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聞 名山宮觀 高道訪談 問道之旅 道家書畫 慈善公益

 

陸文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推進道教中國化

發佈時間: 2024-01-19 |來源: 中國網道家文化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曹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再次對“兩個結合”作出部署,從“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5個方面,對“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意義給予深刻闡釋。“兩個結合”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産黨百年來推進理論創新的基本經驗,闡明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內在機理。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指出,“更重要的是,‘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為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我們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提供了科學指引。

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各種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不斷衝擊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文化結構和文化模式的挑戰,如何學深、悟透、踐行“第二個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有力地助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認為需要在歷史、現實、未來三個向度上下功夫,構建起貫通三者的有機文化體系、邏輯體系和話語體系。

一是要讀懂用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去時”。首先要認真學習和全面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我們要牢記“中國人”身份,凝聚“中國根”共識,站在中國式現代化文化陣地的高度,從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多重角度來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其蘊藏的經驗智慧、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著力推動文化的活態傳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既是增長內生動力、實現偉大復興的需要,也是進一步融入國際體系、繼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以東方智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既有利於加強文化自信,也有利於我們反思文化瓶頸,認識到增強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複雜性。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視察時強調:“對歷史文化,要注重發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尋到魂,找準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點,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中的價值理念、道德規範、治國智慧。”這為我們讀懂用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去時”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是要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在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

對於道教而言,如何準確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在時”,積極投入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具體而言,就是要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在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道教中國化走深走實,不斷提高道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水準。道教文化根植于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歷經千年的涵養,已積澱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多元的世界文化和信仰體系中,道教以其鮮明的特色,與儒家文化、佛教文化深度融合,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標識。在新時代,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挖掘優秀道教文化的精華並實現創造性轉化,彰顯其現代價值,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三是要精心規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將來時”。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時代光彩,必須強化頂層設計,堅持系統思維,從時間和空間兩個層面,繪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藍圖。這張藍圖的鮮明底色,便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概括的中華文明的五個特性,即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與突出的和平性。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揚帆出海再提速,要以“五個突出”為重要支撐,用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讓紮根中國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動”起來,和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産一起“走”出國門,成為可欣賞、可參與的活態文化體驗。中國道教界要向世界擦亮自身優秀的養生、音樂、繪畫、建築等文化名片,消解異域受眾與中華文化的審美距離,讓傳播變得更便捷、更立體、更精彩。同時,還要注意全球文化差異,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人群和場景,研判其文化取向,把握其文化需求,以文化人、以藝通心,通過高水準的“翻譯”功夫,確保優秀道教文化在跨文化傳播中發揮積極作用。(作者係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道教協會會長。該文已在《中國宗教》發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