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合奏第四年 兄弟攜手再“晉級”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6-26 13:45:06 編輯:李柯佑

川渝兄弟,再相見。

今天,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以下簡稱“第七次黨政聯席會”)在重慶璧山召開。距離第六次黨政聯席會,不過半年時間。

然而,這半年裏,川渝兩地正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相向而行。四川,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總牽引;重慶,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

兄弟齊心,攜手並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提速。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從紙面上的宏偉藍圖,一步一個腳印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一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正以奮進的姿態,在中國西部成型起勢。

産業攜手並進

在智慧投影領域,誕生於川渝的兩家企業,正引領市場、笑傲江湖。

一家是四川極米,其市場份額排名全國第一;另一家是重慶峰米,市場份額居全國第三。

作為市場新寵,目前智慧投影設備全國在售品牌多達300余個。在這樣競爭異常激烈的賽道中,川渝竟然誕生出了行業“雙雄”。要問憑什麼,川渝之間的産業合作,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極米投影産品的核心主機板與驅動的供應商,是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峻淩電子;峰米則在川渝兩地與20余家供應商進行合作,合作金額逾3000萬元。

産業協同發展,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關鍵所在,也是雙核聯動的重中之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兩地通過緊密的産業協作,把兩地汽車合計産量做到了全國的12%,把電子資訊産業合計規模做到了全國的14%。

打造先進製造業是共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定海神針”。當前,一場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産業協作,正在巴蜀大地上展開。

以全局謀一域,川渝兩省市與工信部簽訂製造業高品質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成渝地區電子資訊製造業集群建設和開展關鍵環節“備份”等6個事項,納入部省(市)合作協議2023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清單。

以一域服務全局,重慶著力培育高能級的“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聚力打造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資訊製造業、先進材料三大萬億級主導産業集群;四川堅定不移推進工業興省製造強省,實施優勢産業提質倍增行動,著力培育形成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等六大萬億級産業。

在川渝製造業“狂飆”之路上,科技創新是重要支撐。

第六次黨政聯席會審議通過了《推動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的實施意見》。今年以來,兩地聯合編製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啟動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首批4家天府實驗室和金鳳實驗室啟動運作。

與此同時,兩地聯合實施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15項,發佈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産通用型科學計算軟體,研發國內首臺光電混合計算原型驗證機、全球首款光磁一體化手術導航醫療器械。

截至5月底,川渝兩地科技型企業超6.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2.5萬家,川渝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200億元。

除了製造業相融共促,兩地各大産業領域齊頭並進之勢正不斷顯現。

以文化旅遊産業為例,川渝兩地聯合申報國家文化和旅遊創新改革試驗區,加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建立健全巴蜀地區旅遊景區、度假區聯動消費機制,尤其是今年以來,重慶舉辦“成渝雙城消費節”暨2023“愛尚重慶·迎新消費季”等消費促進活動,共同發佈21個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消費新場景。今年前5個月,川渝兩省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萬億元。

城市相向而行

6月24日,作為北上通往鄰水、達州、廣安,南下通往重慶主城等地的“咽喉”——位於川渝高竹新區的高竹互通工程,施工現場一片忙碌,正在為通車作最後衝刺。

高竹新區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實體化運作的共建新區,不僅是兩地産業協同發展的承載地,也是兩地城市相向而行、一體化發展的樣本。

川渝兩省市行政區劃各有邊界,在城市發展上為何要相向而行?

這要追溯到2020年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此次會議明確指出,要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此後出臺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重慶、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能級顯著提升,區域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都市圈同城化取得顯著突破,中小城市和縣城發展提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優勢互補、分工合理、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初步形成,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左右。

為了更好發揮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作用,依託雙核聯動聯建優勢,今年以來,川渝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格局,縮短“雙核”時空距離,加快城市相向而行的步伐。

重慶方面,支援渝西地區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先行區;四川方面,明確川中四市發展定位。此外,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正加快建設。

同時,推動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推動川南渝西融合發展總體方案獲批,城宣萬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等加快建設。

推動兩地相向而行,實現一體化發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首當其衝。

今年以來,成渝中線、成達萬、渝西、渝萬等高鐵提速建設,重慶新開工市域鐵路中心城區至永川線;成都天府機場與雙流機場實現“兩場一體”,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廈及第四跑道工程加快建設,璧山正興場址獲民航局批復同意;成渝高速加寬初設獲批,建成及在建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達21個。

城市的相向而行,除了硬體的加速配套,還需體制機制的迭代升級。

例如,第六次黨政聯席會審議通過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行動方案》,雙方向著實現區域市場一體化邁出重要一步。

今年以來,雙方進一步健全完善“市場準入異地同標”便利化準入機制,推進成渝兩地新經濟包容審慎監管創新試點,實施成渝外債管理便利化試點、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截至5月底,成渝兩地企業共同參與一次性外債登記試點總額214.5億美元。

民生福利共用

6月22日,重慶江津塘河古鎮,隨著開槳發令槍聲一響,數十條龍舟競發。

你或許想像不到,參賽者和河道兩岸人山人海的觀眾,來自川渝毗鄰地區的6個鄉鎮。

就在同一天,川渝融合文化交流活動在重慶榮昌區萬靈鎮舉行,龍舞《牛灘金山荷花舞龍》、舞蹈《牛灘馬兒燈》、歌舞劇《榮昌豬兒啰啰啰》等川渝民間節目精彩登場,熙熙攘攘的川渝遊客直呼過癮。

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改善民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民生做得好不好,生活品質高不高,群眾感受最直觀的就是生態環境好不好、公共服務是否便捷等。

就生態環境改善而言,川渝承載著重大歷史使命——川渝地區共處長江上游,水系同源、河流相通、生態相依,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以來,川渝持續深化川渝河湖長制,聯合開展巡河活動,協同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政策。截至今年5月底,雙城經濟圈規劃範圍內重慶、四川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均在96%以上,重慶、四川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分別達到130天、118天。

與此同時,川渝充分應用碳中和聯合服務平臺,截至5月末,重慶、四川碳排放權交易累計成交4020萬噸、3703萬噸,交易金額8.4億元、13億元,並完成“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130余萬畝。

再來看公共服務。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互認互提方面,截至今年5月底,兩地累計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3.34萬人次5.54億元,發放異地貸款6855筆26.19億元,26萬人從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中受益;就醫方面,川渝兩地已實現普通門診、住院、部分特病門診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截至5月底,川渝共計直接結算達247.6萬人次。

對於兼具大城市、大農村的川渝而言,城鄉融合發展既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題中之義,更是提升民眾幸福感的關鍵一招。

今年以來,重慶擴面深化農村“三變”改革,目前已引導發起支農産業子基金6支、規模達到30億元,涉農貸款餘額近9000億元,鄉村旅遊業經營收入902.7億元。四川實施“萬企幫萬村”“萬企興萬村”行動,3181家企業與2661個村結對共建,投入産業發展資金1.2億元、銷售農特産品3.4億元。

兩江潮涌,自當奮楫。

時間的指針持續轉動,奮進的腳步永不停歇。今天,第七次黨政聯席會以務實姿態總結既往成績,高瞻遠矚謀劃美好未來,進一步拓展川渝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我們期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更大突破性進展、打造更多標誌性成果,努力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