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大圖焦點

“農村公路+” 一路繁榮一域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image.png

“要想富,先修路”。作為連接城鄉的“毛細血管”,農村公路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縣域城區,它們把一片片田野、一個個村莊、一項項産業串聯起來,不僅成為群眾安全出行的通達之路,更是托起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路。

今年,是長春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攻堅行動的關鍵年。“要以農村公路建設為突破口,加快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短板,打通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農村公路建設養護三年攻堅行動也同時展開,通過自然屯通路、路網提質升級等方式抓好“硬體”,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農村公路+全域旅遊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路通百業興。道路暢通了,不僅帶動當地農業産業的發展,也激發了鄉村旅遊市場的活力,帶動更多偏遠小村莊駛上了鄉村振興的幸福大道。

長春市雙陽區鹿鄉至齊家公路全長22.499公里,跨越鹿鄉鎮、雙營子回族鄉、平湖街道、齊家鎮4個鄉鎮(街),終點與雙德線相交叉。該路完美融合了沿線生態、旅遊與産業資源,並通過交通運輸部門與農業農村部門聯合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人居環境,形成了“一村別具一品”“一路繁榮一域”的鮮明特色,已成為長春市民周邊遊、自駕遊和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必到的打卡景點。

起點鹿鄉鎮,素有“中國梅花鹿第一鄉”美譽。依託齊家公路,多年來,鹿鄉鎮的特産鹿茸及鹿副産品遠銷省內外,市民遊客可在鹿鄉鎮購買梅花鹿系列産品,參觀梅花鹿博物館,與梅花鹿零距離接觸。鹿鄉鎮還入選了全國鄉村特色産業十億元鎮。

途經的雙營子回族鄉尹家村是香瓜産業主産區,有機香瓜園區生産經營面積300畝,2020年“寶華哥”香瓜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産品。在平湖街道黑魚村,葡萄種植為特色産業。截至目前,全村葡萄總種植面積發展到55公頃,並帶動了旅遊、民宿、採摘、餐飲等産業,年接待遊客近3萬人次,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齊家鎮曙光村是朝鮮族民俗村,探索了“一地兩用、一水兩養”的高效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小火車穿梭于千畝稻田,棧道將農田與鄉村連接在一起,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雙增”目標。目前,已配套建設1個綜合服務中心、12個大小主題民宿、4個餐廳及民俗館、村史館、體驗館、換裝館,新修建的曙光廣場呈現出“一池、一山、一鞦韆,一沙、一廊、一噴泉”多種場景。

終點齊家鎮按照“沿路種菜、濱河育稻、依山栽果、腹地養殖”的發展思路,借助琿阿、九開、雙德等公路交通優勢,規模發展高效農業、精品農業、迴圈農業,全鎮現有棚膜1077棟,種植面積達1233畝。“東大鹿業”“銘旺食品”“華澍香菇”“六合黃菇娘”“老貝河大米”等逐漸成為域內行業領軍企業,其中,“冠科農業”帶動了260多戶村民發展綠色産業,務工村民每人平均年增收萬元以上,現已成為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

農村公路+産業發展串點成線串珠成鏈

修好一條公路,建好一座橋,帶動一片産業,帶富一方百姓。近年來,隨著“四好農村路”建設的紮實推進,一條條農村公路把當地的産業“串點成線、串珠成鏈”,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致富門路。

“這座橋改變了我們整個村,以前出行難、就醫難、上學難、賣糧難,現在一切都變好了,小汽車一輛輛駛過,幹啥都方便。”説這話的是擺渡了30多年的“老把頭”——德惠市岔路口鎮河北村的村民吳鳳軍,他告訴記者,眼前橋下的淺灘,一到汛期就成了幾十米寬的河,將河北村一為分二,這邊的村民要出村,只能靠擺渡。他以前撐過小筏子、木船、鐵板船,每到汛期和冰淩期,村民想外出,“比登天還難”。因此,這裡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落後村”。

在長春市工信局的幫扶下,河北村渡口大橋竣工。吳鳳軍將自己的鐵船靠了岸,從事起水稻種植和大棚生産,不必外出務工,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河北村的德惠市江畔農牧專業合作社還將出産的大米送到了2023首屆海南國際熱帶食材供應鏈博覽會,在參展期間,來自貴州、廣東和海南等地的客戶,都對前來參展的“米伯伯”大米給予一致好評,銷售額達到15萬元以上。

隨著道路變得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如今的河北村,有自己的渡口大橋,有自己的品牌大米。“未來將進一步打開銷售市場,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産業鏈條”,從河北村駐村第一書記韓慶祝的話裏,可以感受到這條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

農村公路+科學規劃解百姓出行難題

農村公路不僅是關乎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更是關乎農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工程。

“咱村到范家屯鎮15公里,打車的話得30多元。”一輛客運小巴駛入公主嶺市黑林子鎮唐橋村,67歲進城走親戚的馬大爺將沉甸甸的編織袋往腳邊一放,對客運專線甚是滿意。

進城轉机、訪親就醫、集市購物……范家屯鎮可謂是周邊不少村子的“轉机站”,村頭出發、班次固定、價錢便宜的客運專線極大便利了村民出行。

2023年,《長春市農村公路建設養護三年攻堅方案》印發,長春市提出利用3年時間投資100億元,新建通屯硬化路467公里,提質升級1158公里,養護大中修工程8427公里,實施安防工程2241公里,危橋改造65座,日常養護全覆蓋,實現農村公路成網成環,建成網路暢、品質高、服務優、路域美的農村公路網路。

在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攻堅行動中,長春市交通運輸局成立專項小組,強化建設管理,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式,全面落實農村公路建設“七公開”制度,強化項目品質管理和安全管理,嚴格落實改造標準。實施挂圖作戰,“一縣一圖”“一類一圖”指導日常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水準。利用高科技手段,建設“電子地圖”系統,實現管理精準化、可視化。

2024年長春市農村公路建設已經全面啟動,預計今年養護項目總量4209公里,目前已完成可研批復3807公里,完成設計1636公里,雙陽區、德惠市、榆樹市和長春新區完成招投標1998公里,同時農安縣、綠園區和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正在積極爭取資金,搶抓進度,力爭今年開工建設。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