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0月16日以來,本報連續推出“大道如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之重慶印記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用20個整版的篇幅,講述了寮國、泰國、緬甸、越南、新加坡、德國等國,以及四川、廣西、新疆、甘肅、雲南、海南、湖南等省區市與重慶攜手同心,共建“一帶一路”的動人故事。
在上述地點採訪時,重慶日報記者看到和聽到許多有趣的案例,由於篇幅所限,沒有一一寫進之前的報道中。現將這些所見所聞、體驗感受匯整合篇,帶你感受“一帶一路”上的重慶“脈動”。
合作共贏
越南首條輕軌酷似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
10月底的越南河內秋高氣爽,記者走進河內輕軌吉靈路站,探訪越南首條城市輕軌吉靈—河東線。
該項目于2021年11月投入運營,全長13.5公里,連接河內棟多郡、青春郡和河東郡,全線共設12座車站。該項目從設計、施工、驗收到移交運營,都全面採用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標準,是海外首條“中國化”城市輕軌,也是繼中老鐵路開通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催生的又一重點項目。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吉靈—河東線,不論是站臺內外設計、路線顏色,還是車廂內部佈局都酷似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
如今,吉靈—河東線已成為越南民眾的“網紅打卡地”,大量民眾在車站和車輛上拍照留念,並在社交媒體平臺分享乘坐輕軌的便捷和舒適體驗。
不僅如此,施工方中鐵六局還在項目建設環節採用了重慶大學劉漢龍教授團隊的軟基加固專利技術——PCC樁技術,有效解決了軟弱土環境下的沉降變形問題。這也是PCC樁技術在越南的首次使用。目前,該技術已獲得了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0項科技獎勵和57項專利。
(本報首席記者陳維燈記者 張亦築)
德國杜伊斯堡因中歐班列煥發新生機
11月3日上午,德國杜伊斯堡多式聯運場站內,龍門吊不停地進行吊裝作業,集裝箱卡車往來穿梭,印有“YUXINOU”(渝新歐)字樣的集裝箱頻繁出現。
渝新歐杜伊斯堡海外倉距離多式聯運場站不過1公里,在倉庫裏,德國籍員工托馬斯·克拉伊尼基熟練地操作著叉車,將貨物從集裝箱轉運到整齊排列的四層貨架上。
“我是2019年9月應聘到這裡工作的,4年多的時間裏,見證了倉庫存放的貨物品類越來越多,從小的輕工産品到大的機械,琳瑯滿目。”托馬斯·克拉伊尼基説。
杜伊斯堡是德國西部重要的工業城市,位於著名的德國魯爾工業區,這裡以前是德國乃至歐洲重要的鋼鐵工業中心。現在,得益於中歐班列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杜伊斯堡的經濟煥發出新的生機,逐步成為歐洲最大的內河港和重要鐵路樞紐。
“我以前在書上讀到過‘古代絲綢之路’,但那太過遙遠;現在我能感受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給家鄉帶來的變化,甚至參與到對家鄉的改變中,哪怕只是發揮了微小的作用,也是一件值得高興和自豪的事。”托馬斯·克拉伊尼基説,他是杜伊斯堡當地人,這份工作讓他每天過得充裕而踏實。雖然今年已年滿56歲,但他很願意繼續為倉庫服務,參與中歐班列運作,讓家鄉的經濟、社會、環境變得更美好。 (本報記者 陳鈞)
滇渝“親兄弟”攜手打造跨區域合作典範
雲南昆明王家營中心站無論是大門還是內設,都和重慶團結村中心站很像,尤其是那些印有“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的集裝箱,讓人感覺似乎就在重慶。
王家營中心站是中鐵聯集在西部地區打造的首個鐵路中心站,重慶是第二個,可謂是一對“親兄弟”。
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過去只是一個被農田圍繞的四等小站,在重慶鐵路大通道建設中,中歐班列(渝新歐)、渝滿俄班列、渝甬班列等都以該站為主要始發點,直接讓其變成了一個員工超過600人的國際化一等大站。
王家營中心站由於過去缺少鐵路通道支撐,發展相對較慢。但中老鐵路開通後,王家營中心站成為了中老鐵路的始發站點。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中老鐵路運輸向東南亞的貨物,王家營中心站已成為一個重要的集散分撥點。
