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何兆益教授獲評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9-13 14:44:56 編輯:白歌

為深入貫徹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精神,弘揚人民教師高尚師德,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重慶市教委組織了2023年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經逐級推選,專家評選,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何兆益教授獲評2023年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

image.png

作為一名教師,何兆益從教37年,潛心教書育英才,默默耕耘鑄師魂。至善至親,亦師亦友,桃李天下,為國家不斷培養交通人才。用真心引領學生,用真愛澆灌學生,做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從教37年,不忘初心,潤教無聲,為國家不斷培養交通人才;作為一名科研者,他潛心研究,用一個個十年打造出系列道路新材料新技術應用體系;他心繫學院發展,學生成才,誓要抓住機遇,攀登事業高峰。

身兼數職,何兆益總能恰到好處地協調每一份工作,有條不紊地完成每一個使命。但他總是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學生,在實驗室、在講臺、在每一條現場工程實驗與推廣應用的公路建設工地上,與學生邊演示邊探討中度過。30余載,從一名意氣風發的青年教師,成為學科領頭人、學院發展掌舵人,何兆益始終保持著滿腔熱忱,將畢生心血獻給交通運輸事業。

“我喜歡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是一件神聖的事。”何兆益如此總結自己的教育生涯。

他與教育事業簽下了永久契約

image.png

1986年,大學生稀缺、各高技能崗位人才供不應求,在這一年,從重慶交通學院(重慶交通大學前身)畢業的大學生,紛紛步入社會,走向全國各地的交通運輸行業。而同樣作為該專業的畢業生,何兆益選擇了留校。“畢業的時候,同學們都想去好單位,顯然,留校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教育亟待發展,正在國家交通發展起步的階段,學校建設發展急需師資隊伍”,何兆益説道,“選擇留校一方面是學校的支援與激勵,但更多的是自己對教育的熱愛和追求”。

從本科畢業選擇留校當教師開始,他的人生就和教育事業簽下了永久的契約,直到現在,也未曾感到後悔。“剛開始當教師時,最大的危機感就是,自知本科學歷和知識結構難以支撐這份工作,經常是我有一瓶水就得倒一瓶水出來。”21歲的何兆益跟隨著教研室老教師聽課學習,並協助工作、輔導高年級同學《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等課程。接受他輔導的學生們大多都和他年紀相倣。於是,繼續求學的念頭慢慢在何兆益腦海中生根發芽。1990年,何兆益以教師身份考取東南大學公路、城市道路與機場工程專業,並於1994年繼續攻讀博士學位,1997年博士畢業後,滿載而歸的何兆益正式踏上了三尺講臺,成為學校的青年教師,並擔任道路工程系副主任。當初“一瓶水”如今可以綽綽有餘地灌溉著年輕的學子。然而,何兆益依舊是“有多少倒多少”,培養人才的迫切渴望讓何兆益始終懷著傾盡所有的態度去履行教師的職責。“他總是想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給我們。”研究生張藝媛如此評價何兆益老師,言語之間滿滿都是作為學生的尊敬與欽佩。她説:“每週的課題報告會,一開就到很晚,何老師會認真分析每一名學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近況;晚上十一二點發消息,為學生的課題提出修改意見,這是常有的事;做項目時,也總會帶著學生深入工程現場實地試驗,解決實際問題……”

