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藝術

曲藝作品一起看| 評書《好兒媳馬坤》:讓榜樣的力量歷久彌新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image.png

編劇、演員李卓奇,1998年生。中國著名評書大師楊田榮先生再傳弟子、中國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陳光(陳連仲)先生入室弟子。吉林省曲藝家協會理事、吉林市曲藝家協會理事。她從小喜歡評書藝術,2020年5月正式拜師陳光先生。她在繼承傳統評書的基礎上,融合自身理論研究和對評書的獨到見解,創新表現形式,改編、創作、表演了評書《女相姻緣》《江姐上船》《許雲峰赴宴》《好兒媳馬坤》等多部作品。同時,她多次參加文藝志願活動和楊派評書(市級)非遺展演等,其穩健的舞臺表演風格和“表”“述”分明的語言風格,受到業內肯定和許多年輕觀眾的喜愛。

【記者手記】

這部評書是以“吉林好人”馬坤的真實經歷為基礎創作的。這個故事在不多見的年輕女評書演員的娓娓道來下,更加貼近女主人公角色。聽了主人公馬坤一波三折的坎坷人生,讓我們更加感嘆女性溫柔而堅韌的偉大力量。“好兒媳”馬坤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她平凡得就像我們身邊常見的人,可她的善舉卻不平凡,她用多年如一日的堅持把妻子、兒媳、欠債人的責任和情義盡到了極致。這背後是她最樸素的良知和最堅定的信念。她的勇於擔當、重情重義和至誠至善,如潺潺暖流感動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樣的好人,讓我們對人性的良善和美麗希望不滅。

曲藝專家對此作品評論道,疾風知勁草,只有在激烈的矛盾中去表現人物,才能給人以深刻印象。《好兒媳馬坤》開頭以評書貫口的技巧,呈現了馬坤和丈夫耿大明婚後勤勞致富的幸福生活;然後講述她借錢給丈夫治病,丈夫離世後替夫還債、贍養老人,再婚時提出“再婚不離家,老小不能丟”,二次短暫婚姻和平分手的曲折;最後,演員通過評書的“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技巧,將故事畫面定格在馬坤用10年時間還清債務後,來到丈夫墳前告慰丈夫,落下傷感又欣慰之淚,與馬坤脖子上圍著的紅圍巾及兒子耿博從山下跑來的溫馨場景産生強烈的反差,悲喜相互交織,從而將戲劇矛盾推到高峰,讓人感受到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的戲劇美感和人生滋味。

整個故事結構嚴謹,情節緊湊,使觀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具有感染力。故事中後部分雖然有些沉痛,但哀而不傷,始終存有積極向上的基調和正能量。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