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區殘疾種糧大戶邢文良: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31 16:04:24 編輯:李柯佑

image.png

時值金秋,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近日,在重慶市銅梁區侶俸鎮保寧村11社,種糧大戶邢文良正和銅梁區殘聯工作人員查看水稻收割情況。只見稻穀顆粒飽滿,金黃的稻穗壓彎了稻稈,成熟的水稻散發出陣陣稻香。

稻田裏,兩台大型收割機正來回穿梭,一串串稻穗被快速轉動的齒輪捲入“腹中”……伴隨著機器的轟隆聲,收割、粉碎稻稈等工序一氣呵成。

邢文良今年69歲,種有900多畝水稻,以及200余畝玉米、高粱等農作物,涉及侶俸鎮保林、鳳飛、妙明、新學村等4個村,是銅梁種糧大戶之一。由於左耳聽力天生一級殘疾,交談中,幾乎只能靠“吼”。當被問及為什麼要走上種糧這條道路時,邢文良感慨地説:“以前糧食産量低,一家人吃不大飽,現在都還能想起小時候抱著碗舔的樣子。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業一定要發展,要把飯碗端在自己的手上。”

邢文良家中有兄妹7人,他排行老五。年少時,因家中貧困,他小學只讀了一年,便輟學在家學做農活。多年來,為了養活家庭,他做過石匠、當過包工頭,因為聽力殘疾,工作中他比平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打工雖能糊口,但家鄉那片希望的田野一直縈繞在他腦海中。

image.png

“國家對‘三農’工作很重視,出臺了很多好政策,只要肯幹,地裏也能刨出‘金娃娃’。”邢文良説,2015年,在銅梁區殘聯、侶俸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他流轉300多畝土地種糧,開始與水稻打交道。

2016年種植700多畝,2017年達到900多畝……隨著種糧面積的擴大,邢文良全身心投入到農業生産中去,並在政府補助資金的支援下,先後投入100多萬用於修建廠房,購買插秧機、收割機、旋耕機等設備,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

在邢文良的廠房裏,一台烘乾機格外醒目。“穀子從田裏收回來,經過除渣、烘乾等程式,就可以直接入庫,也不用害怕陰雨天氣。”邢文良説道。

別看邢文良一把年紀,但他卻善於學習接受農業新科技新技術。在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建議下,邢文良購入了3台無人機,進行水稻直播,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約了勞動成本。此外,他還投入資金改造了兩個水庫,安上了抽水管,實現了自流灌溉。“我還自己鑽研了一下,今年將水管埋在了土下面,要打穀子的時候,就提前把水放幹,要蓄水的時候,打開閘閥,水就來了。”邢文良自豪地説。

image.png

如今,靠銅梁區殘聯、鎮黨委政府的多方幫助,邢文良憑藉自身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當地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今年水稻畝産1200斤,每斤的價格最高可以賣到一塊六。平時我們招了三四個附近村民,到田裏進行管護,每小時的工錢是13塊。”忙活的間隙,邢文良算了一筆賬,在銅梁區殘聯、鎮黨委政府的支援下,這些水稻將全部銷往國庫,完全沒有後顧之憂。除去土地租金、種子、肥料、收割、烘乾等費用,一畝地的凈收入有近200元。

今年,銅梁區殘聯在侶俸鎮設置了銅梁區糧食種植實用技術幫扶中心,邢文良當上了負責人,面向周邊殘疾朋友及農民教授種糧技術。“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幫助,還有區殘聯的關心關愛,只要有群眾想來學技術,我都願意教。”談及下一步打算,他信心十足。“我準備明年繼續擴大規模,再流轉兩三個村的田地來種水稻、油菜,帶領群眾一起增收致富!”(何冬梅/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