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
跋山遺址群是對以山東省沂水縣跋山遺址為中心的80余處舊石器時代遺存的總稱,其發現和研究已初步構建起沂河上游區域距今10萬年至1萬年的考古文化序列。
象牙制鏟形器。中國文物報社供圖
跋山遺址群的發現和不斷擴充,是東北亞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階段的重大考古發現,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首次揭示出10萬年前古人類對巨型動物資源充分利用,生動再現了古人類應對黃淮海之間晚更新世環境變遷的適應策略與歷史場景,對建立東亞早期人類與文化持續演化發展提供了重要證據。
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
殼丘頭遺址群位於福建平潭島,沿海岸山體東麓背風坡地連續分佈,包括殼丘頭、西營、東花丘、龜山等遺址。殼丘頭遺址群中各個階段考古遺存的文化面貌特徵明確,發展延續關係明顯,存續多個考古學文化,形成了完整的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同時全面揭露中國東南沿海地區7000年以來的史前聚落形態及其變化發展規律。
龜山遺址出土陶器。中國文物報社供圖
此外,平潭島系列發現顯示出南島語族早期人群海洋性、大陸性兼備的特徵,符合南島語族起源於大陸、並向海洋擴散的邏輯特徵,為探索南島語族向外擴散的路徑提供了更廣的研究視野。
安徽郎溪磨盤山遺址
磨盤山遺址位於安徽省郎溪縣飛鯉鎮新法村。勘探表明現存遺址區域分為東西兩塊,總面積約60000平方米。其中西側區域面積約52000平方米,遺存年代以馬家浜文化時期至春秋時期為主;東側區域面積約8000平方米,遺存年代以商周時期為主。
馬家浜文化晚期玉璜。中國文物報社供圖
磨盤山遺址是皖南地區迄今發現和發掘的唯一一處先秦時期保存較為完好、面積較大、文化內涵豐富、文化譜係明確的代表性遺址,對於探究該地區以及整個長江下游史前社會複雜化、文明化進程,青銅時代的中原化進程,認識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在皖南地區的演進方式具有重要價值。
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
屈家嶺遺址是屈家嶺文化的發現和命名地。2023年,經過系統勘探和多地點解剖,新發現多組水利系統。新近發現的水利系統,集抗旱與調蓄、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標誌著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從最初被動地防水禦水轉變為主動地控水用水,實現了從適應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
屈家嶺文化大型建築F38正射影像。中國文物報社供圖
屈家嶺遺址的治水範式,再現了江漢平原早期治水文明的壯美圖景,不僅為史前單體聚落的水資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了細節支撐,而且也是研究早期人地關係、社會組織等問題的重要考古依據。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級建築和水利工程設施的集中出現,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示出史前文化的發展高度和社會複雜化程度,是研究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明化進程的珍貴物證,為探索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關鍵樣本。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