在任交通運輸學院院長期間,儘管繁雜的行政工作佔據了他很多時間,但何兆益並沒有落下作為教師的職責,事無巨細地指導每一名學生。“何老師很嚴格,每一份報告,大到論述邏輯,小到標點符號,他都會仔細檢查修改,高標準嚴要求自己的學生;何老師也很和藹,不忘關心我們的生活與日常。”“做管理就是奉獻、服務,需要付出,要兼顧好管理工作和教學科研,就得付出更多。”何兆益對自己就是這樣要求的。自擔任交通運輸學院院長那一刻起,何兆益不僅要擔負培養學生的使命,還要謀劃學院的發展。接踵而至的行政管理工作堆滿了辦公桌的每個角落,一個個沉甸甸的責任和重擔壓在了他的身上。“何院長總是很早來,很晚走。每次下班或節假日,總能看到院長辦公室還亮著燈。”交通運輸學院一名教師説道。擔任院長工作這幾年,何兆益犧牲了更多的個人時間,推進學院在黨建思政、學科建設、人才培育、科學研究等方面更上一個臺階。山地城市交通智慧控制、大城市交通擁堵治理、重慶東站樞紐交通一體化、科學城交通規劃與智慧交通建設等重大問題開展技術攻關,為服務區域、地方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交大”貢獻;推進專業建設高品質發展,“交通運輸”“交通工程”通過國家專業認證,並獲批“國家一流專業”“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內涵建設品質與學科評估提檔升級……

如今,何兆益已經培養出了200余名碩士博士研究生,他們遍佈全國各地,不少學生已經成長為交通建設行業的管理骨幹、技術骨幹和專家學者,為祖國交通事業做著不懈貢獻,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每年陪伴學生的時間有300多天

image.png

何兆益每年陪伴學生的時間有300多天,在他眼裏,一直將學生視作家人去對待。他幾十年來兢兢業業,敬業奉獻,長期堅守一線教學崗位,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對待本科、碩士、博士的每一堂課。充分準備教學內容,重視教學計劃的設計與教學反饋的問題,並根據專業領域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和發展動態,調整教學重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結合教學內容,採取課程授課為主、課堂討論為輔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適應教學手段的更新換代,適當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綜合運用板書和多媒體手段,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有效提高教學品質。潛心研究教學方法,學習教學技術,將所學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何兆益是國家精品課程《路基路面工程》、市級一流課程建設負責人,國家特色專業—土木工程專業建設負責人。1986年以來,先後為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主講了《交通地理》《交通安全工程》《路基路面工程》《路面力學計算》《路面工程材料》等課程,年均授課達120學時。教研成果曾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多項。何兆益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將科研成果融入教材,為學生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提供學習知識重要載體。如他主編的《路基路面工程》第一版屬於21世紀西部高等學校本科系列教材,2001年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屬於高等學校交通運輸與工程類專業規劃教材,由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截至2019年12月,已印刷20余次,累計印數30000多冊。自出版以來,主要被北京工業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新疆大學、貴州大學、常州大學、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市輕工業中等專業學校等20所院校的土木工程類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機場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專業在校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所選用,同時該教材已被交通行業管理部門及工程技術人員所推廣應用。教材編寫時著重吸收了公路路基結構與設計,路面材料、路面結構分析與設計及施工技術,山區公路及機場地基處理和高性能路面材料開發與應用研究等方面的新技術成果,將國家行業最新標準與規範融入教材。在講解和闡述清楚路基路面工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同時,更加注重教材的工程實踐性。在教材編排體系上,遵循路基路面工程的學科特性與認知規律,既相互獨立又聯繫緊密,構成有機統一的整體,以便於教學和研究。該教材編寫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創新教學手段。課堂教學輔之以參觀實習、施工實習、試驗和課程設計等教學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此外還採用播放錄影、工程現場照片展示、多媒體演示等多樣化教學手段。該教材是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特色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的重要首選教材。經過編寫團隊十餘年的持續充實和跟進修訂,內容更加豐富新穎,教材吸納了大量針對路基設計、擋土墻設計、路基施工、交通荷載與環境因素、瀝青路面設計、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路基路面養護與管理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國家標準與規範。教材編排邏輯性強,從易到難,易於掌握,深受行業專家、全國高校一線教師、學生和行業工程管理與技術人員的普遍好評,並再版多次印刷以滿足社會需求。2019級交通運輸工程碩士研究生岳遠新在其畢業論文致謝中這樣描述何兆益:“謝吾之師,悉心指導,傾囊相授,所教之學,不僅知識,人格品德,重要如常,親力親為,鞭策有方,博學多才,教學有方,注重科研,創業不怠,其為吾師,亦成吾友,品格兼備,樂於助人,人皆誇之,有此之師,何其之幸”。螢火之光,以情動人,蠟炬成灰,以愛育人。當問到何兆益帶領學生科研團隊的經驗時,他説:“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葉’的事業。泰戈爾曾説,‘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教師工作平凡但不簡單,演繹著綠葉映紅花的精彩,彰顯職業價值的同時,更書寫出”至親至善,亦師亦友的美好回憶。”從教37年來,何兆益培養的學生團隊人才輩出,桃李滿天下。面向國家交通基礎建設主戰場,已為交通運輸行業先後培養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知名專家學者、企業領導人、行業行政主管等優秀人才為代表的博碩士200多人。現絕大多數學生已成長為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主要管理者或技術管理骨幹人才,在各自崗位發揮著重要作用,繼續努力傳承和踐行“交通人”的使命。

