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蔬菜産業鏈 全鏈條提升産業競爭力

2023-12-27 14:29:54

來源: 陜西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蔬菜産業,一頭連著“菜籃子”,一頭連著“菜園子”。

從“一粒良種”到“一桌好菜”,陜西聚焦蔬菜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産業鏈培育,不斷推進蔬菜産業鏈縱向發展和鏈上各環節橫向拓寬,打造千億級蔬菜産業集群,穩步推進設施蔬菜産業高品質發展。2023年,預計全省蔬菜播種面積達775萬畝,産量1920萬噸。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212萬畝,産量745萬噸,綜合産值545億元,為産區農民每人平均收入貢獻3000多元,吸納320多萬農村群眾就地就業。

補短培強築牢産業發展之基

12月19日,涇陽縣潤興蔬菜專業合作社社員趙康正將番茄整理裝箱,準備發給客戶。

“這個訂單是聯合社接到電商訂單後分派下來的。我種了3畝番茄,按照訂單收購價格每公斤番茄比地頭價高出2元。”趙康説,“背靠聯合社,只要種好地就能賺到錢。”

趙康提到的聯合社,指的是由涇陽縣30家合作社組成的涇陽縣涇富民農産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該聯合社帶動周邊7500余戶群眾發展蔬菜産業,是全省蔬菜産業鏈鏈主企業。

“作為鏈主企業,我們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種植環節,我們通過改造棚型、改良土壤、改灌溉用水和方式,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準的‘三改一提’技術的應用,使番茄畝産從6000公斤提升到1.1萬公斤。”涇陽縣涇富民農産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郭亞軍説。

“三改一提”是陜西省創新提出的設施蔬菜種植重大綜合技術,與高山蔬菜“一新二改三化”等重大綜合技術一同在全省大面積示範推廣,助力全省蔬菜産業高品質發展。陜西省還積極開展連作障礙綜合治理,使技術整合示範區內的蔬菜産量提高7%、化肥減量18%、農藥減量43%,增收20%以上。

好蔬菜來自好種子。記者在西安金鵬種苗有限公司的大棚制種基地看到,展示區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番茄品種。西安金鵬種苗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東指著其中一個説:“我們選育的‘金棚101’番茄品種有非常好的表現。2022年春季,涇陽、高陵等地的菜農種植該品種後,因其硬度好,抗裂性強,每公斤比其他番茄品種多賣0.6元至1元。”

陜西省針對蔬菜産業種苗繁育供應能力不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高端品種較少現狀,不斷在良種培育和提升種苗繁育供應能力上下功夫。截至目前,全省有專業化育苗企業及合作社257個,工廠化育苗中心50個,年育苗量28億株,蔬菜品類不斷增加,蔬菜反季節和週年供應能力明顯提高,有效保障了全省蔬菜市場供應和城鄉居民生活需要。

擦亮品牌打通高端銷售渠道

12月18日,在太白縣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工人正忙著包裝凈菜。

“我們十分重視農産品品質安全。每個産品上都貼著二維碼,做到生産有記錄、資訊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太白縣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艾科平説。

近年來,陜西省不斷完善“從農田到餐桌”的食用農産品全鏈條監管機制,全省蔬菜産品品質安全水準不斷提升,連續5年抽檢總體合格率在98%以上。

“發展設施蔬菜,還是要走優質優價的路子。”艾科平告訴記者,合作社高山特色蔬菜種植面積達1500畝,年産量2600多噸,品種30余個,其中1800噸是供港蔬菜,其餘長期供應盒馬鮮生、肯德基等企業,價格比地頭價高出不少。

合作社還建設了蔬菜包裝加工廠,擁有3條蔬菜包裝生産線和1條凈菜加工生産線,2022年正式投産後,年可加工凈菜3000噸。“我們的産品使用企業品牌‘太白艾菜’和區域公用品牌‘太白高山蔬菜’。産品常年供應西安、上海、廈門、福州、深圳以及香港等地,年産值1200萬元左右。”艾科平説。

除了供應西安門店外,太白高山蔬菜還通過盒馬供應鏈銷售到華北各地的盒馬鮮生門店。

西安盒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蔬菜採購經理贠棟表示,截至目前,西安市盒馬鮮生門店有近200種蔬菜上架銷售,其中本省供應基地有太白縣、大荔縣、涇陽縣以及楊淩示範區等近10個,佔總供應量的20%至30%。

近年來,陜西省以産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社區直銷點銷售為主,以訂單銷售、産地直銷、“網際網路+”等模式為補充的行銷體系不斷完善,“陜西蔬菜”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市場空間穩步拓展。全省已打造蔬菜産品品牌344個、企業品牌246個,形成“太白高山蔬菜”“涇陽番茄”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全年約有400萬噸“陜西蔬菜”銷往全國各地,供港蔬菜3萬噸以上,向中亞、東南亞等國家出口蔬菜4.77萬噸。

全鏈條佈局帶動三産融合發展

12月20日,在石泉經開區,安康及食雨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工人在流水線上將一筐筐蔬菜、肉類加工成料理包。

這家企業是安康市富硒預製菜産業鏈鏈主企業,主要從事速凍調理食品研發、生産、銷售,産品主要用於航空餐、外賣訂單等。2022年,企業年銷售收入達1.2億元。

隨著蔬菜全産業鏈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陜西省蔬菜加工正從傳統的腌漬、幹制向凈菜加工、預製菜、精深加工方向轉變。截至目前,全省發展蔬菜加工企業192個,年菜品加工量59萬噸,其中年凈菜加工量46萬噸;冷藏保鮮庫4561個,年菜品冷藏量104萬噸。全省蔬菜加工冷鏈能力不斷增強。

一業興,百業旺。蔬菜種植帶動了冷鏈物流、蔬菜加工、電商銷售等發展,也帶動當地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

記者走進陜西省綠豐源現代農業園區,經過長長的觀光廊道,一座農家柴火雞生態餐廳映入眼簾。這座生態餐廳像一個溫室大棚,別有一番風味。

除了農家柴火雞生態餐廳,園區裏還有火鍋大廳,以及300畝的休閒觀光采摘園等遊樂區域,旺季日接待遊客2000余人。

園區總經理張忠虎説:“園區由寶雞市陳倉區綠豐源蔬果專業合作社投資建設。在做好基礎産業的同時,我們給園區加入科普、觀光、垂釣、餐飲、蔬果採摘、娛樂教育、農耕體驗等農旅融合元素,實現多元化發展。目前,園區已經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建市場、做電商、搞農旅、深加工……從田間到餐桌,蔬菜産業全産業鏈縱向打通、橫向聯結、上下游結合,服務消費者,也讓更多人從中受益。(記者吳莎莎)

【責任編輯:曹洋】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