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援民營經濟發展 重慶有“秘訣”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10-20 10:37:44 編輯:李柯佑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重慶金融系統為全市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怎樣的支援?成效如何?

10月19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以“加強民營經濟金融支援”為主題的重慶市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四場),會上,相關部門給出了答案:全市金融系統持續提升民營市場主體金融服務水準,全市民營經濟貸款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9月末,全市民營經濟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8個百分點;全市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同比增長18%、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0.8%。

科技賦能

引領金融服務數智化轉型

今年,重慶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重慶金融系統以科技賦能,引領金融服務數智化轉型,不斷提升金融數字化、智慧化運作水準。

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副行長蘇陽介紹,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重慶市分局新打造及持續迭代更新的“兩通兩平臺”系統,已形成民營小微金融服務的“線上申貸中心”“資訊共用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問題反饋中心”。

截至9月末,全市民營企業綠色貸款餘額達1085.6億元,同比增長49.1%。

1—9月,“長江渝融通”普惠小微線上融資服務平臺累計為8993余戶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提供貸款支援超220億元。

已經上線的跨境金融服務平臺7個應用場景,整合貿易和運輸數據,便利企業融資270.2億美元,居中西部第一、全國第四。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與市發展改革委聯合打造了“信易貸·渝惠融”中小企業線上融資平臺,自2022年3月上線以來,已吸引20萬戶民營市場主體實名註冊,實現融資授信33億元。

同時,該局通過其金融服務綜合平臺“金渝網”整合金融和政務數據,創建製造業企業金融服務專享服務系統“渝鏈融”。得益於此,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中小民營製造企業貸款餘額超過2500億元,同比增長15.5%。

多措並舉

為民企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

多措並舉助民企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是全市金融系統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又一項務實之舉。

蘇陽介紹,今年以來,全市金融系統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大民營小微信貸投放、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倍增計劃、實施跨境融資優化行動等舉措,幫助民企有效拓展了多元化融資渠道。

目前,已運用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科技創新再貸款、碳減排支援工具等各類專項再貸款以及支小支農再貸款再貼現等各類政策,支援3.6萬戶鄉村振興領域的市場主體85.9億元、1700余戶科技型企業125億元、1970戶企業綠色貸款43.3億元、800余戶交通物流領域市場主體8.6億元。

資本市場也是重慶民企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重慶證監局副局長李鴻博表示,今年以來,重慶證監局加強與市級部門、區縣政府、“滬深北”交易所的工作協同,形成上市工作推動合力,加大力度支援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

截至目前,重慶新增上市公司家數和募資總額均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準——新增7家上市企業,IPO首發融資100.74億元。其中,民營企業6家,IPO首發融資91.84億元。另外,目前重慶還有IPO在審企業9家,其中民營企業7家,佔比為77.78%;輔導備案企業23家,其中民營企業21家,佔比為91.3%。

同時,重慶證監局還立足重慶經濟資源稟賦和産業發展現狀,推動股債聯動發展。今年1—9月,全市民營企業發行資産支援證券235.50億元,民營上市公司通過增發股份融資5.86億元。

“四走四送”

提升金融服務惠及面

如何讓更多的民營市場主體便捷地獲得金融服務,是金融支援民營經濟的一道難題。

蘇陽透露,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繼續高標準推進“1+5+N”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首貸續貸中心、金融服務港灣建設。目前,已建成港灣超500個、首貸續貸中心36個,覆蓋25萬餘戶市場主體,今年1—9月累計為超5萬戶民營市場主體提供貸款支援787億元。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啟動了“走萬企、優服務、促發展”活動,致力於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便捷度,將延續至今年年底。活動開展以來,該局會同各市級主管部門,梳理形成了金融支援重點企業“白名單”。同時,組織銀行機構對照“白名單”,開展“四走四送”活動,通過走集市、走街道、走樓宇、走園區,向民營企業送政策、送産品、送資金、送服務。

此外,針對民營小微市場主體普遍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的融資痛點,重慶市金融監管局聯合市級有關部門密集出臺系列支援政策,建立起“敢擔、願擔、能擔”長效機制。

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全市融資擔保機構累計為330萬戶次民營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1435.50億元,居全國第5位。(黃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