做科研的人要坐得住“冷板凳”

image.png

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將創意想法轉化為實際作品,何兆益自己出資數萬元支援學生製作模型、申請專利、參加學科競賽、國內外參觀學習等。先後帶領學院遠赴北京萬集科技集團,南京萊斯科技有限公司為學生籌集各種獎學金100多萬餘元。將教師指導補助及團隊成員自願捐助的部分比賽獎金匯入學生自主發展基金,用以資助團隊優秀學生國內外學習考察、就業實習補貼、優秀學生考研獎勵、貧困及家庭變故幫扶。

“做科研的人要坐得住‘冷板凳’,需要長期堅持。”何兆益跟他學生團隊們的“綠色環保路面材料與養護材料、廢舊路面材料迴圈再生技術研發”便花了十餘年的光陰。十多年前,何兆益團隊就注意到了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瀝青路面維護工程中廢舊瀝青路面材料迴圈再生問題。在2000—2003年間,何兆益先後承擔交通部西部科研項目“三峽庫區固體廢棄物修築農村公路技術研究”,研究並參與完成“廢舊輪胎修築高性能瀝青路面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其成果攻克了廢舊輪胎膠粉加工、廢舊輪胎膠粉改性瀝青材料性能提升、規模化生産裝備與施工工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獲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旦看準了方向,就需要堅持。”一路走來,何兆益依舊在廢舊瀝青路面材料迴圈再生技術的研究中不斷尋求突破和創新,通個一個個項目研究,揭示了熱、光、水耦合作用下瀝青老化及再生機理,攻克了新舊瀝青及再生劑多尺度融合機制與規律;在開發高性能環保再生劑和常溫再生劑方面,實現了50%~70%廢舊瀝青混合料大摻量再生利用及熱拌、溫拌、冷拌全溫域綠色再生施工關鍵技術突破,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三等獎共4項、發明專利10余項。如今,何兆益帶領著他的學生團隊參與國家綜合交通智慧交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道路基礎設施智慧感知與解析方法”研究,通過聲發射、雷達、紅外、視頻等手段,為山區隧道及路面變形、滲水、裂縫、破損及交通運作智慧感知、精準解析與安全運維提供解決方案。交通運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從綠色節能環保路面材料與路面迴圈再生利用,到抗滑降噪排水路面解決出行安全,再到交通基礎設施智慧運維,通過學科交叉融合所産生的科研成果讓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何兆益正是如此去踐行自己的科研理念,始終深入到工程和實踐一線,從行業需求中去發現問題,找到科研的方向。30餘年來專注于公路路基結構與設計,路面材料、路面結構分析與設計及施工技術,山區公路及機場地基處理等方面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國家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1項,重慶市“揭榜挂帥”重大項目1項,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80余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7項;出版專著與教材6部,主參編國家行業標準《排水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範》及團體標準3部,主審國家行業規範1部,主參編地方標準2部;發表論文180余篇,SCI/EI收錄論文40余篇,獲國家專利授權18項。成果在全國交通領域廣泛推廣應用,産生了顯著經濟與社會效益。(重慶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