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金融

創新金融服務 助力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推動吉林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創造高品質生活,必須堅定不移把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4月7日,吉林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召開,向全社會釋放出旗幟鮮明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預示著我省民營經濟迎來又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本報今起開設“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專欄,通過解讀相關政策和報道我省優秀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充分反映我省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有力舉措和積極成效。

日前,我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召開,會上我省發佈了《金融助力民營企業行動方案》。

《方案》全面落實《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實施意見》和省委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制定了耦合融資、分類融資、拓展供給、搭建平臺“四大行動”,26條具體工作措施,撮合57家授信銀行和102家再擔保體系內的擔保機構,共同助力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民營經濟又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破解民企融資問題、創新金融服務等方面,《方案》有哪些具體舉措?東北再擔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柴偉給出權威解讀。

在耦合融資行動中,《方案》提出要強化“五大板塊”業務耦合發展、擔保再擔保主業、資金運營業務創新、資産經營業務、金融服務業務拓展、中間業務板塊産品優化、擬上市企業金融服務、直接債務融資支援、科創金融服務模式、普惠金融服務等十大舉措。柴偉説,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援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要加快提升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能力,東北再擔保公司將堅持把“做真普惠、真做普惠”作為發展戰略,完善“東再易擔(貸)”普惠金融標準化産品體系,降低貸(擔)對抵質押物的依賴,打造“認股權”特色産品,不斷提升民營企業獲得感。2024年,力爭在全省新開展普惠業務額不低於160億元。

在分類融資行動中,《方案》提出要精準把握初創期企業、成長期企業、成熟期企業、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需求,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各類金融諮詢服務,暢通企業融資渠道。在科創金融賽道上,柴偉表示,近期公司會同省科技廳深入30戶企業調研,了解到科創企業在基礎研究、開發中試、工業生産三個環節對資金的需求是 1:10:100,如果整個過程資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可能會導致前期投入付諸東流,因此公司在深入研究探討的基礎上,聚焦重點,制定服務科創企業金融發展規劃,設立專門機構,統籌運用股權、專利權、智慧財産權,設計專業風控模式和專屬金融産品,進一步擴大“東再專精特新巨人貸(擔)”服務範圍,2024年力爭新增科創金融業務50億元以上。

在拓展供給行動中,《方案》將實施助力民營企業高品質發展“個十百千”培育工程、大力扶持重點産業鏈發展、加強培育核心客戶壯大、打造“百”戶企業基礎客戶群、力爭服務千戶民營企業等五項舉措。柴偉表示,服務産業鏈是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利用産業鏈上核心企業的資訊向上下游延伸,將分散孤立、不能滿足傳統金融服務邏輯的民企和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捆綁在一起,改變傳統金融機構與民企一對一的授信模式,破解借貸雙方資訊不對稱問題,創建“鏈上金融”産品。2024年東北再擔保公司將圍繞全省“六新産業”等重點産業鏈提供全方位、全鏈條、組合式的金融服務,助力重點産業鏈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

在搭建平臺行動中,《方案》提出要搭建民營企業信用資訊和融資對接平臺,努力推動建立由企業互保金、銀行、擔保再擔保公司、政府風險補償金形成的四方風險共擔機制。柴偉表示,通過搭建高效、透明、安全的數字化平臺,運用智慧合約、物聯網技術等工具,緩解資訊不對稱問題,建立企業信用評級和評價體系,發揮平臺信用資訊互通優勢,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為企業提供靈活度高、響應迅速的個性化、多元化高品質金融服務,助力我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