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數説環境

率先突破,吉林生態底色何以更亮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3年,吉林省生態環境品質交出亮眼“成績單”,凸顯出吉林綠色發展的“含金量”。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藍天白雲,已成為吉林的常態。

“吉林藍”的背後,是什麼?

是長白山地的茫茫林海?是松遼平原一望無際的黑土地?還是風吹草低的科爾沁草原濕地?

站在2024年新起點,回望這片土地,綠意盎然的白山松水間,蘊含著吉林人民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深沉詩篇——

那是吉林人民對綠色發展的堅定信念,是對生態優先的執著追求,更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憧憬。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這條路要紮實走下去”“保護好黑土地、長白山,把這筆無價的財富保護好,留給子孫後代”……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言猶在耳,吉林生態強省建設步履鏗鏘,生態底色越發鮮亮。

看成果 擦亮底色的“生態實踐”

“近年來我省通過立法和大力總結推廣‘梨樹模式’,在黑土地保護上持續發力。”全國人大代表韓鳳香帶著春耕的泥土氣,風塵僕僕進京參加全國兩會。“地壟上,行與行之間覆蓋著厚厚的玉米秸稈,下面就是泛起油光的土壤,‘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們一定會細心保護好。”

剛剛過去的2023年,吉林省的生態環境品質工作又交出一份“綠意滿滿”的成績單——

環境空氣品質繼續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水環境品質再創歷史新高,位居東北“三省一區”首位,改善幅度位列全國第二;

生態品質狀況連續20年保持良好,連續13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

……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生産要素之一。“不綠色不發展”,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以秸稈的綜合治理為例,吉林省作為全國糧食主産區,每年秸稈産量高達4000多萬噸,實現秸稈的綜合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韓鳳香代表説,這兩年通過將秸稈留在土地上,為黑土提供保護,吉林的黑土地“肥料”越來越厚,地裏土壤黑了,蚯蚓多了,産量高了。“我們還在探索玉米秸稈養牛,牛糞發酵還田的迴圈經濟模式,黑土地上的秸稈變‘寶’,好地出好糧。”

吉林省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建設美麗中國的“吉林樣板”。

位於吉林省西部的查幹湖,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為實現松花江—查幹湖—嫩江水體轉換,吉林省在查幹湖謀劃實施環湖種植結構調整等項目23個,還林還濕還草12.2萬畝,2020年以來,查幹湖庫區水質穩定保持在Ⅳ類。

依湖而建的查幹湖生態小鎮,充分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年年有魚,年年有餘”。

看亮點 持續釋放的“生態紅利”

“如今,在朋友圈‘曬’吉林藍,已經成為吉林人的一種習慣、一種驕傲。厚重的‘家底’不僅要守好、護好,更要發展好,使之更好地造福於民。”韓鳳香説,“近年來,我省‘生態紅利’不斷釋放,吉林人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綠色福利’。”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習近平總書記用最質樸的語句闡明瞭生態環境“國之大者”的深刻道理,“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就是吉林矢志不渝的決心和目標。

“要讓百姓抬頭可見藍藍的天,就要出實招、上硬招,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鞏固大氣污染防治成效,全面改善空氣品質。”白城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劉景利説,結合實際,白城地區積極推進燃煤鍋爐管控,建立底數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實施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不斷淘汰和取締10蒸噸以下老舊燃煤鍋爐,目前是全省唯一一個全域實現熱電聯産的地級城市。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吉林大地上綠色發展的“生態樣本”越來越多。

在延吉,沿著布爾哈通河和煙集河兩岸望去,城市的公共空間與周圍的自然山水相得益彰,眾多“口袋公園”成為市民遊玩的熱門打卡地。延邊州生態環境局局長孫東升介紹説,延邊以“一盤棋”思想統籌“三水”共治,聚焦“人水和諧”,延邊州24個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提升至95.8%,水質提升實現“三連跳”,創“十四五”以來最好水準。

群眾身邊的優良天數、映入眼簾的碧波盪漾、一望無際的萬頃良田,是吉林人民可觸可及的生態“福利”,更是吉林振興發展的綠色底氣。

看目標 實現可持續的“生態願景”

為了讓綠色成為發展最亮底色,吉林站在振興發展大局縱深謀篇佈局。

多年來,吉林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推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以生態産業化為路徑,加快“兩山”轉化步伐。加快推進綠色農業發展步伐,向綠色要特色。同時深入發展冰雪經濟和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吉林振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提質、擴面、增量,吉林省生態創建在全域範圍內有序推進。

“2023年,我省以‘實現生態縣創建縣域全覆蓋、生態工業園區創建國家級工業園區全覆蓋’為目標,通過生態示範創建工作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鞏固我省生態環境優勢,推動生態價值轉化。”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王宏媛介紹説。

綠色底色不斷厚重,美麗氣質愈加彰顯。

吉林省生態環境優勢持續鞏固,逐步打造了“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兩座“金山銀山”,“長白山、查幹湖”兩塊“金字招牌”,“東有虎豹、西有鶴鄉”兩個“生態地標”。

目前,全省共有11個縣(市、區)獲得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6個縣(市、區)獲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綠水青山黑土地、藍天白雲好空氣,日益成為吉林優美自然環境的生動寫照和人民高品質生活的標配。

“我們正在研究編織美麗吉林建設的規劃綱要,聚焦吉林維護‘五大安全’的職責使命,以‘4+6’模式,對美麗吉林中長期建設進行全面謀劃和系統佈局,紮實推進生態強省與美麗吉林建設有序銜接。”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明輝介紹説,生態強省提檔升級,塑造吉林新的發展優勢。

“4”即全領域推進生態環境系統治理保護的先行示範區,高水準建設全國黑土地保護利用的先行示範區,高標準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先行示範區,全方位打造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先行示範區。

“6”即清潔低碳、動力十足轉型發展樣板,藍天碧水、健康安寧的宜居家園樣板,沃野千里、優質高效的土壤保護樣板,命脈相連、持續穩定的生態安全樣板,糧香果鮮、冰興雪旺的生態振興樣板,智慧高效、現代文明的環境治理樣板。

一項項指標,一條條舉措……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吉林追青逐綠,久久為功。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