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佈3項智慧農業新成果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9-06 10:49:03 編輯:珍珍
image.png
  九月五日,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兩江廳,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專題發佈活動現場。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


智慧農業是智慧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依託大數據、智慧農機、光譜成像、通信導航等新技術、新設備,農業正從“體力活”轉變為“智力活”,呈現出農業現代化轉型的蓬勃圖景。

9月5日,我市在智博會上集中發佈了3項智慧農業新成果,展現重慶在智慧農業方面的探索,也為成果轉化提供供需對接平臺,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重慶智慧。

重慶農業産業數字化地圖

利用遙感監測發展智慧農田

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陳勇在發佈活動上介紹,2021年8月以來,市農業農村委聯合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等單位,啟動了“重慶農業産業數字化地圖”項目建設,聚焦“加快利用遙感監測、發展智慧農田”目標,選用亞米級高分衛星影像,精準提取2000多萬個地塊種植單元,建成了重慶市首張耕地地塊分佈圖。

“我們利用農事物候和農作物時序特徵光譜,通過深度學習、人機協同,從地塊尺度進一步識別作物種類、種植面積和分佈情況,助力解決農業生産監測難、調查難、統計難等問題。”陳勇説,目前已初步建成水稻、玉米、油菜、柑橘全市分佈圖,檸檬、茶葉、花椒、脆李區域分佈圖。

此外,項目還開發形成3個基於地塊尺度的應用場景,助力提升農業基礎支撐能力。通過模型和演算法,基本實現對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糧油作物的産量預估和精細化統計,並首次利用遙感監測全市冬水田及再生稻分佈情況,實現一圖呈現全市“優質稻”分佈。

生豬數字服務站

為中小養殖戶提供一站式生豬産業數字服務

發佈活動上,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首席科學家張亮博士面向全國首次發佈新成果PigGPT——全國鄉村振興·生豬數字服務站(簡稱生豬數字服務站)。

作為一個面向全國中小養殖戶的數字綜合服務平臺,生豬數字服務站組建起全國最全面的生豬産業專家智庫,現可為中小養殖戶提供專業的生豬生産知識、權威的生豬産業發展報告、最全面的生豬産業數字資訊。

張亮説,通過對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生豬産業鏈核心數據進行整合,加上專家智庫、生豬全産業鏈知識庫建設,此次推出的生豬數字服務站可為中小養殖戶提供數字資訊獲取、智慧問答、專家報告、先進示範案例展示、産業白皮書、養殖成本測算等一站式生豬産業數字服務。

目前,生豬數字服務站已擁有專利12項,未來目標是幫助中小養殖戶養殖成本降低5%、養殖收益提升10%。

耘間·農業産業網際網路平臺

推動生産要素高效聚合、精準匹配

發佈活動上,巴南區區長賈暉對該區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研發打造的“耘間·農業産業網際網路平臺”(以下簡稱“耘間”)進行了推介。

賈暉説,數字化正在推動農業發生巨大變革,應利用數字化工具有效整合農業要素、協同産業鏈、提升整體附加值,“耘間”正是因此應運而生。

目前,在智慧生産場景方面,“耘間”已上線“耘農事”“耘農資”“耘生産”3個應用。其中,“耘農事”可針對耕、種、管、收等各環節,為農業主體提供全週期、全要素農業社會化服務。

“耘農資”通過農資集中採購、集中配送模式,保農資品質、優農資價格,讓利於民。目前,巴南區農資集採集配服務已覆蓋33個農資經銷網點,去年以來採購和配送農資1.1萬餘噸,為農業生産提供了重要支援。

“耘生産”提供種植、養殖等場景所需的多種SaaS服務。如巴南聯合中農大研發了國內首個種植無人值守ERP系統和智慧種植、工廠化養魚、智慧生豬養殖等一批數字解決方案,初步實現了智慧化、標準化生産。

此外,“耘間”在網路行銷場景上線了“耘認養”應用,打造“我有+”認養農業;在便捷服務場景上線“耘科技”“耘辦事”應用,在科技服務、便民服務等方面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利。(栗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