未來,渝滇可以通過團結村和王家營兩大中心站,實現中老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的無縫銜接,從而打通一條歐洲與東南亞,以鐵路為主體的物流路線,進一步加強兩地的經貿、人文往來,打造“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的跨區域合作典範。 (本報記者 楊駿)
川渝腳步越走越近關係越來越親
一列列中歐班列(成渝)晝夜不停地穿梭于廣袤的亞歐大陸,成渝兩地的筆電、整車及零部件、通信及機械設備、傢具建材、服裝鞋帽、食品、醫藥器械、農産品、花木等貨物,搭乘“鋼鐵駝隊”出海。
從2021年起,成渝共開中歐班列,川渝攜手共赴“一帶一路”;如今,“一帶一路”對川渝的影響,已不止于中歐班列本身。
例如,在成都青白江區的成都國際鐵路港,來自東南亞的木薯粉是大宗進口貨物之一。奶茶中的珍珠,其主要原料就是木薯粉。
看中當地的物流優勢,蜜雪冰城於今年7月在成都青白江區正式開放蜜雪冰城亞洲總部,“雪王城堡”成為熱門“打卡點”。另一知名奶茶品牌茶百道的總部,也落戶在青白江區。
這意味著,重慶奶茶愛好者們喝到的奶茶中,那一顆顆Q彈的珍珠,其原料很可能就來自青白江。東南亞—成都—重慶,數千公里的距離,都“濃縮”在一杯奶茶中。
在最近印發的《強化重慶成都雙核聯動聯建2023—2024年度合作項目事項清單》中,成渝將深化中歐班列(成渝)海外倉合作運營,包括深化中歐班列(成渝)德國杜伊斯堡海外倉運營共用,推進共建中歐班列(成渝)波蘭馬拉運控中心,加強海外服務和貿易物流資源共用。
在對外開放上,重慶和成都還將推動拓展南向通道運輸功能,優化提升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銜接水準,聯動沿線城市開行鐵海聯運和跨境班列,探索與沿海港口拓展“無水港”功能延伸互動。
可以預見,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以“一帶一路”為紐帶,川渝發展的腳步將越走越近,關係越來越親。
(本報記者 申曉佳)
重慶元素
寮國地標是地道“中國建築”
拉薩翁廣場,是位於寮國首都萬象市的地標建築群。133米的高度,讓其從萬象眾多建築中脫穎而出。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寮國的地標,有不少“重慶元素”。
廣場的投資人,是來自重慶長壽的樊彥。出於家鄉情結,他給項目打上了不少中國甚至是重慶印記——
比如,建築原材料很多是從重慶運來的,機電設備是重慶機電集團産品,變壓器是重慶生産的,玻璃來自重慶綦江……整個項目近50%的産品,都是“重慶造”或重慶品牌。
而國産品牌就更多了——空調用格力、冰箱用海爾、網路設備用華為……樊彥介紹,整個拉薩翁項目有95%的産品都是中國産。所以,它既是寮國的地標,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中國建築”。(本報記者楊駿張珺)
重慶火鍋成為曼谷新“食尚”
曼谷的街頭,湄南河的晚風輕輕拂面,不同膚色的人們悠閒地在河岸邊的商業街區往來穿行。在各色美食中,“麻辣火鍋”“重慶老火鍋”的招牌分外顯眼。
“現在曼谷街頭最流行的美食,是你們川渝的麻辣火鍋。”泰國導遊黃湛聲介紹,前兩年,重慶火鍋大量進入曼谷,很快就佔領了當地市場。
記者對此很詫異:“泰國人喜酸辣,什麼時候開始也喜歡麻辣了?”黃湛聲説,東南亞的飲食包容性很強,而且年輕人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所以麻辣火鍋已經成為了曼谷的一種新“食尚”。
飲食的傳播,也帶來了文化的傳播。黃湛聲説,麻辣火鍋剛開始流行時,泰語裏還沒有“麻辣”一詞。隨著麻辣火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泰語乾脆將“麻辣”一詞音譯過來,成為了一個新詞語。
(本報記者楊駿張珺)
湖南懷化有個“小重慶”
在湖南懷化採訪期間,記者偶然從當地幹部口中得知,當地有個地方被稱為“小重慶”。這個地方就是懷化市洪江區。
因水運而興,洪江曾是湖南、湖北、四川、廣西、雲南五省區的物資集散地,一度商貿繁榮,與重慶朝天門一帶頗有些類似。因此,沈從文在散文集《湘西》中,用“小重慶”一詞來形容洪江當時的繁華景象。
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懷化大力發展臨港産業,從東南亞進口木薯澱粉、元明粉、礦石等原材料進行加工,再將成品銷往海內外。這些進口原材料,不少都是從重慶集貨分撥而來。
