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新聞區

遼寧對口支援那曲 攜手共譜新時代“山海情”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遼寧,位於黃渤海之濱、遼河之畔;那曲,位於雪域之巔、大江之源。遼那兩地,有四千海拔之落差,四千公里之路遙。

伴隨藏北草原一年又一年牧草返綠,一批又一批遼寧省援藏工作隊員,肩負著中央的重托,肩負著藏北人民的期待,跨越萬水千山,三十載接力前行,書寫下“遼那一家親、共譜山海情”的時代篇章。

對口援藏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援藏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幹部人才交流合作、産業支援促進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支援五方面重點任務,組織實施項目215個,保障和改善民生、縣及縣以走訪基層領域資金分別佔比80.79%和85.86%,為推動那曲市長治久安和高品質發展貢獻了遼寧力量。

遼那兩地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奮力繪就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新圖景。

厚植情誼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5月,遼寧援藏工作隊對接大連市總工會提供就業崗位,初步達成意向就業6人。為幫助索縣畢業生到大連安居過渡,還提供了7天免費住宿、就業指導、城市融入等一系列貼心服務,讓在大連就業的索縣畢業生找到家的歸屬感。

為進一步加強就業援藏工作,遼寧省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專門掛牌成立了那曲遼寧就業服務聯絡站,積極推進那曲籍各類求職人員在遼就業。遼寧援藏著力推動就業援藏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累計實現那曲籍應屆畢業生和勞動力在遼就業2331人。

就業援藏搭建了遼那兩地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廣闊平臺。來自安多縣帕那鎮的洛桑,現在盤錦市衛健委工作,他很快融入新的集體,並與蒙古族姑娘才旦卓瑪相識在盤錦、成家在盤錦,“盤錦是我們的‘第二故鄉’,也是我們的家。”那曲籍大學生仁青登祖從藏北跨越4000公里來到了東北的“大城市”鐵嶺工作,“在遼寧鐵嶺工作生活期間,我感受到了東北人民的熱情,對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有了更深感悟。”逢年過節,鐵嶺特産大榛子成了仁青登祖歸鄉必不可少的年貨。

遼寧援藏更加注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地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向基層群眾延伸,兩地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5月27日下午,安多縣中學內,縣教育局、各中小學及援藏工作隊,正在開會商討新一批安多青年學生赴遼寧研學活動方案。同上一堂課、同唱一首歌、同踢一場球、同種一棵樹……活動安排豐富多彩。瀋陽援藏,以安多青年學生為突破口,組織安多青年學生開展了體系化課程研學活動,創造性開展了“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

安多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扎西頓珠説:“在思政一體化建設方面,開展了空中課堂、手拉手結對幫扶、赴遼研學夏令營等一系列活動,把愛我中華、奮發向上的種子埋入了每個學生心靈深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援藏組織實施基層幹部人才培訓交流、書畫展攝影展、青少年“手拉手”夏令營、“一對一”結親等活動150余次,那曲市2萬餘人直接參與。

與此同時,深入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瀋陽、大連、鞍山3市23個區(市、縣)與那曲市23個鄉鎮結成幫扶對子,共捐資捐物1800余萬元。遼寧省直相關單位與那曲市對口單位簽署各類對口幫扶協議45個,進一步增進了兩地幹部群眾情誼。

遼寧人在那曲、那曲人在遼寧,民族團結的故事生動上演,“遼那一家親”理念厚植在藏北草原和遼沈大地。

凝聚人心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6月3日,安多縣政務服務大廳作為瀋陽援藏標誌性項目,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總投入4000萬元,建築面積近1600平方米,主要涵蓋涉企服務、公共服務、社會事務、工程建設、自助服務五大服務區,共設置36個服務窗口,功能齊全,智慧化十足。

與此同時,“智慧巴青”城市智慧化管理工程、索縣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等18個項目也相繼實施,助力那曲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援藏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創新,有效回答了藏北民生改善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新時代命題。

醫療援藏是遼寧援藏的一大亮點。

建成第一個重症醫學科、第一個兒科重症監護病房、第一個危重孕産婦救治中心、第一個危重兒童與新生兒救治中心、第一個高原病醫學研究中心;那曲市人民醫院成功創建海拔最高的“三甲”醫院,兒科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實現多個“零的突破”、創造多個第一、填補了多項空白,這背後,是遼寧援藏工作隊的大力托舉。

