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出臺30條措施完善科技型企業培育體系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7-21 14:15:07 編輯:珍珍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

■我市啟動實施“雙倍增”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科技型企業超過6.7萬家;到2027年,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在2022年基礎上實現“雙倍增”,分別超過1.28萬家、8.6萬家

■對新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一次性資助最高100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的牽頭單位給予最高2000萬元/年研發補助

■對符合條件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給予保費補償,單個産品年保費補貼最高500萬元

■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分別獎勵50萬元、100萬元

■支援科技型企業設立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滿足條件的給予50萬元資助;企業每招收1名全職博士後,給予5萬元資助;給予博士後每人16萬元日常資助

7月18日,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為深入貫徹落實《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2023—2027年)》,市科技局、市教委、市經濟資訊委、市人力社保局、市金融監管局聯合印發《重慶市進一步完善科技型企業培育體系若干措施》(下稱《措施》),從6個方面推出30條措施,加快培育更多優質經營主體。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以科技創新賦能産業發展,對引領支撐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今年以來,我市啟動實施了“雙倍增”行動計劃,並提出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科技型企業超過6.7萬家;到2027年,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在2022年基礎上實現“雙倍增”,分別超過1.28萬家、8.6萬家。

此次出臺的《措施》從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支撐産業技術升級、引育科技創新人才、強化科技金融服務、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提升政務服務水準6個方面推出了30條措施,條條都是幹貨,拿出“真金白銀”給予大力支援。

比如,在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方面,在汽車核心軟體、高端器件與晶片、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重點)科技專項,每年度佈局攻關任務200項以上,研發項目資金超過70%投向企業。對新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一次性資助最高100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的牽頭單位給予最高2000萬元/年研發補助。

在支撐産業技術升級方面,支援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重點培育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分別獎勵50萬元、10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給予保費補償,按照不超過實際投保年度保費的80%且實際保險費率不超過3%的上限計算,單個産品年保費補貼最高500萬元。

在引育科技創新人才方面,加大市級科技計劃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援力度,提高青年科技人才承擔市級重大(重點)科技專項的比例,40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作為參研人員比例不低於60%。支援科技型企業設立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滿足條件的給予50萬元資助;企業每招收1名全職博士後,給予5萬元資助;給予博士後每人16萬元日常資助。

在強化科技金融服務方面,做大重慶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投資基金規模,推動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落地,鼓勵區縣、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力爭基金規模達到20億元以上,運用市場化、專業化方式促進科技成果在渝轉移轉化。深化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商業價值信用貸款改革,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增信分險功能,商業價值信用貸款授信額度上限從30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

在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方面,建設全市科技計劃項目成果庫,建立科技成果資訊發佈和推介機制,制定科技成果推廣清單,組織科技成果進區縣專項行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鼓勵科技企業牽頭申報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援在渝轉化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提升政務服務水準方面,加快數字化平臺建設,完善重慶市技術要素公共平臺,為企業提供研究開發、檢驗檢測、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等全週期、全流程、專業化科技服務。持續開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服務月”活動,主動深入區縣、開發園區、商務樓宇開展科技創新政策宣傳、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調研、民營科技企業培訓實輔等活動,實現區縣全覆蓋,服務企業1萬家以上。(記者 張亦築 實習生 白秀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