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人工智慧為湖北製造業發展插上智慧翅膀

2024-01-31 14:31:57

來源: 人民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走進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大型算力設施24小時不間斷運轉,為300余家在鄂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提供算力賦能,已孵化出200余項人工智慧場景化解決方案,累計算力規模已擴展至400P。

算力,是發展人工智慧産業的基礎底座和重要支撐。近年來,湖北加快培育和發展人工智慧産業,推進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産業加快轉型升級,培育新質生産力。

就在去年,科技部正式批復支援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這是此次獲批建設的9家平台中唯一位於武漢的創新平臺,也是華中地區首個獲批建設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

在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旁,武漢超算中心也已投入運作,一期算力50P,重點服務生命健康、智慧製造、新能源、氣象等産業及科研領域。

“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湖北數字經濟産業的主戰場,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是湖北人工智慧産業的主陣地。”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CTO李明舉介紹,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正與醫療、醫藥、農業、遙感等各領域企業合作,在共同定義需求、共同開發方案、共同上市推廣中,打造形成各個産業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後續將圍繞産業發展及武漢的民生領域做一些工作,以龐大的算力優勢助力高品質發展。”

“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慧産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人工智慧總體技術與産業發展水準進入全國第一方陣。”2023年11月13日,湖北省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加快推進人工智慧産業鏈相關情況。

從2022年的數據看,湖北省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已達約516億元,同比增長32.6%,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一。

近年來,湖北人工智慧領域不斷創新發展,擁有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等4個“國字號”人工智慧重大創新平臺和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共同構成全國首個集人工智慧和超算的多樣化雲服務化算力集群;聚焦人工智慧關鍵通用技術及專用技術領域,目前湖北在機器視覺、模式識別、無人駕駛、智慧製造、智慧機器人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和特色産品。

以武漢市為例,目前武漢人工智慧企業數已達650家,較2022年底增長35%。其中,上市企業1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1家。

如今,人工智慧加速融入各行各業,為推動行業轉型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提供智力支撐。以人工智慧頭部企業科大訊飛為例,近年來,該企業聚焦智慧醫療領域,推出科大訊飛智慧醫療AI系統,通過對大量醫學數據的深度學習和分析,發現醫生診斷中的錯誤,並及時進行修正,有效降低了發生醫療事故的風險。

傳統製造業與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相互碰撞,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近年來,中冶南方不斷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機器人等技術和智慧裝備在冶金生産過程中的應用,通過工藝模型、人工智慧和專家知識庫實現鋼鐵生産各環節的數字化控制和自適應、自決策控制,實現生産過程一鍵式操作。

比如,在取料環節,中冶南方推動近30台堆取料機、卸料車等24小時連軸運轉,操作人員在遠端監控中心就能“一鍵完成”原料入庫、供料、混配、自動盤庫、更新庫存等任務,所有設備可高效、協同作業,加上取、制樣自動化,實現無人化智慧協同,最終可減少現場操作工約70人。

在農業領域,人工智慧的作用也正加速體現。去年,湖北金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正共建基於設施農業和資訊技術的太空種子智慧育種平臺——人工智慧航太育種實驗室,運用AI技術高效育種。該育種平臺將實現農業生産過程中對農作物、土壤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定期資訊獲取,生成動態空間資訊系統,對農業生産中的現象、過程進行模擬,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産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産品和品質的目的。

當前,人工智慧已作為一項關鍵技術和推動力,讓湖北製造業發展插上智慧翅膀,打造更多經濟增長點。

湖北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北將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突出人工智慧這個關鍵變數,進一步深化人工智慧産業鏈“鏈長+鏈主+鏈創”融合工作機制,以製造業為重點,紮實推進技術攻關夯基、智慧産品升級、産業集聚培育、示範應用賦能、産業生態創新五大行動,努力將湖北打造成為全國人工智慧産業發展新高地。(記者  周倩文)


【責任編輯:曹洋】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