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新聞區

聚焦生物經濟新賽道 龍江資源優勢破土“出圈”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image.png

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等研究開發應用為基礎的新經濟形態,是當今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全球經濟重要增長點。作為傳統農業大省,黑龍江在生物資源、創新資源、醫療資源、産業資源和合作資源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B館內,一批來自龍江的企業、科研機構聚焦生物經濟,從黑土地裏“挖”出新的市場機遇,對傳統農産品深耕細作,在生物經濟這條新賽道上發揮龍江資源優勢。

褐煤“變”有機肥原料,資源“破圈”有看點

黑龍江省豐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洋第一次帶著本公司研發生産的生物有機肥亮相,他顯得很興奮。“我們從褐煤中提取本土泥炭腐殖酸為原料,生産生物有機肥,可以改良土壤營養狀況,以技術創新服務農業高品質發展。”張洋所在的公司位於雙鴨山市寶清縣,這裡褐煤資源豐富,儲能按規劃可以開採80餘年。

“褐煤是動物、植物的殘骸埋藏在地下數千萬年,經過微生物的分解形成的,以往褐煤主要用作燃料,浪費了褐煤中50%至80%的腐殖酸。我們通過生物技術研發與生産,採用國內先進的原料提質提純等技術,批量研製出全量礦物源活性腐殖酸型的生物有機肥。”張洋告訴記者,本次參展目的是讓龍江生物經濟破土“出圈”,開闢拓展新市場。

張洋説,公司非常珍視這次難得的展示機會,帶來了最新研發的綠植營養塊。將有機肥做成任意大小形態,可以將綠植直接種植在營養塊中,讓植物在缺少自然營養的環境下也能高品質生長。“目前該産品已經在新疆、內蒙古等地區應用,當地農戶僅需在地上挖一個坑,將營養塊和作物綠植放進去就可以生長,植物成活率較普通化肥提高數倍。”張洋表示,含有腐殖酸的生物有機肥還可以恢復黑土地生物多樣性,讓龍江黑土持續産出高品質的綠色農産品,提高糧食産能,助力我省當好糧食穩産保供“壓艙石”。

聚焦優勢項目,“小紫蘇”做出産業“大文章”

黑龍江省享有“紫蘇之鄉”的美名。在會展中心B館,雞西市的黑龍江珍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産品紫蘇小分子低聚肽、有機紫蘇籽油、紫蘇蛋白粉等備受現場客商歡迎。

企業相關負責人方麗娟告訴記者,作為省內招商引資企業,目前建有有機種植基地4.6萬畝,自行生産有機植物原料。公司與中國食品發酵院共同研發了小分子紫蘇低聚肽生産線,並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家獲得“工業化生産植物源性肽粉”許可證的企業,填補了國內紫蘇小分子低聚肽的空白。企業通過生物技術,在紫蘇籽中萃取人體機能營養成分,製造優質營養素。

方麗娟介紹,目前企業年産紫蘇精煉油1500噸、紫蘇蛋白粉500噸、紫蘇低聚肽250噸。小分子低聚肽富含的精氨酸是牡蠣肽的兩倍,有增肌、提高免疫力功能。有機紫蘇籽油富含歐米伽3,含量近70%,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功效。“目前産品主要應用到功能性飲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在上海、江蘇、廣州、南京等地均有合作,在國際上正與多個國家開展制藥合作。”方麗娟表示,企業將以此次展示為起點進一步打開市場,通過生物技術使“小紫蘇”做出龍江産業“大文章”。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