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傳統茶産業加速駛入健康新賽道全鏈條綠色生態屬性日益增強 健康消費産品和場景不斷涌現

2023-08-31 15:12:43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茶”……對中國人來説,茶意義重大,可以是生活必需品,是待客之道,也是精神食糧與寄託。

近期,《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我國茶葉主産區之一的福建省調研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全鏈條綠色生態屬性日益增強,茶産業加速融入大健康、餐飲、文旅等賽道,催生茶保健品、茶餐、新茶飲、茶莊園等新産品、新業態,滿足多層次、多場景、多形態的美好生活需求。傳統茶做精做強,“跨界茶”做大做廣,一片葉子創造出更豐富多元的價值。

“茶+科技”:健康屬性融入産業鏈條

《本草拾遺》曰:“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茶聖”陸羽在《茶經》中這麼寫道:茶為累也,猶如人參。自茶在中國被發現以來,喝茶一直被視作健康的生活方式。

茶葉的健康之道,蘊藏在其富含的多種營養成分中。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陳常頌介紹,茶葉含有兒茶素、茶黃素、茶氨酸、茶多酚等成分,喝茶有延緩衰老、調節代謝、增強免疫等核心健康屬性。

“健康茶”是茶産業鏈條的永恒命題,源頭種植端也越來越講究“生態”與“有機”。近年來,主打生態種植、科學種茶的茶園越來越多。不用化肥、少打農藥、純綠色種茶已經成為現實。

福建武夷山,丹山碧水。走進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千畝生態茶園,雲霧繚繞,一壟壟綠色的茶樹和一顆顆金黃的油菜花相互應和。這裡産出的茶,少打農藥、不施化肥,破解了不當使用農藥化肥導致茶葉品質下降的難題。

2015年,福建農林大學教授、科技特派員廖紅帶領團隊來到武夷山進行“生態栽培”,在茶樹間夏種大豆,冬種油菜。冬天種下的油菜開花後就地回田,為土壤補充磷和鉀、提升肥力。春茶采收後,畦間套種大豆,起到生物固氮效果。

茶園管理也越來越生態化、智慧化。燕子窠生態茶園安裝了30台吸入式太陽能殺蟲燈,保護茶園生態環境。安溪縣雲嶺茶莊園裏分佈了許多連接5G網路的攝像頭。這些攝像頭可以360度旋轉,充當茶園管理的智慧“耳目”,全天監測茶園病蟲害和茶樹生長情況。

這些攝像頭連著診斷蟲情和預警預報的“智慧大腦”。在福建司雷植保技術有限公司操控室的大螢幕上,攝像頭采集的數據已實時傳輸至後臺,溫濕度、害蟲的數量和種類、病蟲害趨勢等資訊一目了然。公司負責人劉恩堂説,監測感測器上傳數據至網路後臺,專家遠端也能診斷病蟲害。粘蟲板、誘蟲燈等物理防治設備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

生態種植和管理帶來亮眼“成績單”。如今,燕子窠生態茶園示範區年碳排放減少30%,磷的使用量減少90%,茶葉優品率較3年前提高約30%。

得益於茶葉的綠色種植和健康價值,茶葉變“金葉”。種科技茶、生態茶,有力地帶動茶農增收致富和茶鄉振興。與應用生態種植技術之前相比,如今燕子窠的茶葉收購價翻了一番。80%人口涉茶的安溪從“全省最大國定貧困縣”化身“全國百強縣”,茶葉主産鄉鎮農民每人平均收入的72.6%來源於茶産業。202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支援福建省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發展案例”獲第三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茶+餐飲”:健康組合受追捧

當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茶,迎頭碰上時代潮流,會碰撞出什麼奇妙的火花?依靠融合創新,“茶+果”“茶+奶”“茶+餐”等新式“健康組合”俘獲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心。現制茶、袋泡茶、冷泡茶、工業飲料等非傳統茶為主的“新茶飲”,帶動、延伸傳統茶行業的原料供應、技術加工、産品研發設計等環節。

打開小程式,選擇一款茶作為基底茶,再添加甜度、小料等選擇,下單後等上三五分鐘,一杯新式茶飲就做好了。布丁奶茶、燕麥奶茶、芝士烏龍……走在街頭,時不時看到消費者手捧奶茶、果茶等飲品。

