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圖片展播

五常 251.1萬畝水稻育苗完成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春意濃,萬物生,正是春耕好時節。五常市251.1萬畝水稻播種育苗全部完成。走進一棟棟育秧大棚,嫩綠的秧苗茁壯生長,孕育著豐收好苗頭。

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五常市動員農戶早育苗、早整地、早播種,提高五常大米種植安全和産品品質,擴大綠色有機稻米種植面積。3月中下旬開始,稻農們各顯其能提早育苗,為適時插秧和水稻豐收打好基礎。4月中旬,秧苗進入旺盛生長期,一派春耕生産新氣象。

科技“搶”春壯苗管護忙

走進五常市豐年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育秧大棚,兩寸多高的稻苗“身姿”挺拔,長勢正旺,滿棚綠意盎然。

合作社理事長楊雷告訴記者,已經連續10年種植有機水稻,應用科學先進的播種技術,合作社70多戶社員統一模式,進行超早播種、精量播種,手工栽培、精心管護,棚室裏育出的秧苗顆顆都是壯苗,不僅抗病抗蟲能力強,還連年豐産豐收,種出的有機稻米深受江浙滬及北京訂制用戶青睞。

“3月14日開始浸種,3月21日進行精量播種,4月1日苗就出齊了,現在是4月中旬,稻苗已經分出三片葉了。”楊雷興奮地説,精量播種就是在育秧盤的每個小孔內只播種五六粒稻種,為秧苗生長留足空間,促進其根系發達。5月初帶蘗插秧,那時秧齡達到40天,插秧後不用緩苗,能比常規育苗搶出一週多的生長期。

楊雷一邊查看棚室裏的溫度計,一邊對記者説,每天都要多次查看秧苗長勢,觀察棚室內的溫濕度,避免過熱或過冷帶來傷害。分葉後的秧苗,還需要及時補充養分,悉心照料。

豐年水稻種植合作社是全國農村創業園(基地),也是我省農民創業示範(實習)基地。合作社有70多戶社員,綠色水稻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其中有機水稻170多畝。身為五常市水稻協會秘書長,楊雷每年在産前對農戶都要進行技術培訓,育苗後每天到各家幫助查看苗情,進行技術指導,合作社品種向優、品質向好的優質稻米遠近聞名。

記者了解到,年初開始,五常市科學精準研判春耕生産形勢,動員指導農民適時早育苗、早整地、早播種。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春耕生産物資快速下襬,搶先完成水稻育苗。人勤春光好,一個個育秧大棚裏,秧苗管護正當時。

推廣綠色有機種植深翻整地待插秧

春光正好,育苗整地兩不誤。記者在五常市背陰河鎮關家村對劉家屯看到,百納水稻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王金奎正指揮大農機進行深翻整地,待5月初大面積插秧。

“今年合作社新流轉3000畝土地,需要在插秧前進行深翻,種植有機稻米。”王金奎説,百納水稻種植合作社有多年有機水稻種植經驗,種植面積超過5000畝。堅持黑土深翻30公分進行秸稈還田,不施用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種出的有機水稻籽粒飽滿,品質上乘,出米率高。新流轉的3000畝地將沿用有機種植方式,通過3年轉換期,達到有機認證標準。

全流程進行有機標準種植,王金奎今年投資11萬元購買經過合理配比的有機質土,進行覆土育苗。“新流轉的土地,沒有播種用的草炭土,購買配比後的有機質土,雖然增加了投入,但能夠保證源頭育種綠色無污染。”王金奎説。

五常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站長李艷君告訴記者,五常市稻農把稻米當做“商品”去種植,更多從種植標準化和稻米品質上獲得效益,也助推五常大米品牌價值的不斷提升。

據了解,今年,五常市以生態優勢為依託,推進黑土耕地保護,發展綠色生態迴圈農業,綠色有機稻米種植面積持續擴大。

搶積溫爭主動高標準推進春耕生産

“五常‘稻花香’生長期長,適時早播,搶出積溫和生長期,才能為秋後增産增收打好基礎。”五常市農業農村局生産股股長張鳴禹説,春節過後就指導農民早清雪、早扣棚、秸稈早離田,搶積溫爭主動,高標準推進春耕生産。

備春耕期間,五常市通過鄉鎮農機站長工作群和24個鄉鎮的村屯科技微信群進行科技培訓,完成農業科技、備春耕生産及種植結構調整指導。嚴格凈化種子市場,引導農民選購良種,讓五常大米品牌成為優質稻米標誌。嚴格市場監管,確保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品質可靠,讓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全力提升農業生産標準化水準,五常市推廣應用功能性有機肥、自控緩釋肥和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水稻智慧浸種催芽、缽育擺栽、寬窄行插秧、定量節水灌溉、綠色防控等技術,做精品質農業。

據悉,今年,五常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將增加20萬畝,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以標準化生産為基礎,五常市將在杜家鎮半截河子村水稻基地建設10000畝農産品生産標準化示範基地,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水準。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