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重慶庫區30年引入對口支援資金1794億元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10-20 10:37:44 編輯:李柯佑

10月19日,第十四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經貿洽談會(以下簡稱“支洽會”)主體活動在萬州區拉開帷幕。

本屆“支洽會”以“團結奮進新征程同心共建新庫區”為主題,設有6項主體活動和貫穿全年的5項系列活動,水利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有關領導,相關對口支援省(區、市)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東西部協作地區有關領導,三峽庫區各區縣、有關企業負責人及專家學者等400余人參會。

本屆“支洽會”為期兩天的主體活動包括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工作座談會、對口支援招商引資重大合作項目集中簽約活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三十年成就展、世界大河歌會和三峽美食文化節暨萬州烤魚節。

此外,本屆“支洽會”還在全年貫穿舉行“情係三峽三十年對口支援庫區行”、百家民企進庫區、三峽柑橘國際交易會、巫山紅葉節、三峽移民紅色基因文化研學等5項系列活動。

本屆“支洽會”也是站在對口支援三峽工程重慶庫區30年新起點上召開的一次會議,自1992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下,全國16個省(區、市)和7個大城市,因三峽工程建設和對口支援幫扶,與重慶庫區結下深情厚誼。

跨越30年的和衷共濟,綿延30年的守望相助,讓對口支援結出纍纍碩果。

“30年來,各對口支援省(區、市)和大城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肩負起了支援三峽重慶庫區的重任。”第十四屆“支洽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三峽重慶庫區累計引入對口支援各類資金1794億元,引入産業合作項目1800多個,結對省(區、市)為三峽重慶庫區培訓各類人才6萬餘人次、援建學校445所,交流幹部1200余人次,從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公共服務、人才培育、幹部培養、生態保護、災害治理等方面全面助推三峽重慶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

始終講政治、講大局、講責任、講感情,是各對口支援省(區、市)和大城市對三峽重慶庫區30年一以貫之的情誼。綠色生態、鄉村振興、産業可持續發展、社會公共事業繁榮,是30年對口支援的顯著成效。

30年來,在有力助推庫區綠色發展方面,廣東省、四川省、山東省、河南省、河北省等對口支援省(區、市),全力支援三峽重慶庫區開展生態修復工程,強化庫區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和河流生活污染、工業污染綜合整治,與庫區不斷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技術與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吉林省、浙江省、江蘇省等對口支援省(區、市)則開展科技提升行動,幫助三峽重慶庫區建設特色小鎮、組建科研院所、引入先進農業技術,有力助推庫區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

30年來,在有力助推庫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方面,上海市、河北省、寧波市等對口支援省(區、市)集中資金支援建設美麗鄉村,極大改善了三峽重慶庫區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推動了鄉村旅遊轉型升級;廣東省、遼寧省、山東省等對口支援省(區、市)大力支援庫區特色品牌建設,以消費幫扶方式宣傳展銷“奉節臍橙”“巫山脆李”“玫瑰香橙”等庫區特色農産品,讓更多三峽特産走出庫區、走向全國。

30年來,在有力助推庫區産業可持續發展方面,依託三峽對口支援平臺,我市聯合水利部等國家部委、有關省(區、市)舉辦了包括“支洽會”“西洽會”在內的300多場合作交流活動;各對口支援省(區、市)通過成立服務中心、發揮商會作用、共建産業園區、開展區域合作等方式,積極為三峽重慶庫區引進企業、壯大産業、振興實業,有效推動了庫區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庫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30年來,在有力助推庫區社會公共事業發展方面,雲南省、江西省、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福建省及廈門市、瀋陽市等對口支援省(區、市)和大城市通過落實專項資金,定向解決老百姓出行、飲水、上學、醫療等問題,幫助三峽重慶庫區解決基礎設施“瓶頸”;遼寧省援建奉節縣失能人員集中供養中心,天津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分別支援萬州區天津醫院、長壽區中醫院爭創三甲醫院,南京市支援萬州區重建金陵中學……如今的三峽重慶庫區,對口援建的基礎設施隨處可見。

30年來,在有力助推庫區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各對口支援省(區、市)通過人才培訓、幹部交流等方式,持續為三峽重慶庫區發展提供人才支援和智力幫扶。上海市、天津市、山東省、浙江省等對口支援省(區、市)常態化開展幹部雙向挂職交流,促進幹部觀念互通、思路互動、素質互進;吉林省、河南省、安徽省通過組織舉辦跨區域實戰培訓,培養了一批電商創業能手和種養致富能手,為庫區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留得下、能幹事的幹部人才隊伍。

30年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重慶庫區,書寫了以全國“一盤棋”助推區域協調發展而實現庫區長治久安的不朽篇章,並正以黨領導人民治水興水的偉大實踐而載入史冊。(記者 劉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