福州街頭一家新茶飲店主告訴記者,該門店以年輕消費者為主要客群。産品用茶葉作為基底,加上不同方式萃取的濃縮液,再根據消費者需求添加牛奶、奶油、奶蓋、各類水果、堅果、不同小料調製而成。這家僅10平方米的店一年要消耗約千斤茶葉。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發佈的《2022年新式茶飲高品質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新茶飲市場逆勢增長,2022年行業市場規模超過2900億元。據華經産業研究院、智研諮詢及編制組數據估算,2022年新茶飲行業採購上游茶葉原料超過20萬噸,直接帶動茶産業一産增值超100億元。

高産值帶來對優質基底茶的急切需求。2022年,安溪新茶飲基底茶年供應量超5萬噸,茶包裝年産值近40億元,是全國重要基底茶供應基地和茶葉包裝生産地、集散地。

走進位於安溪的興溪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研創工廠配備了審評室、檢測室、烘焙室及各類專業儀器。公司負責人王吾河説,這些設施都是為新式茶飲服務的。這幾年新式茶飲興起,高峰期公司茶葉月出貨量200多噸。

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志明説,新茶飲激發了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傳統茶文化的認同,其不受茶具、空間的限制,便捷性極強。

《2022年新式茶飲高品質發展報告》顯示,新茶飲成年輕人了解茶文化的窗口。有46.90%的“90後”表示在新茶飲消費過程中認識了更多的傳統茶,44.68%表示了解了不同茶葉品類,54.68%認為感受到了中國茶文化的強大魅力,還有45.94%表示對中國傳統文化産生了極大的興趣。

入住武夷山景區的酒店,遊客很可能在餐廳品嘗到“水仙”燉水鴨、“牛肉”燜牛肉等武夷茶宴。“85後”“茶二代”陳金燕在安溪開了一家“茶餐廳”,功能表頗具特色:幹鍋鐵觀音龍膽魚、茶香蝦、茶香排骨、鐵觀音茭白雞湯麵……幾乎每道菜都與茶有關,茶與餐實現疊加創新。茶餐、茶飲作為茶行業的延伸,已經成為行業“破圈”的新窗口,賦予茶香茶韻新的時代解讀和消費場景。

“茶+文旅”:健康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

住茶莊園,採一簍新茶,賞茶山美景,品茶俗風情,煮一壺清茶,食特色茶餐,聞茶香四溢……以茶産業為基底,集多業態于一體的茶旅融合綜合體受到越來越多的遊客追捧,隨著近年來這種主打“慢生活”的健康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各主要産茶區均開始探索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徑。

2010年以來,福建安溪與法國、義大利的多個城市多次互訪互鑒,在“茶與酒”的思想碰撞和對話中,誕生了39座茶莊園。茶莊園參考借鑒歐洲葡萄酒莊園的發展模式,集茶種植、生産、行銷、文化、旅遊、科研于一體。

中閩魏氏茶莊園掩映在安溪縣龍涓鄉海拔800多米的茶山中,佔地面積9645畝,擁有高標生態茶園近兩千畝,年産毛茶近20萬斤。莊園建築主體被雲霧環繞,十幾件間客房可供訪客休息品茗。房間推窗見茶山,訪客在此遊茶山、採茶趣、學制茶、賞茶藝、唱茶歌、嘗茶餐。邊聽專人講解制茶技藝,邊體驗搖青、殺青等一整套烏龍茶製作工藝。

敬天、敬地、敬茶聖,戰鼓擂擂,一敬一鼓。茶碗一字排開,聞香氣、觀湯色、品滋味、看葉底,“鬥茶”現場茶香氤氳……安溪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時常舉辦各類茶俗文化活動。“2022年五一假日期間入住率超過70%,文化園經常承接公司團建和親子休閒遊。”安溪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工作人員説。

據悉,該園2019年開業,佔地1213畝,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裡也是茶文化科普基地,遊客除了體驗採茶、做茶、品茶,還能體驗茶俗文化。

茶莊園借鑒歐洲葡萄酒莊文化,通過創立包括産地標準、生態種植標準、工藝標準在內的莊園標準,讓訪客徜徉于青山綠水的同時體會茶文化,在文化風情中打造茶園觀光旅遊的茶旅融合新業態。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教授級高級農藝師蘇峰説,茶莊園是展示中國茶葉的種植、加工、品飲和文化的載體,與葡萄酒莊園一樣,都採用了“廠在園中”的思路,讓參訪者在了解茶、酒的生産過程中體會傳統和現代的製作工藝。

“一葉興”帶動“百業旺”。吃有茶宴、住有茶棧、遊有茶園、購有茶禮、娛有茶歌,茶旅全要素融合走出了一條茶飲用、景怡人的發展之路。(記者 龐夢霞)

【責任編輯:李鑫】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