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典”亮百年丨歷覽前賢國與家 成由勤儉破由奢

發佈時間:2021-08-10 14:18:25 | 來源:央視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蘇向東

編者按:胸懷韆鞦偉業,恰是百年風華。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難險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為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發展作出了偉大歷史性貢獻。

回望中國共産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經據典、援古證今,賦予典故鮮活的時代價值,深刻闡釋百年大黨初心如磐、歷久彌堅的精神密碼。央視網《天天學習》特別策劃“典”亮百年系列,與您一起深刻領會。




  【釋義】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這首《咏史》詩名為咏史,實為咏懷。作者借古喻今發表對社會、政治的見解,在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的同時,也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該詩作于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詩人感嘆唐文宗個人雖抑奢崇儉,卻無力挽回國家衰落的命運,其原因在於沒有起用足以擔當軍國大事的英才,以致宦官掌握禁軍、盤踞朝廷的病根難以拔除。“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説的就是此事。作者感嘆:時運已經逝去,千里馬何處才能遇上?力量已經用盡,蜀山之蛇怎能剷除?“運去”“力窮”,字字千鈞,表達了詩人對國運已去的憂慮和痛心。

這首詩的首聯“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為千古名句。意思是,遍觀歷代前賢治國治家的經驗教訓,成功多由勤儉,敗亡皆因奢侈。從而指出了政權成敗的關鍵。

【解讀】

艱苦奮鬥是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傳家寶。回顧黨的百年光輝歷程不難發現,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擁護和愛戴,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

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艱苦奮鬥作為自己的鮮明作風,一部黨史就是一部黨的艱苦奮鬥史。從井岡山上的紅米飯、南瓜湯,到長征路上挖野菜、啃樹皮、吃皮帶,再到點燃真理火種的延安的簡陋窯洞,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打了73個補丁的睡衣,無一不是艱苦奮鬥精神的傳承和弘揚。當年美國記者斯諾到延安採訪,認定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共産黨人是一支“神奇的隊伍”,具有“東方魔力”,“是無法打敗的”。歷史印證了這一預言,正是靠著艱苦奮鬥的“延安作風”,共産黨打敗了國民黨的“西安作風”,贏得了民心和江山。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堅守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作為關係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常抓不懈,從出臺“八項規定”破題開局,到持之以恒糾“四風”樹新風,再到持續深化黨的作風建設,不斷擦亮艱苦奮鬥這一共産黨人的精神底色,向歷史和人民交出了優異答卷。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進入新時代,我們要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更需要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我們要深刻銘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鬥的百年艱辛歷程,發揚艱苦奮鬥老黃牛的精神,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鬥韌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