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聞 名山宮觀 高道訪談 道家養生 道家國學 問道之旅 道家書畫 慈善公益 道家功夫 道家影音 道家儀范 道家知識

 

李光富:加強道教文化建設 適應新時代需要

發佈時間: 2017-11-16 |來源: 中國網《道家文化》 |作者: 李光富 |責任編輯: 君君

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作為宗教界代表,我非常榮幸地受邀列席了本次大會的開幕會及閉幕會,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時刻。這既是我個人的光榮,也是全體道教界的榮幸,充分體現了黨對宗教工作的重視和對宗教界人士的關懷與尊重。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取得的一個重要理論成果和重大歷史貢獻,就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將其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十九大報告中有近80余處提到“文化”,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指明瞭正確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文化建設,是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重視道教文化建設,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道教良好社會形象、發揮道教積極作用的必然要求。為做好道教文化建設工作,完成新時代賦予道教的“新使命”,中國道教協會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文化自信,挖掘道教文化中的優秀元素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自古以來,道教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紐帶。對中國人的觀念、思維、習慣等都産生了深遠影響。道教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凝練,內涵豐富,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科技、藝術等都産生了深遠影響。

在新時期,應當重視道教優秀文化的傳承,深入發掘道教優秀文化元素,如道教文化中的尊道貴德、道法自然、慈愛寬容、勸善濟世等,有益於凈化人的心靈,提升公民道德水準,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新時期的道教文化應當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文化自信,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道教文化中的優秀文化元素,推動道教優秀傳統文化有所創新、有所發展,返本開新、面向未來,為更好地構築中華優秀文化體系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化自強,樹立道教文化良好形象

道教自立教以來,由於不斷地適應社會發展,積極革新,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教規教義和文化內涵,使得道教文化傳承至今。道教教義所倡導的濟世利人的社會責任、慈愛和同的處世方式、順應自然的行為原則、崇儉抑奢的生活信條、清靜恬淡的精神境界、性命雙修的養生方法、天人和諧的生態理念等,都是中華文化典型特徵,體現了中國人的思想智慧。

文化自強,信仰建設、道風建設、人才建設缺一不可。道教徒應當堅定信仰、誠心修持,“言顧行,行顧言”,信仰虔誠,方顯道教文化自信;同時要加強道風建設,道風直接體現出道教界的形象,潛心向道、嚴守戒律、堅決抵制金錢、商業化的衝擊,才能夠更好地做好道教文化建設;道教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必須以人為載體,人才匱乏制約著當代道教的健康有序發展。應當重視人才培養和道教院校建設,加強道教人才培養力度。同時應當積極引進和用好道教人才,使得文化自強更加深入。

文化創新,使道教文化適應新時代發展

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了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更應當跟上時代,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道教文化應當找準自身新的立足點和文化定位,尤其是應當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結合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對道教的教規教義做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

同時,道教文化應當契合時代精神,提升道教文化的先進性和實效性,在價值取向、忠孝誠實、家庭倫理等方面為眾生提供處世智慧,挖掘道教豐富的文化內涵,積極參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進而自覺弘揚道教文化中契合時代精神、積極向上的內容,不斷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文化交流,促進道教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道教文化自古以來,就保持著與中華其他文化的交流互補,使得自身不斷精進,發展至今。蒙元時期,丘處機祖師不遠萬里,一言止殺的壯舉,至今為世人所稱道。當今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道教文化應當緊跟時代步伐,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道教文化的發展既要立足於中華文化,又應該著眼于走出去,與其他文化展開多種形式的交流。

西安,十三朝古都,古絲路的起點,道教文化在西安有著深厚的底蘊。此次在西安舉辦第二屆道教文化藝術周,對傳播弘揚道教文化、促進道教文化交流意義重大。同時,道教應當結合國家文化走出去的部署,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把道教文化傳播到全世界,讓古老的東方智慧為世界治理貢獻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