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東北三分鐘

海林:人勤春早“新三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人勤春來早,在黑龍江省海林市的廣袤鄉間,新農人正以新方式、新技術、新技能,呈現一派産業興旺、鄉村和美、人才匯聚的喜人景象。

溫室大棚春意盎然。海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早春時分,室外還是風寒地凍,海林市海林鎮蔬菜村的溫室大棚內番茄、茼蒿、油菜、水蘿蔔等各類菜苗長勢喜人,處處充滿著春的氣息。今年蔬菜村採取套種模式,新品種的引進和數字化設備的引入,為大棚裏的蔬菜增加了科技的力量。從1月初開始整地、選種、育苗,2月末,大棚內第一批蔬菜已經“新鮮出爐”。蔬菜村的蔬菜,除了豐富本地蔬菜市場之外,還將出口俄羅斯、南韓、日本等國家。

“今年的備耕生産形勢特別好,從新品種的引進到科學管理全部都落實到位,今年全村菜田面積落實到6500多畝,其中棚室面積達到了3000畝。”海林市海林鎮蔬菜村黨委書記竇乃興説。

溫室大棚內各類蔬菜秧苗長勢喜人。海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産業振興是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動力引擎,種植新鮮反季節果蔬,讓種植戶變“冬閒”為“冬忙”,不僅豐富了市民“菜籃子”“果盤子”,也鼓起了種植戶們的“錢袋子”。

“今年我們種植了6個大棚,草莓、番茄各3個,溫控等設備都是數字控制,省時省力,再按目前市場價格,預計6個棚收益近40萬元,相當可觀。”海林市長汀鎮種植戶王興富一邊采收一邊算著經濟賬。

海林市長汀鎮積極培育和發展以溫室大棚産業為主的特色設施農業,建設寧古農業體驗園,王興富就是農業體驗園的種植戶之一,他不斷探索提高種植技術、引進優質品種、安裝智慧化設備,對於未來充滿信心。

通過直播售賣農副産品。海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家人們,感謝支援,下播後馬上打包發貨,下次見。”海林市二道河鎮北寧村村民孫公炳結束了2個小時的直播,共賣出120多單木耳、蘑菇、山野菜等山産品。

海林市二道河鎮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優質的山産品“藏在深山少人識”,有著一定直播經驗的“炳大叔”孫公炳是二道河鎮發掘培育的第一個“農民網紅”,通過他的示範帶動,成功催生了一批“新農人”,他們結合本地鄉土文化,展示日常生活、自然環境和特色農副産品,並依託數字平臺,讓土特産“出山”、特色農産品“出圈”。

2023年,海林市食用菌産量穩定在6.3億袋,中草藥種植面積達3.7萬畝,寒地漿果種植面積突破8000畝,建成海浪河流域蔬菜産業帶,年産各類綠色蔬菜1.1億斤,收入突破億元。2024年,海林市聚焦“三農”固本強基,著力推進鄉村振興,充分挖掘農業資源稟賦,做強特色、延伸鏈條、打響品牌,全面打造特色化海林新樣板。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