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花開夏漸濃! 河南鞏義涉村鎮的山水之美 探尋鄉村振興密碼
5月中旬,臨近小滿,中原大地的氣溫異常炎熱,而在鞏義南部山區的涉村鎮,卻別有一番清涼的景象。
“蜀葵花開夏漸濃”,山水之間的鞏義涉村鎮,路旁的蜀葵開得正鮮艷妖嬈,農田裏青黃交接的麥子也預示著夏季的臨近,鬱鬱蔥蔥的山林,正是人們避暑的好去處。
如此美景,亦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睞,2024年5月18日至19日,鄭州市報告文學學會“助力鄉村振興”主題采風活動走進涉村鎮。筆者跟隨其步伐,沉浸式感受鞏義涉村鎮的山水之美、探尋鄉村振興密碼。
青磚黛瓦間的紅色記憶
5月18日,在高達36攝氏度的氣溫下,踏入鞏義涉村鎮上莊村的一處瓦房中,卻倍感清涼。這些看似簡單的青磚瓦房,卻作為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的重要建築,滿載著紅色記憶。
“在開闢這塊根據地的鬥爭中,皮定均、徐子榮率領的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是首支進入豫西的八路軍部隊,在無後方作戰的艱苦條件下,開闢了以嵩山為中心,近萬平方千米的解放區,為迎接八路軍大部隊進入豫西、成立河南軍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河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河南人民抗日鬥爭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涉村鎮上莊村講解員繪聲繪色的介紹下,一位智勇雙全、運籌帷幄的將領風采倣若撲面而來。
除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部舊址外,上莊村還是中共鞏縣縣委、鞏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豫西一地委黨校舊址等所在地。
在中共鞏縣縣委、鞏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遊客常常在一間小屋駐足許久,這間10平方的小瓦房裏,只有一把桌子、一把椅子和一盞油燈,這便是第一人紅色政權縣長郝純鑣的辦公室。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他們依然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轟轟烈烈的倒地運動,使得廣大窮苦百姓種上了地,吃上了飯。
在涉村鎮北莊村,有一處名為紅船記憶培訓中心(石居部落)的黨建教育基地,引得不少組織、集體前來參觀。
這裡既樸實又妖嬈,既現代又古典,隨便一抬頭,百年窯洞隨處可見,每一處石墻都有著歲月的痕跡,錯落有致。
特色民宿“石居部落”、創客公社、楊家寨美食公社、大宋禦鍋臺、拓展訓練基地……經過兩年的持續建設,石居部落現有客房29間,能同時接待住宿60余人;楊家寨美食公社餐廳可同時接待80余人就餐;創客公社可同時接納100余人培訓、就餐。
北莊村還打造了石居部落二期紅船記憶,將於5月28日正式開業。據悉,石居部落將依託“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的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通過發揮北莊村原始森林、天然氧吧等生態優勢及周邊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部舊址、鞏縣抗日民主政府、豫西抗日野戰醫院等紅色培訓資源優勢,打造紅色黨建教育基地名片。
涌動的泉,繁盛的村
在涉村鎮,有一個村莊的名字格外悅耳動聽——涌泉村。
“為什麼叫涌泉村?一大原因是我們村的水質很好,滿分10分,這裡的水質能有8.9分,我小時候,回到家裏喝一口甘甜的水,別提有多舒服了。”涌泉村一名村幹部向筆者介紹,“從前,村民每天上工前都要去泉水源頭挑兩擔水,1983年以後,村裏建了水池和管道,隨著用水量的增加,管道的數量和直徑也在增加,想喝上甘甜的泉水,不用再費時費力了。”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先行。”涌泉村黨支部書記李軍偉介紹,涌泉村以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和産業發展興旺為目標導向,建立“雙綁”“雙聯”機制,積極探索“鄉賢+産業”,發展三産服務業,將特色農業、餐飲業、旅遊業串聯起來,逐步形成以“種”為主體、“食”為特色、“遊”為紐帶的多業態互補的産業格局。
涌泉村將一處廢棄礦坑改造為集山泉水加工、啤酒精釀、農家樂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産業綜合體,僅精釀啤酒一個産品就可創造日均6000元的收入;此外,涌泉村投資256萬元打造瑞福園蒙古包生態農莊項目,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帶動就業30余人。通過流轉土地,打造50畝桃、杏等小雜果基地和100畝東嶺連翹、芍藥等中草藥種植基地,收入全部納入村集體經濟,讓村民成為發展新産業新業態的參與者、經營者、受益者。
涌動的泉水,成了村子富起來的振興密碼。談及未來規劃,李軍偉充滿信心:“如今,涌泉村産業發展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積極拓展産業興旺新思路,深挖産業優勢,突出特色品牌,實施有效載體,實現‘支部有作為、集體增收入、群眾得實惠’目標,以高品質的産業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山溝溝”中的生機與機遇
從鞏義到登封需有多遠?王西爭的回答是“655米”。
59歲的王西爭是鞏義涉村鎮西溝村黨支部書記,自17歲起至今,他紮根西溝村,已做了42年的基層工作,他坦言,自己有個美麗鄉村夢。
西溝村地處涉村鎮東南部山區,南與登封嵩山相鄰,王西爭與西溝村村民便打造了嵩山天地心旅遊度假區,打通了西溝到登封范家門的隧洞,全長655米,嵩陽嵩陰沿線各村也都融入了環嵩山文化帶。
西溝村當地流行一句話,“西溝一大怪,花椒能當菜。”正是這一大怪,為西溝村帶來了致富的機遇。
“有一回,俺老伴試著把青花椒炒炒夾饃吃,哎,吃著還不賴。好吃的人多了,我就帶頭幹起了農家樂。為讓大夥都致富,我就把炒花椒的方法教給了鄉親們。”王西爭介紹,2018年,王西爭初步用技術引來某農業公司規模化製作花椒,不想仍供不應求,於是提議擴大種植規模,帶動了全鎮種植花椒8000多畝。不起眼的小花椒,一下成了“金豆豆”,把鄉親們共同富裕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發展不能毀生態。”2000年,有人拿幾千萬,想讓村幹部一起挖山賣礦石。面對誘惑,西溝村多次開會,一致認為斷子孫後路的事不能幹,百年古堰保住了、千年古樹保住了、良好生態保住了。西溝村被定為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
同樣因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而聞名的,還有個大南溝村。
曾經,大南溝村是典型的“貧困村”“空心村”,近年來,大南溝村重點打造起一個集“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養老服務中心”于一體的文明實踐綜合體。
“一個陣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南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向林介紹,大南溝村以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依託,立足山形地勢、閒置房屋等實際情況,重新設置功能分區與空間佈局,將閒置校舍、戲劇舞臺等場所進行改造,設置圖書閱覽室、兒童活動室、圖書室等,引導服務群眾參與其中,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大南溝村還成立養老服務中心,配齊餐廳、康復鍛鍊室、接送車輛等,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各功能室開展系列文體活動,為20名獨居老人提供日間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務,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真正實現了一個陣地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人的多元需求。
如今大南溝村摘下了“貧困村”“空心村”的標簽,一躍成為“網紅村”。大南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向林越來越有幹勁兒:“看到在外村民陸續返村居住,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的心裏也是暖暖的。下一步,大南溝村將切實以“文明幸福星”創建為契機,聚焦村民群眾所盼所需,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做好民生實事,不斷培育文明新風,推進“五星”支部創建,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岳炎霖 陳運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