近十年來,遼寧省共派出132名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推動那曲市人民醫院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據統計,2023年,那曲市人民醫院門急診量、住院量、手術量分別比2015年增加了66.44%、62.24%、234.89%;那曲市孕産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比2015年降低了79.46%、78.32%,逐步實現了“兩降一升”“三不出”的目標。

結合索縣疾病譜和群眾就醫需求,大連市內7家醫院以“以院包科”的形式承擔了索縣人民醫院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婦産科、麻醉科、心內科、檢驗科等科室的建設,2023年已完成麻醉科、産科兩個市級重點專科建設。

“我們醫院正向區域醫療中心邁進,醫療服務不僅能滿足全縣人民的醫療需求,還輻射到了巴青、比如、聶榮等縣。”索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米瑪説,“在‘組團式’援藏的指導幫扶下,醫院的整體診療能力和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組團式”教育援藏,開啟了藏北教育發展新階段。

遼寧教育援藏先後實施了那曲市第二特殊學校、索縣中小學及幼兒園、巴青縣重點鄉鎮小學等25個項目,新改擴建各類校舍5萬餘平方米、運動場3座,新增校園活動器械260套,讓那曲的孩子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

先後選派6批次135名骨幹教師和管理人員通過“以校包科”形式接續支援那曲第二高級中學,助力該校高考升學率由2016年的85%提升到2023年的98.7%,本科上線率由2016年的47.2%提升到2023年的69.1%,連創歷史新高,初步實現了“支援一所學校、示範一個地區、留下一支隊伍”的目標;

協調遼寧師範大學、瀋陽師範大學、中國醫科大學3所遼寧高校,在那曲市設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校外教學點,2023年已招收570名那曲市幹部人才就讀。

遼寧援藏,突出面向基層、民生優先,聚焦群眾關注的醫療、教育、養老等急難愁盼問題,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廣大牧民心坎上,讓藏北農牧民群眾切身感受到了黨的關懷和溫暖。

魚漁相授

助力藏北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眼下,巴青縣正在推進市政道路、供暖工程、給排水入戶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做好城市建設運作管理各項工作,今年4月,巴青縣住建系統13名專業技術人員,赴鞍山開展了住建領域專項交流學習。

“大到管網設計,小到水管接頭,都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好。”面對氣候條件差、冰凍期長、存在凍土層等特點,如何保證給排水管網品質可靠、順暢運作?鞍山市援藏幹部、巴青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博,有了發揮所長之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遼寧援藏統籌受援地所需和援藏工作隊所長、所能,取長補短,紮實推動援藏工作。

更重要的是,科學安排實施産業援藏項目,重點實施色尼區那曲鎮藏北商業長廊、巴青縣扶貧電商平臺、安多縣鄉村振興門市房及附屬工程、索縣鄉村振興産業提升工程等項目,直接提供就業崗位8000余個,間接帶動當地1.3萬餘名農牧民增收,不斷提升受援地自身“造血”功能。

遼寧援藏幹部人才在招商引資“戰場”充當主力、挑起大梁,竭力把經濟發達地區招商引資經驗植根藏北、開花結果。據了解,圍繞那曲市重點産業,先後幫助引進企業59家,簽約項目78個,累計投資額30多億元。遼寧産業援藏,不僅推動重點企業和産業項目落戶,還積極推動産業合作,助力那曲市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幫助成功推廣藜麥、芫根、琉璃苣等經濟作物種植;邀請那曲市特色農牧産品企業赴遼參加遼洽會、農博會等大型展銷洽談會14場,實現協議銷售額超4億元;全方位推介那曲市旅遊産業資源,組織省內50多家重點旅行社參加那曲在遼寧舉辦的文化旅遊推介活動,並簽署《客源援藏意向性合作協議》。

千里遼藏情,格桑花更艷。遼寧省第十批援藏幹部人才領隊、那曲市委副書記、那曲市常務副市長于國強表示,他們將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按照“三個賦予一個有利於”要求,以“十四五”目標與規劃為引領,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準發力、強化補短板強弱項,聚焦實現共同高品質發展、深化兩地交流合作,為那曲市長治久安和高品質發展持續貢獻遼寧智慧、遼寧力量。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