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打“數字牌” 兩江四岸公共空間更安全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11-14 10:06:38 編輯:辛崇卿

數字化建設如何賦能公共安全,基層應急工作如何進一步夯實?

近日,記者來到沙坪壩區濱江路段,打探應急部門如何巧打“數字牌”,保障兩江四岸公共空間安全。

數字賦能打贏救災“主動仗”

在沙坪壩區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正緊盯大螢幕,實時了解嘉陵江防汛指揮決策支撐系統提供的數據。

“前幾天重慶陸陸續續有降雨,上游也有漲水,通過對嘉陵江流域的監測,我們能預判未來水位有多高,是否造成災害……”沙坪壩區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楊達説,嘉陵江防汛指揮決策支撐系統具備高度可視化、自動化、智慧化的優勢,實現一圖通覽、一網統管、一鍵調度。系統跨區域整合嘉陵江流域氣象衛星影像、水體遙感、雷達拼圖等資訊,跨行業匯總應急、氣象、住建等部門數據,建立洪水推演模型和疏散對象數據庫,通過手機信號精準錨定臨災群體,自動發送預警資訊。

在磁器口古鎮,不少商戶感受到了數字技術帶來的益處。

“早幾年磁器口碼頭被淹,我們一般提前兩個小時接到通知,匆匆忙忙,很多東西來不及搬。”陳麻花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學武説,“現在提前兩三天就會短信預警,還會告訴你準確的水位線,再也沒遇到過較大的財産損失。”

今年入汛以來,沙坪壩區得益於嘉陵江防汛指揮決策支撐系統,及時啟動防汛IV級以上應急響應9次,成功應對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7次。

城市內澇預警與交通信號燈聯動

暴雨帶來的內澇同樣考驗著城市的應急管理水準。沙坪壩區在高風險內澇點布設燈桿氣象站、電子水位尺、預警顯示屏等設備,根據實時降雨量、積水深度、視頻監控等,進行多重預警判斷,到達致災閾值即聯動交通指示燈,自動熔斷,防控隧道淹溺風險。

今年7月21日,中心城區普降暴雨,南開下穿道就上演了驚險一幕。早上6點半左右,暴雨下了不到半小時,南開下穿道就嚴重積水,而車輛還在不斷駛入下穿道。突然,下穿道路口的交通燈變成了紅燈,入口處的大螢幕也亮出“禁止通行”四個大字,並實時顯示著下穿道的積水深度。不一會兒,交巡警趕到現場指揮交通,排水工作人員也緊急趕到,進入下水道打開水篦子排水。

“多虧了系統預警,讓車輛不再進入下穿道,降低了排水的難度。”沙坪壩區城市排水設施管理處副主任張在林感嘆,當天,他和同事不到20分鐘就疏通了下水道進水口,此後,交通自動恢復,沒有發生安全事故。

消除岸線消落帶安全風險

伴著冬日和煦的暖陽,磁器口古鎮遊人如織,今年開放的濱江片區特鋼碼頭段吸引了不少遊客“打卡”。

“磁器口碼頭可以説十年九淹,光2019年我們店就被淹了八次。但是今年夏天沒被淹,岸線治理後碼頭有了安全保障,來消費的遊客也增加了不少。”楊學武稱。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通過實施‘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項目,消除自然岸線消落帶的安全風險,夯實‘兩江四岸’公共空間安全基礎。”沙坪壩區住房城鄉建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磁器口濱江片區治理岸線長2.3公里,治理面積約46萬平方米,今年6月新建的特鋼碼頭已投用。

“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滴水岩至磁器口段”項目是岸線治理的另一個“主角”。該項目治理面積約81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新建成人行步道和騎行道6.5公里,打造了羊角堡、中渡口碼頭等9萬平方米公共休閒空間。

“這裡以前就是亂石壩,人都不敢來。”沙坪壩區土灣街道社區居民胡萍帶著孩子來羊角堡碼頭散步,這裡的變化讓她眼前一亮,過去的“亂石坡”搖身一變成了寬敞平整的人行步道。(崔曜  王雅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