在懷化國際陸港經開區,湖南盟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透露,目前,該公司最大的業務就是從東南亞進口木薯澱粉,其中30%的木薯粉銷往重慶,用來加工吃火鍋時所需的紅薯粉。
(本報記者栗園園)
他山之石
新加坡的“有為”才“有位”
馬六甲海峽的航運有多繁忙?從新加坡金沙廣場空中花園向南望去,滿眼儘是密密麻麻的船隻,根本看不到邊。
這條海峽是亞歐主要物流通道,全球海上貨運量的1/4要經過這裡。新加坡通過努力,把通道優勢變為産業優勢,以獲取最大效益。
在新加坡帕西班讓碼頭,我們看到的集裝箱堆場之大,可以用“遼闊”一詞來形容。前來轉運的集裝箱,每年有4000萬個,正在建設的大士碼頭,年吞吐能力逾6000萬標箱,將成為全球最大碼頭。
其實,數十年前,新加坡的多個碼頭曾經暗礁密布,泊船條件並不好。但事在人為,新加坡對航道硬體和營商環境軟體進行了大幅提升,盡最大努力讓過往船隻前來停靠、補給、轉机。經過數十年持續改進,如今,新加坡港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轉机樞紐港。
由此聯想到重慶的內陸開放。渝新歐是中歐班列中開行頻次最高、貨運值最大的班列,夯實了重慶在“一帶一路”上的樞紐地位;充分利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手新加坡開通西部陸海新通道,並建立起以自己為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鐵海聯運機制……重慶也是靠著這樣的開拓精神,通過“有為”換來了“有位”。
(本報記者吳剛)
廣西“開放之夢”無懼山海
廣西欽州港,巨輪滿載來自重慶方向的貨物駛向深海;友誼關口岸,公路班車裝滿東盟水果源源不斷發往川渝……這一切,帶給記者最深的感悟就是:“開放之夢”終將跨越山海。
時間回到20世紀90年代。彼時,偏居西南邊陲的廣西,未能在開放的賽道上取得先發優勢;與此同時,地處西南內陸的重慶,由於不沿邊、不靠海,開放之路也面臨著重重障礙。
有必要在中國西部地區打通一條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夢想的種子一旦種下,便開始不屈生根、發芽、開花。
率先進行合作簽約、開行鐵海聯運班列……重慶與廣西在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道路上堅定篤行。
欽州港建成全國首個鐵海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平陸運河建設如火如荼……廣西乘風破浪正當時。
果園港成“世界轉机站”,團結村變身聯通世界的支點……重慶輕舟已過萬重山。
趁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搭乘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快車”,渝桂正闊步前行,從開放末梢走向開放前沿,“開放之夢”終將跨越山海、抵達未來。
(本報記者郭曉靜唐琴)
新疆乘著“一帶一路”東風崛起
重慶和新疆,一個是長江內河港口,一個是西北邊陲口岸;一個是不靠海、不沿邊、位居西部腹地的內陸城市,一個是我國陸上口岸最多、邊境線最長的省份。兩個看似沒有交集的地方,卻因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穿針引線”,“手牽手”共同發展,最終實現“通江達海”。
在烏魯木齊,我感受到,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這座擁有“開放之城、引領之城、創新之城、生態之城”稱號的現代化國際城市正快速崛起。
在霍爾果斯,曾經的絲路驛站正快速發展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國際都市。從空中俯瞰,連霍高速0公里處遊客絡繹不絕,曾經繁忙的霍爾果斯第五代國門成為邊境旅遊打卡地。在口岸聚集和中歐班列的互相促進下,新疆找到了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人民群眾也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更讓人高興的是,從“渝新歐”到中歐班列,重慶也搭上了“一帶一路”快車,讓自己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助力中國“鋼鐵駝隊”馳騁在開放之路、繁榮之路。隨著多年來各方的努力,這條路越走越寬,承載的不僅是産品,更是越來越成熟的産業鏈。
(本報記者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