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小圖展播

便民觀光服務車“駛進”百姓心田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image.png

image.png

載著殘疾居民、高齡老者、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去觀光;載著社區工作人員進入小區,開啟“流動辦公”模式;載著藥品、蔬菜、生活必需品等,到低保戶家中幫扶解憂……最近,南關區長通街道東萊南街社區的居民們驚喜地發現,一輛嶄新的便民觀光服務車在轄區內來回穿梭。

大家都很好奇,這輛電動觀光車從哪兒來?能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哪些便利?正如車身上張貼的標識一樣,這是一輛集扶貧幫困、應急救援、休閒觀光于一體的多功能便民觀光服務車,是東萊南街社區以黨建為引領,連結“社區合夥人”資源,創新基層治理的新舉措。如今,這輛服務車動力滿滿,承載著轄區居民對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駛向美好的明天。

載特殊群體出遊圓“微旅遊”小心願

“大爺大媽們,咱們人齊了,現在就出發!”22日是星期三,也是東萊南街社區每週固定的“觀光日”。上午9時,東萊南街社區副主任遲天音駕駛著便民觀光服務車,依次到此次報名參與活動的7名居民家門口,接他們前往伊通河沿線觀光。今天參與活動的居民都屬特殊群體,其中有殘障人士、高齡老人、行動不便老人、獨居老人等。“昨天,社區微信群裏發佈了觀光活動通知,網格長幫我們報了名。沒想到能乘著社區提供的車,跟鄰居們一起去觀光遊河,感覺特別幸福。”75歲的獨居老人于桂琴坐在車裏,一邊欣賞著窗外的景色,一邊感慨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並不時用手機拍攝她出遊的美好瞬間,發送至微信家庭群裏,引來親人們嘖嘖稱讚。

“你看,這河水多清澈透亮,真美啊……”觀光遊的第一站,停靠在伊通河東榮大橋。大家興奮地下車,拿起手機拍照留念。“第一次參加這樣活動,特別是社區組織大家出遊,能和鄰居們一起觀賞美景,感覺很開心。”67歲的居民侯麗平聽力有障礙,由於身體原因,他平日很少遠行。“社區帶大家一起來觀光,讓我有一种家人同遊的舒適感覺。”侯麗平分享著觀光遊的快樂心情。

綠蔭蔽日,微風習習。居民在車裏賞景聊天,好不愜意。此次觀光遊讓這7位居民圓了“微旅遊”小心願。

載辦公桌進小區居民有事下樓就辦

為更好提升社區轄區居民的幸福感,社區結合自身特點,立足轄區實際,開展啟動“睦鄰有約——流動辦公進小區”服務項目,借助便民觀光服務車,把辦公桌搬到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

在東灣半島A區門口,便民觀光服務車停靠在路邊。社區網格長和工作人員抬著辦公桌下車,並在醒目位置“落座”。“獨生子女費如何申請”“高齡補貼辦理流程是什麼”“市級醫保報銷最新政策”……社區工作人員現場為居民辦理業務、耐心講解相關政策並答疑解難。同時,社區工作人員現場徵集社情民意、傾聽群眾訴求,積極回應居民的多樣化和多層次需求,通過直接解答、直接辦理、直接反饋的方式,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針對不能直接答覆與解決的問題,積極做好登記和後續跟進工作。東萊南街社區黨委書記趙中華表示,通過工作方式的變換,縱深推進轄區居民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轉變。

創黨建服務品牌匯聚基層治理合力

午休時間,便民觀光服務車並未停歇,依舊行駛在路上,為東萊南街社區29戶低保戶逐一配送蔬菜。作為長通街道“和合匯通”黨建服務品牌在社區的生動實踐,“便民觀光服務車”的啟用,讓社區基層治理如虎添翼。

今年年初以來,長通街道持續深化“紅映南關強基賦能”工程,聚焦重點人群精准保障和全齡關愛,創立“和合匯通”黨建品牌,通過引進“社區企業認證服務平臺”“社會組織平臺”——長春市同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形成雙驅動力。

“目前,‘和合匯通’黨建品牌下設14個子項目,涵蓋醫養結合、幫困扶弱、家政服務等多個領域,為轄區獨居空巢老人、失獨家庭、未成年人等重點人群提供全齡段、精準化、可持續的暖心服務。”長通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息瑤告訴記者,項目預計到今年年末全部結束,通過這些項目落地落實,讓轄區居民切身感受到幸福感和滿意度。

“社區通過有效服務載體,進一步擦亮‘和合匯通’黨建品牌,其初衷是激活社區自身的造血功能,有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為居民開展常態化、長效化、可持續的服務,幫助社區居民解決身邊的大事小情。”趙中華介紹,當前,社區計劃開展農副産品行銷、幸福流動餐車等項目,還將陸續開展養老、托幼、保潔、維修等多種與社區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並積極探索打造“網際網路+運營”模式,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從“等居民到府”變為“送服務到府”,切實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米”。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