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一村一品

吉林朝鮮族風味小吃--米腸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米腸屬吉林朝鮮族風味小吃。係用豬腸、大米、糯米、鮮豬血等煮制而成。因用米與豬腸製作而成,故名米腸。這種制法風味獨特,流行于東北地區的廣大民間。因米腸油大油膩,適合於東北寒冷的季節食用,以增加熱量。

脂香味厚,軟糯嫩滑,蘸味汁食之,香辣味鮮。

image.png

米腸

是洗乾淨的豬腸裏放入綠豆芽、菜幫、糯米和豬血拌勻調味的餡,放進蒸鍋蒸或者煮的南韓傳統特色美食。

各地區做米腸的方法和味道都不一樣。平安道和鹹鏡道地區做爺爺米腸。把豬腸翻過來洗凈,放鹽抓一抓,泡水放置一天。糯米泡水後煮熟,綠豆芽用開水焯去水分,晾涼的糯米飯中放入豬血混合,然後放入準備好的蔬菜和調味料,主要調料有醬油、大醬、鹽。豬腸子撈出來去水,腸子的一邊用繩子係好,利用寬口的東西把做好的餡放入腸子裏,然後係好。開水中溶于大醬煮米腸,過30分鐘後用針扎一扎米腸的各部位,繼續煮1小時左右,撈出來晾涼後切片,粘上鹽或者醬油吃。

江原道地區用魷魚來代替豬腸,做魷魚米腸。牛肉、焯過的綠豆芽、辣椒、豆腐、雞蛋等切碎混合好,用大蔥、蒜、芝麻鹽、胡椒粉、香油調味,放入魷魚身體裏面,用線縫好,放入水中煮熟。撈出來後切片粘上醋醬油吃。

此外忠清道地區有磐松米腸,全羅道地區有暗崩米腸。

image.png

米腸的製作過程

米腸的製作過程並不複雜,在豬腸裏灌進豬血、黏米、綠豆芽、芹菜、蘿蔔、豆腐、豬肉丁及多種調料或蒸或煮即成。製作精細的米腸灌注的原料可能多達30種。按南韓人的習慣叫法,小腸灌制的叫米腸,而大腸灌滿蔬菜及各種調料的叫做“阿巴依米腸”,如果直譯就是“米腸他爹”。米腸裏富含維生素B、鐵及蛋白質,體現了大韓民族充分利用各種蔬菜調製香甜可口食物的高超技能。蒸熟後的米腸還可再加工成形態各異的菜肴,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炒米腸。把米腸和豬肝、大麥芽、大米糕、麵條、蔥蒜、胡蘿蔔,再加上辣醬爆炒,就是人見人愛的炒米腸;將米腸清炒後,放一點辣醬用蘇子葉包著吃的,叫做白米腸;此外,將米腸放進排骨湯中熬出的米腸湯也是一道令人傾心的名點。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