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很強的消費引導和帶動作用。2021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兩年過去,重慶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培育建設交出可喜成績單——我市8月中旬召開新聞發佈會透露,全市社零總額兩年平均增速3.8%,高於全國平均增速0.3%;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長4.6%,社零總額、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2%、5.0%。
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真正成形,重慶還需在哪些關鍵環節上精準發力?9月12日,市政協六屆十四次主席會議就此開展專題協商。來自相關領域的政協委員和市級相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掀起“頭腦風暴”,聚焦國際化、品質化、特色化、便利化“四化”路徑,為重慶全面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打造“國際消費資源集聚地、國際消費創新引領地、國際特色消費目的地、國際消費環境標桿地”凝聚智慧、獻計出力。
聚焦“國際化”
做好擴大內陸開放文章
成為全國首個擁有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産服務型、商貿服務型“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開通國內外航線超過370條,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119個國家(地區)的393個港口……兩年來,重慶加快建設面向全球、便捷高效的立體交通網路,增強與全球消費資源的連通能力,成果可圈可點。
然而短板也不容忽視。目前,我市國際航空骨幹網路通達能力不夠強,國際品牌集聚度不高,全市首店量少質低,國際消費流量偏低,免稅經濟佈局不優,結構低端單一,覆蓋群體偏窄等。
如何破解這些短板?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副主任、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黃承鋒認為,應聚焦“國際化”,做好擴大內陸開放這篇文章:“系統推進公鐵水空國際通道體系培育和建設,引導航空公司優先開發重要國際公商務航線、‘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航線、服務本地産業發展需要的貨運航線。同時提升重慶航空樞紐轉机效能,推動海關、邊檢等擴展通程航班適用範圍,支援機場、航空公司推出轉机服務産品,吸引更多國際客人選擇重慶作為出入境點。”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還應加快聚集“世界名品”,提升消費含金量。市政協委員、渝中區稅務局督辦漆星建議,以首店經濟為抓手促消費提質升級,按全球首店、亞洲首店、中國首店、西南首店、重慶首店分類明確獎勵標準,招引開設全球性、全國性品牌首店,開通服務“綠色通道”,構建“首店+”功能體系,激活經濟活力。
聚焦“品質化”
打造更多標誌性場景
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品質上佳的標誌性場景勢在必行。
市政協經濟委副主任、江北區政協主席劉漢華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標誌性商圈的角度,建議升級解放碑-朝天門、觀音橋世界級商圈,高標準建設中環萬象城、長安文化國際商業街、陸海國際中心、新華時尚城、大都會等國際消費新地標,優化升級國際消費新供給,構建品質消費“加強版”。他還呼籲堅持生態業態共融,推動綠色低碳消費引領時尚潮流消費風向標,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精心打造文化磁場,培育高品質文創街區、演藝空間等文旅消費新業態和本土優勢品牌,以文化賦能帶動商圈文旅消費。
“夜間經濟是激發商業活動潛力,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新動力。”市政協委員、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苓玲建議,擦亮我市夜間經濟“金名片”。精準對接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做全“吃住行遊購娛”夜間産業鏈條,形成餐飲、購物、文化、體育、競技、表演、康養等夜間經濟産品集群。發展雲旅遊、雲購物等線上線下一體化消費新業態。以“場景設計+主題營造”打造夜間經濟文化IP,創新消費場景。深度挖掘我市歷史文化元素,以“重慶人講重慶故事”拓展老字號産品、非遺産品。緊跟時代潮流,開發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創産品,開發多元化的體驗類項目,擴大夜間消費規模。
聚焦“特色化”
加速釋放消費新活力
無特色、難聚客。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好“特色化”這張牌至關重要。
市政協委員、市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和規劃處處長王波表示,雖然近年來重慶叫響了“不夜重慶”“美食之都”等消費名片,城市魅力彰顯,但在消費引領帶動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將天然流量和獨特魅力轉化為産品、品牌的意識不強,新興消費業態創新不夠。對山水文化資源特色挖掘不夠,遊客“打卡”多、深度遊少。
他建議培育打造新品牌新模式新業態的試驗田,加強科技賦能,創建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新場景。加強數字賦能,引導實體商業全方位數字化轉型,推動直播電商等高品質發展,打造全球新零售發展高地。加強文化賦能,做優做強動漫、遊戲、音樂等文化內容産品,培育電競、冰雪運動、極限運動等消費新模式,推動重慶山水人文元素充分融入消費品牌、消費場景。
市政協經濟委副主任、市商務委副主任王玨也認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注重特色化發展,應突出“山城”“江城”“橋都”城市名片,做靚“不夜重慶”“山水旅遊”“火鍋之都”“8D魔幻城市”等特色消費品牌,打造“雲端天臺”“愜意江岸”“後街支巷”等地標場景,加快商文旅體消費擴容提質,培育數字消費“住業遊樂購”全場景,加速形成線上和線下、商品和服務、流通和生産深度融合的消費市場體系。
聚焦“便利化”
營造舒適便捷的消費環境
消費環境是影響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因素。市政協常委,民盟九龍坡區委會主委、九龍坡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建調研發現,我市消費軟環境還有一些短板,消費者滿意度還有待提升。
“消費爭議多,負面影響傳播就快。”劉建建議加快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地方立法,不斷豐富消費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具箱。針對旅遊消費,探索設立消費權益保護專項基金,在機場、高鐵站等樞紐場所設立消費投訴退賠快速通道。聯合高校科研機構、消委會組織、行政監管部門等主體,常態化開展數據監測分析,大力推進消費監測領域數字化變革,為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數據支撐。
王波也建議,以消費者為中心,系統加強商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更新提升,營造舒適、便捷的消費環境。包括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完善商業服務品質標準體系,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優化消費服務體驗。加強城市整體行銷,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重慶消費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