田目標,2023年秋季秸稈還田完成61.25萬畝,剩餘秸稈還田面積在今年春季以聯合整地碎混、免耕播種、旋耕、攪漿等作業方式完成。”

離田後的秸稈去哪了?

走進位於呼蘭區的連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一系列大型加工設備正在轟隆作響。

連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薛克忠介紹,企業自主研發的寒地低溫秸稈腐熟菌劑,可以實現讓秸稈在寒冷氣溫下發酵腐熟,再通過微生物菌種將腐熟的秸稈轉化為泥壤生態微生物肥,用於農業生産。

“泥壤生態微生物肥中含有生物菌、有機質、氨基酸、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可有效改善土壤環境,提升地力,實現綠色種植。四年來累計推廣種植面積40萬畝,得到了廣大種植戶的認可。”薛克忠説,公司每年可消耗腐熟秸稈7萬噸左右,消耗配套糞污原料2萬噸左右。目前公司每年銷售泥壤生態微生物肥1.8萬噸,年産值4000萬元左右,遠銷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

同樣因秸稈受益的還有蓮花鎮孤榆村的遠軒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近幾年,除了蔬菜種植的老本行外,合作社還做起了秸稈綜合利用的生意。

“合作社每年秋季都會到鎮上的地裏收秸稈,按照每公頃打包青秸稈27噸算,每噸售價在280元至300元,每公頃可增收5000元以上;如果是收黃貯秸稈,每公頃能打包20噸,每噸售價在260元至280元,每公頃可增收4000元。一個合作社就能解決鎮上6000畝地的離田秸稈。”蓮花鎮鎮長趙衛峰説。

秸稈用得好,不僅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還為村集體增收帶來了興旺活力。

牛基民表示,目前呼蘭區全力按照政策部署,以燃料化、飼料化、肥料化為主要方式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已逐步形成迴圈産業鏈條。從前人人嫌棄的廢秸稈已搖身成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綠色稈”,農民持續增收的“增值稈”,助推鄉村振興的“標誌稈”。

還田護黑土節能又增産

走進哈爾濱市平房區黎明村,前方是乾淨的農村小院,房後是連排的花卉大棚,遠處是亟待耕種的肥沃黑土地。據了解,黎明村的3000畝地在去年秋整地時已做到了百分百秸稈還田。

“以前秸稈還田,就是把秸稈打碎然後旋耕到地裏,現在秸稈還田不一樣,利用各式大馬力聯合整地機,秸稈不僅攪得又細又碎,土壤還要深翻達到40釐米。”黎明村黨支部委員趙慶龍告訴記者,“原來不翻地時,種植玉米需要127天左右成熟,秸稈還田後,提高了地溫,玉米成熟期可提前一週左右。玉米産量也從最早的畝産幾百斤,提高到現在的畝産1700斤至1800斤左右,讓農民真真切切看到了秸稈還田的好處。”

“為了搶抓農時,幫助農民做好秸稈還田工作,黎明村採取集中作業的方式,統一聯繫大型農機合作社進行秸稈還田。省裏給補貼,區裏給政策,村裏聯繫農機合作社,村幹部負責監督,全村3000畝地15天就翻好了。全程不用老百姓花一分錢、費一點力氣,村民的積極性和滿意度都非常高。”黎明村黨支部書記陳佳富説。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將秸稈“吃幹榨盡”,今年,哈爾濱市在省補基礎上,實行了累加補貼政策,進一步激發秸稈利用主體參與綜合利用工作的積極性,同時成立農業、林草、生態、糧食、供銷等部門秸稈綜合利用推進組,協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搶抓一切有利時機,組織機械力量,全力推動秸稈還田離田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記者從哈爾濱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哈爾濱全市已全面完成了春季秸稈離田任務,離田面積達到1038萬畝。

下一步,哈爾濱市將充分利用土壤適宜作業的有利契機,集中力量推進秸稈還田,確保春耕生産順利實施。

消除燒秸稈隱患

走進位於省生態環境廳的全省秸稈禁燒管控和綜合利用工作指揮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螢幕上的鐵塔視頻監控系統。

記者了解到,此套視頻監控系統目前已接入全省林草、水利、交通等行業的鐵塔視頻監控,做到對全省13個地市的重點區域進行實時監控追蹤。

在指揮部的鐵塔辦公區,工作人員24小時在崗值班,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火點資訊,第一時間推送到基層進行核查處理。

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王鳳華介紹,自3月1日起,我省重啟省市縣三級指揮機制,由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成立全省秸稈禁燒管控和綜合利用工作指揮部,組織全省公安、交通運輸、林草、氣象等成員單位統一入駐、集中辦公,有力推動省直部門橫向聯動、省市縣三級縱向貫通。省指揮部通過實行每日“五報告”制度,開展每日調度、每日研判、每日通報,遇到問題及時開展聯合溝通會商,迅速解決,堅決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早查處”。

王鳳華介紹,春季禁燒期,各級指揮部堅持源頭治理、過程管控,活化運用大數據傳輸、衛星遙感、鐵塔監控、無人機等技術手段,結合省直部門督查檢查、生態環境系統督查巡查、農業農村系統督導幫扶和各地自查檢查,對去年秋季遺留的各類風險隱患問題,以及需要在春季進行免耕播種、碎混還田等作業的地塊,開展包片督導、區域督查、重點督辦。

“目前全省各地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再結合田長製作用,做到每一塊土地都有責任人,最大限度消除秸稈露天焚燒隱患,全力打好秸稈禁燒‘阻擊戰’。”王鳳華説。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熱門推薦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